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9月8日 · 步驟1「簡化」:打破重重思考迷障與心魔阻礙, 簡化 我們原本過多的事情。 步驟2「選擇」:在破除與捨離後,更重要的是 選擇 值得專準之事,徹底執行。 簡單生活,不是隨便的小確幸,而是有計畫地讓自己更從容自在。 2. 「簡化」是展現你擁有「選擇讓事情變得重要」的能力. 要開始簡單而專準的生活,首先要開始「簡化」,排除那些次要的事情,但這一步很難,因為我們通常覺得大多事情都很重要,好像都需要去做,於是只能捨棄一點點,但這樣永遠無法進入專準生活,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誤解了「重要」這兩個字的意義。 所謂的重要,不是來自外在條件賦予的價值,而是來自「 我選擇讓他變得重要 」。 書中提到,專注主義者會先建立三個基本認知,然後才開始簡化: 不是我必須做,而是我選擇做. 只有少數事情真正重要.

  2. 2018年9月7日 · 首先是「SLOW(慢)日記法則的三重性」。 第一重是要怎麼寫出能檢視人生的好日記? 這是本書第一部中所討論的,個人寫日記的SLOW法則。 第二重是如何能夠維持長期的寫日記習慣? 累積得愈久,反饋的能量愈大,這是本書第三部用SLOW法則延伸出來的習慣養成方法。 第三重是永錫令人驚豔的又一個獨創,他將SLOW日記法則擴充到他的企業顧問領域,在真實企業中帶領團隊去每日覆盤,並創造工作上最強大的溝通、目標訊息流,這是本書第四部分的重點。 SLOW法則從個人到企業,從內容到習慣,也從自我檢視到完成自我價值,這就是他的三重性。 接著,永錫這套日記方法論,最最讓我驚豔之處,則是「未來日記-年度目標-目標日記」所構成的「閉環」系統,這在本書2-1提出,並成為全書的核心實踐。

  3. 2017年5月26日 · 1. 時間管理不是安排時間,而是享用時間. 或許時間管理的技巧裡可以包含安排時間的技巧,但時間管理 不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上」 ,也不是把我的行事曆全部填滿任務,事實上當這樣做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不斷被時間追著跑,而且充滿做不到與落後的挫折感。 所以時間管理更應該要學會「享受時間」的技巧,享用我現在、未來時間去創造行動。 學會如何幫自己創造「 優質時間」 或「 神聖時間 」: 懂得享用時間,在時間裡創造出讓自己開心的行動,這就是「時間」的「管理」了。 時間管理從來不是有沒有時間的問題,因為你一定有時間,正在看著我這篇文章的你,仔細想想,接下來還沒被運用的所有未來時間,因為還未發生,難道不都是「你的時間」嗎? 你打算用什麼行動去享受他們呢? 2. 時間管理跟工作效率並非正相關.

  4. 2017年5月19日 · MyPaint 真正給畫家的小畫家,免費中文繪圖軟體內建大量筆刷. 「 MyPaint 」是一款在 Linux 和 Windows 上的跨平台免費繪圖軟體,最大特色就是「 精簡易用 , 專注於繪圖 」,可以說是「真正給數位畫家使用的小畫家」。. 他內建繁體中文版,目前為止都常常 ...

  5. 2020年3月29日 · 我用學生如何整理一整個學期的計畫為例。 要整理上課筆記、規劃課表、管理研究資料、準備考試,看看如果應用 Notion 功能,打造一個簡單、聚焦的專案計畫。 很多朋友會覺得, Notion 功能太多,但也有點複雜。 這則影片,我嘗試理出「一個明確的系統與邏輯」,從零開始,示範在 Notion 上如何展開一個專案,建立有條理地整理。 除了影片說明,還會提供你影片中模擬的 Notion 範本下載喔! Notion範本網址. 另外我當然也有製作過 Evernote 的學期計畫範本給大家下載: 用 Evernote 製作新學期課表、課業專案筆記本,教學範本下載. 這次的影片大約有 9 分鐘,其實,要把這麼多內容整理在 9 分鐘內,已經花了我許多時間濃縮! 雖然影片長,但也沒有不相關的廢話!

    • 范少勳1
    • 范少勳2
    • 范少勳3
    • 范少勳4
    • 范少勳5
  6. 2016年10月16日 · 神奇免費軟體不輸 Photoshop. 昨天在國外網站看到有一款叫做「 Sharper Scaling 」的免費軟體廣受討論,顧名思義,這款軟體可以在放大照片、圖片時盡可能保持清晰的效果,讓照片不要太模糊,滿足我們: 又想圖片放大,又想圖片不失真的「強人所難 ...

  7. 2016年10月25日 · 1. 收集:了解概況. 2. 整理(第一步分析):分析現況. 3. 判斷(第二步分析):導出「詮釋」 4. 推論(第三步分析):做出選擇或列出選擇. 「開會時」沒有效率,很多時候是開會前只做了第一步:「收集資料」,於是開會時沒有人知道應該討論什麼? 應該朝哪個方向進行? 便會花上很多時間繞圈圈。 「開會前」準備得沒有效率也可能在於只做第一步,也就是只有收集,沒有後面的「三步驟分析」,於是不斷的羅列資料,覺得好像怎麼樣都還不夠完整,好像還要繼續找,不斷花時間在找資料。 但其實只要懂得「去分析」,其實只要有一點點程度的資料,就可以整理出現況、判斷出詮釋,並可以推論選擇了。 1. 收集:了解概況就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