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5日 · 烏克蘭普里皮亞季市已成為鬼城人命傷亡包括自殺任務的死士」、災民慢性核輻射疾病國家與人民互信災民喪失家園之痛呢啲並唔可以被數字量化雖然直接令到核電廠爆炸係前綫人員操作過失所致但更重要嘅係謊言代價可以難以想像

  2. 2019年7月5日 · 《切爾諾貝爾》核災難的教訓. 《我們與惡的距離》以新聞從業員為軸心,描述電視台副總監宋喬安如何在收視率與職業操守之間角力。 宋喬安除了新聞工作者之外,還是李曉明案的受害者家屬。 在一次意外下,她發現下屬李大芝就是李曉明的妹妹李曉文,並透過跟蹤她搶得獨家新聞。 東窗事發後,李曉文痛斥無良的媒體無形中殺了更多人。 在現實的社會,點擊率成為了一個量度指標,更出現不少「標題黨」。 為了吸引讀者點擊無所不用其極,可是有些新聞是否真的有報導的必要性? 如同電視劇中,報導李曉明家人的生活,是為了點擊率還是大眾的知情權呢? 在這件事上,宋喬安是否又成了另一個「加害者」呢? 此外,這部電視劇更讓大眾反思所謂的「惡」。 如同片名一樣,我們都有可能是事件的「加害者」。

  3. 2019年8月23日 · 《 電流戰爭 》係 講述19世紀美國兩派供電商爭奪美國供電市場嘅故事。 19世紀,正是美國由用油燈同天然氣照明,轉變為用電照明階段。 一幫係以發明家愛迪生為首,主張直流電(DC)技術,而另一幫係主張交流電(AC)技術嘅商人佐治威斯汀豪斯嘅西屋電氣,兩派目標都係要成為美國最大供電商。 發明家愛迪生。 商人佐治威斯汀豪斯. 直流電同交流電,簡單講係兩種唔同電流技術,直流電係輸送過程上損耗高,要避免咁樣情況就要每隔1公里增設發電站組。 但交流電可透過變壓器升降壓,輸送過程損耗較少,亦能避免興建大量發電機組,總建設成本亦比直流電平。 兩幫爭奪成為美國最大供電商。 商場爾而我詐.

  4. 2020年8月14日 · 毒雨欲來,Simone被科學家父親Frederik從校園匆忙帶走,會合弟弟Rasmus和母親經歷一場高速公路飛車,一家四口及時躲進一座逃生資源充足的地堡。 一種靠雨水傳播的病毒隨即降下,父親失蹤、母親枉死,Simone只好與弟弟相依為命地在地堡生活,一躲6年。 兩姊弟再次呼吸新鮮空氣時,已發現文明先進的丹麥,回到弱肉強食的原始世界,首都哥本哈根也變成末日失樂園。 他倆與一群年輕倖存者踏上尋找安全地冒險旅程,亦渴求解開病毒謎。 第2季開始黑化的Rasmus,學懂如何操控病毒,執着於傳染給所有人等如拯救世界,那就不再自覺是怪人了。

  5. 2019年5月24日 · Netflix則設有3個不同價錢的月費計劃,分別是基本計劃月費為63港元,標準計劃月費為78港元及高級計劃月費為93港元。 如果有家人或朋友想一起使用的話,不妨考慮購買高級計劃,最多可以4人同時共用,平均月費只需約23港元。 Amazon Prime Video現時仍未有中文版面,而且,只有少量影片設有中文字幕。 不過,由價錢來說,Amazon的收費最便宜。 如果喜歡看美劇,亦是個不錯的選擇。 HBO GO只能透過NowE訂購,現時月費為68港元。 HBO GO亦設有3個月通行證,只需178港元,平均1個月只需約59港元。 在NowE訂購HBO GO服務,更可於服務期內免費觀看Viu、ViuTV、Now新聞台及Now財經台內容。

  6. 2020年10月16日 · 3大看點. ①猜猜誰是鬼. 本劇重點講「死亡並不是消失」,所以在大屋生活的未必全部都是人,一眾角色受前女主人Viola執念形成的重力阱所困,沒辦法走出莊園邊界,每日都過着重複陷入回憶穿越時空的無間地獄噩夢,是人是鬼連角色本身也不覺察! Miles被其叔叔前助手Peter誘惑去執行危險的鬼魅遊戲。 ②童星搶鏡. 劇中兩位小童星特別是飾演Miles的Benjamin Evan Ainsworth,演技亮眼又成熟得正如Flora的口頭禪:perfectly splendid。 他倆早知鬼魂的存在,並且帶出角色與這些鬼魂如索命的湖中女人關鍵連結,所以這兩位童星才是劇初經常提起的「鎖匙」。 Flora與前任家庭教師Rebecca感情甚佳,經常在湖邊談心,其口頭禪也是從她身上學回來。

  7. 2021年2月26日 · 罐頭(納豆飾演)是愛胡思亂想型同學,一直做散工,渾噩地生活,平日鑽研日本AV,視加藤鷹為偶像。 在查戶籍的工作期間遇上中學校花,卻發現昔日女神已飽歷風霜成為神女。 幻想的破滅,才觸發他反思人生意義。 納豆正是憑演出這個迷失角色而奪金馬最佳男配角獎。 《麥娜絲》也許在手法上不及《普拉斯》那樣令人驚艷,一次過呈現4種大叔心境也略嫌篇幅不足,未夠深入,但種種人生荒誕以至寫實的處境,卻肯定有充夠彈藥令觀眾又笑又哭。 點擊圖片放大. +2. 戲中電風慨嘆:「把事情做對跟做好的差別,就是一個會升官一個不會。 」戲末黃信堯的旁白則總結說:「我們總相信自己身上有一雙翅膀,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展翅高飛,但過了40歲,慢慢可以理解,原來我們其實只是一隻雞。 」紛陳的金句,總有一句刺痛中年大叔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