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廣論消文239 《釋論》中說,同梵行者正住學處,以諂誑心令於學處而生蒙昧。 廣論消文263 “猶如他物寄自舍,若施由此無恐怖,置於自家生怖畏,無足共他恒須護,若施無此諸過失。 因 集 緣 生. 廣論消文112 如洒揚塵,唯彈少許,不成供養. 人氣 (5,894) | 回應 (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 (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廣論消文 |. 此分類下一篇: 廣論消文 40. 此分類上一篇: 消文38 於長夜中,馳騁生死尋覓我者.

  2. 2020年5月22日 · 日常法師淺釋. 有些人覺得他已經對於空性得到決定了解了,但是對於業果卻沒有決定的信解。 如果對於業果產生決定的信解,他的行為一定是非常慎重,因為他知道任何一個小小的行為都會感得深遠的影響,所以絕對不會亂來。 如果自以為對性空已經有了決定解,但對業果沒有決定信,亂來不慎重,那他對空性的了解一定是錯誤的、顛倒的。 什麼是真的解空性呢? 要了解正因為是空性,所以一定是緣起,真實了解空性的一定見到緣起,緣起用業果來說就是什麼因感什麼果,空性一定跟因果的緣起法則互為助伴,分不開的。 比如二支筷子你必定同時拿著才能夾東西,也就是說任何一樣東西的存在,必然是因緣相依相待而成,因此它一定是性空。 所以真正了解空性的話,一定能很清楚看見緣起。

  3. 2020年12月1日 · 發心菩薩轉世再來時,以發心的福德力攝持,將很少生病甚至完全無病,不會長期遭受重病惱亂。. 菩薩轉世,以菩提的特性,自然很少遭受損害,即使受到一點損害,也是短暫而輕微。. 申五、無不堪任. 常為眾生宣說正法,身無極倦,念無忘失, ...

  4. 2021年3月3日 · 由慧通達忍與不忍功德過失,令心調伏,則邪行眾苦無能奪轉。 菩薩由智慧通達安忍的功德和不安忍的過失,以慧力調伏自心,則任何有情以邪行損害等眾苦都不能奪取轉變。 由慧善知為應精進事,即勤修彼,道極升進。

  5. 由這段經文顯示,不論修何種功德之法,都需要這兩個必要條件——“不散亂”和“如理思惟法、義”。. 【故說引發三乘一切功德,皆須二事:一、 除善所緣不餘散、專一而住真奢摩他或其隨順;二、善觀察善所緣境如所有性盡所有性,毗缽舍那或其隨順 ...

  6. 2020年12月7日 · 此四法即 ① 摧伏我慢; ② 斷除嫉妒; ③ 斷除慳吝; ④ 見其他眾生富貴安樂,心生歡喜。 若能如是串習,就能不失壞菩提心。 心得交流──林師兄消文. 昨晚消文時,對於「見他富樂心生歡喜」,到底是應取應捨有點猶豫。 問題癥節在於「心生歡喜」所為何來? 上午重新回到《大寶積經》卷第五十九〈文殊師利授記會第十五之二〉,細細閱讀整卷經文,尋獲答案,經曰: 「舍利弗。 菩薩見他得利生歡喜心。 有四種利益。 何等為四。 一者常生是心我攝眾生應與利樂彼既自得故生歡喜。 二者所有財物王難水火劫賊怨親無能侵奪。 三者隨所生處財寶諸子皆悉具足王不嫉忌何況餘人。 四者蓄用資財俱無窮盡。 是名為四。 舍利弗。 是菩薩成就四法。

  7. 2020年2月18日 · 若能常常修持這些事情,由於會隨著串習而起作用,所以剛開始時雖會稍有困難,之後就能自然而然得趨入。. 【又若能念,願我當得,如所隨念,如是佛者,是發菩提,一切晝夜恆得見佛,於臨終時任生何苦,然隨念佛終不退失。. 若能這樣思維:「希望我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