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譚家明 (英語: Patrick Tam ,1948年3月25日 — ), 香港 著名 導演 ,亦曾任 美術指導 、 編劇 及 剪接師 ,現任 香港浸會大學 電影學院客席教授。 譚被視為 香港電影新浪潮 的領軍人物,其電影高度風格化,以影像凌厲見稱。 背景 [ 編輯] 譚家明生於香港 [1] ,共有7兄弟姊妹 [1] ,其中一名胞弟是鋼琴家兼前英國皇家北方音樂學院鋼琴教授譚家傑 [1] ,另一名胞弟是香港哲學家兼前 東海大學 哲學系教授譚家哲 [1] 。 而其父親則是醫務處護士 [1] ,母親是一名秘書 [1] 。 譚家明早年在 香港島 石塘咀 薄扶林道 寶翠園 (香港高級公務員宿舍)成長 [註 1] ,自小受父親播放的音樂及觀看的西方電影薰陶 [1] ,家有工人照顧 [1] 。

  2. 譚家明 (英語: Patrick Tam ,1948年3月25日 — ), 香港 著名 導演 ,亦曾任 美術指導 、 編劇 及 剪接師 ,現任 香港浸會大學 電影學院客席教授。 譚被視為 香港電影新浪潮 的領軍人物,其電影高度風格化,以影像凌厲見稱。 背景. 譚家明生於香港 [1] ,共有7兄弟姊妹 [1] ,其中一名胞弟是鋼琴家兼前英國皇家北方音樂學院鋼琴教授譚家傑 [1] ,另一名胞弟是香港哲學家兼前 東海大學 哲學系教授譚家哲 [1] 。 而其父親則是醫務處護士 [1] ,母親是一名秘書 [1] 。 譚家明早年在 香港島 石塘咀 薄扶林道 寶翠園 (香港高級公務員宿舍)成長 [註 1] ,自小受父親播放的音樂及觀看的西方電影薰陶 [1] ,家有工人照顧 [1] 。

  3. 2022年8月6日 · 七人樂隊是一部多段式歷史劇情片由洪金寶許鞍華譚家明袁和平杜琪峯林嶺東徐克七人共同執導講述了香港半個多世紀的時代光影。 【圖輯譚家明別夜結局哀悼香港點圖放大看大陸影評拆解七人樂隊7個故事👇👇👇. + 28. 片名看起來好像奇怪,《七人樂隊》,莫非是一部寫音樂的影片不然。 所謂「七人樂隊」,指的是七名導演化身七名音樂人,共奏屬於香港的華妙樂章。 其實,該片原名《八部半》,從1950年拍到2020年,八個十年,八部短片。 再加上暢想香港未來的半個故事,順帶可以致敬費德里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經典影片《八部半》(Otto e Mezzo)。 只不過,拍攝70年代的導演吳宇森因身體原因退出拍攝,故改成現在的片名。

  4. 2020年8月24日 · Google. 很多人認為父子是譚家明由早期的偏鋒趨於收斂由形式走向內容之作。 《父子雖然是以倫理煽情電影中常見的父子關係為故事骨幹但如果細心檢察整部戲的電影語言及影象意念仍然可以看到譚家明凌厲的電影風格畢竟譚家明影象的風格化手法正是有他的魅力所在以下是對這部電影的影象構圖音樂和畫面的運用以及剪接的處理來說明這仍然是一部譚家明式的倫理電影而非傳統寫實主義意義下的現實再現。 正如在《父子》DVD的專題「導演譚家明與影評人羅卡對談」中所說:「我的電影每一個鏡頭都是深思熟慮的,絕不會即興,即興創作需要很大的天才,我自認沒有這個能力。 影象的暗喻. 從電影開始的幾個鏡頭,已顯示出譚家明對整部電影意念的概括。

  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谭家明 (英语: Patrick Tam ,1948年3月25日 — ), 香港 著名 导演 ,亦曾任 美术指导 、 编剧 及 剪接师 ,现任 香港浸会大学 电影学院客席教授。 谭被视为 香港电影新浪潮 的领军人物,其电影高度风格化,以影像凌厉见称。 背景 [ 编辑] 谭家明生于香港 [1] ,共有7兄弟姊妹 [1] ,其中一名胞弟是钢琴家兼前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钢琴教授谭家杰 [1] ,另一名胞弟是香港哲学家兼前 东海大学 哲学系教授谭家哲 [1] 。 而其父亲则是医务处护士 [1] ,母亲是一名秘书 [1] 。

  6. 譚家明生於1948 年, 是八十年代香港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電影作品以強烈的個 人風格和實驗性著稱。 譚家明自小對電影產生興趣, 中學時期開始撰寫影評, 投稿至《 中國學生周報》 和《 海報》 等刊物。 他於1967 年中學畢業, 並迅即加入無線電視(TVB) , 歷任場記、 攝影和編導等職位。 1975 年, 他被公司派往三藩市的半月灣學院進修電影。 不久即回港拍攝菲林製作的電視劇集, 作品包括《 七女性》 、 《 CID 》 和《 北斗星》 等。 譚家明在這些劇集中展示出實驗性豐富的電 影語言, 令到他備受注目。 1977 年, 譚家明離開電視台, 轉戰影壇, 並在1980 年完成首部執導作品《 名劍》 , 由鄭少秋和 徐少強主演。

  7. 2006年12月10日 · 然後是阿飛正傳》(1991),譚家明為王家衛的電影擔任剪接。 《阿飛正傳中的旭仔離開養母決心要找回生母隻身跑到菲律賓終於留下了失望和拒絕身分突然之間真空失落恰恰對應著當時社會的龐大心理陰影從尋母到失母反映出一股無法排除的無依感身分的永恆延擱如此悲情在阿飛正傳父子》(2006之間梅開二度。 最終,還是,After this,Our Exile。 從影像到人文. 然而,《父子》的悲情並沒有滯留於一個社會或一個城市的範圍之中,而是在一個普世的倫理關係中徹底地呈現。 《父子》具有的力量不在於某種社會隱喻帶來的對應關係,而是探入人性的矛盾,以既寫實又寫意的手法展現一個家庭的關係上的變化。

  8. 譚家明Patrick Tam),1948年出生於中國香港,原籍廣東 [1] ,華語影視導演、編劇、剪輯、美術指導,2000年起任 香港城市大學 副教授。 1980年,執導首部電影《 名劍 》。 1982年,導演的電影《 烈火青春 》被視為香港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作 [2] 。 1991年,憑藉電影《 阿飛正傳 》獲得第28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 最佳剪輯獎 [3] 。 1994年,憑藉電影《 東邪西毒 》獲得第31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 最佳剪輯獎 [3] 。

  9. www.wikiwand.com › zh-tw › 譚家明譚家明 - Wikiwand

    譚家明 (英語: Patrick Tam ,1948年3月25日 — ), 香港 著名 導演 ,亦曾任 美術指導 、 編劇 及 剪接師 ,現任 香港浸會大學 電影學院客席教授。. 譚被視為 香港電影新浪潮 的領軍人物,其電影高度風格化,以影像凌厲見稱。.

  10. www.filmarchive.gov.hk › documents › 6譚家明

    譚家明( 生於1948 年) 導演、編劇、剪接、美術指導. 香港出生,畢業於香港華仁書院。 年輕時已熱愛電影,曾撰寫影評及拍攝實驗電影。 1967 年,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綫電視,TVB)啟播前已入職,曾任場務等崗 位,後成為《雙星報喜》(1971 )、《七十三》(1973)的外景導演,採用菲林拍攝,繼之成為正式導演,續以菲林攝製多類型節目如《奇趣錄》(1975),以及單元劇《北斗星》(1976 )、《十三》(1977 )。 當中尤以《七女性》(1976)手法獨特,內容具爭議,引起廣泛討論;《群星譜》(1975 )之〈王釧如〉在紐約國際電影電視節獲銅獎,為首獲國際獎項的香港電視節目。 1975 至1976年間獲公司安排赴美國三藩市修讀電影製作課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