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0月2日 · 八仙嶺山火的老師護送學生脫離火海卻不幸犧牲性命、福島核事故五十死士甘願冒生命危險留下來為電廠緊急維修──因為有人肯留在最後,所以才拯救了無數寶貴的靈魂。 試想像,若人人皆爭先恐後,不願留在最後的位置,無人肯承擔責任,可想而知,一條隊伍必定會變得混亂不堪,而那些陷入危難的人之命運也不堪設想。 「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這種緊跟着前人如綿羊般盲目亂竄的處世態度,雖然能為人帶來一時的利益與安逸,但卻奪去了人之為人求變、求進步、求突破的機會,甚至拖倒社會前進的步伐,令人逃避他們皆當負的責任,對個人、他人與社會都帶來極大禍患。 這種消極的態度並不是我們應推崇的。 我們需要的,是不畏險阻、不怕吃虧,甘做第一,甘做最後的勇氣,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擁有值得過活的人生。 圖:資料圖片. 文:黃蕊獻.

  2. 2019年2月1日 · 【明報專訊】醫管局主席梁智仁日前稱研究將部分急症醫院的病人移至復康醫院的空置病牀,騰出空間予其他病人,其「轉院論」昨日惹來兩個護士工會批評「... 詳情. 【明報專訊】沙中線紅磡站南、北面連接隧道及列車停放處,出現工程驗收紀錄不齊及擅改圖則等新問題。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表示,對紅磡站再發現3個新問... 詳情. 【明報專訊】沙中線紅磡站南面、北面連接隧道及列車停放處3處工程,被揭發驗收的「檢查及測量申請表格」(RISC表格)紀錄不齊,北面連接隧道更失...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前日提出全線檢視沙中線10車站工程。 據了解,政府部門昨日起檢視土瓜灣站和鑽石山站,包括到地盤抽樣檢視RISC表格,以確定工程... 詳情.

  3. 2020年12月15日 · 【1】禮. 先學〈論仁〉第3則. 論仁與禮關係,是儒家最關鍵觀念: (圖b) 仁指人與生俱來同情別人,不忍別人受傷害的人際關懷,禮是對行為的規範。 仁與禮的關係,在《論語‧陽貨》「宰我問三年之喪」的故事中,說得最清楚。 周禮規定,父母死後,子女須守喪三年,其間起居生活有嚴格限制,如不得為官,不得娛樂飲酒吃肉,穿粗衣麻布,不得婚嫁、生子,獨自搬到草棚住,睡在草蓆上……等等。 宰我問三年之喪. 學生宰我問孔子,父母之喪守三年太長,一年可以吧? 孔子反問:父母死後不到三年,就大魚大肉,穿得花枝招展,安樂嗎? 宰我答道:安樂。 孔子接着提出了儒家最重要的仁與禮關係的觀念: 子女出生後,父母衣不解帶、偎乾就濕地照顧,至少三年,子女才能完全離開父母懷抱。

  4. 2021年9月17日 · 作法分析. 學習重點:睹物思人,託物寓興. ?〈白髮與臍帶〉一文顧名思義是寫「白髮」和「臍帶」。 當兩樣事物並列,則觸發讀者無窮聯想:是誰的白髮、誰的臍帶? 兩者收藏在什麼地方? 為何作者偏要以它們為題,而不寫其他事物? 它們到底有何象徵意義? ?文中的白髮與臍帶均收藏在抽屜的隱蔽處。 ?抽屜,是供人盛東西的匣子,在那隱蔽角落收藏着的,可能是你珍而重之的寶物,也可能是你不為人知的傷痛。 ?臍帶,是子女與母親血脈相連的信物,是你生命的開端。 ?白髮,是母親為撫育子女而年華老去的象徵,是她生命的盡頭。 ?看到故人留下的物品,自然會想起他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或他與你共同的回憶、難忘的經歷,因而引起對他的思念。

  5. 2017年9月29日 · 描寫. 多樣化的描寫手法. 作者用了多種手法刻劃洞庭湖之景物,將其動態、靜態之特點呈現出來,其分類如下: (見表) 對比. 善用對比. 遷客騷人觀景的感受. (1)作者運用了對比手法,刻劃「遷客騷人」觀哀景和樂景時的感受,突出了他們「以物喜」、「以物悲」的態度,並反映他們極受外界變化所影響。 (見表) (2)哀景和樂景. 同樣刻劃洞庭湖,如何呈現哀景和樂景的特點? 作者利用不同的景物,將哀景和樂景清晰地刻劃出來。 (見表) 襯托. 善用襯托. 遷客騷人和古仁人. 先刻劃「遷客騷人」觀景感受,說明了他們「因物而喜」、「因物而悲」的處世態度。 接下來,再寫「古仁人」的處世態度,不論環境變化,仍然能夠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進亦憂,退亦憂」等高尚情操。

  6. 2023年1月17日 · 「完璧歸趙」發生於公元前283年,是秦昭王在位第二十四年,當時秦國的主要力量正對付楚國,雖然對毗連的趙國虎視眈眈,卻只能蠶食欺壓。 秦昭王向趙國提出以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的建議,其實只是存心欺騙,充見他奸詐狡猾。 原文講述楚國人和氏把珍貴的璧玉奉獻給楚厲王,但楚厲王認為那只是普通的石頭,憤而懲罰和氏,下令斬其左腳。 後來楚武王繼位,和氏又前往奉獻璧玉,可是楚武王派工匠檢驗後也認為那只是石頭,斬其右腳以示懲戒。 楚武王逝世,文王繼位,和氏抱玉於楚山下痛哭,哭至淚盡流血。 文王知悉後派人去查問為何他哭得如此悲哀,和氏回答他並非因被斬腳而哭,而是因為珍貴的璞玉被當作石頭,忠貞誠實的人被當成騙子。 於是文王再派工匠雕琢一下,果然從璞玉中得到珍貴的寶玉,取名為「和氏之璧」。

  7. 但豬肉一向是中國人的主食之一,難不成每個人都在慢性自殺? 許醫師表示,網上不少食物相剋的例子,連她也聞所未聞,背後毫無根據,若過分依從,反而有機會令營養不均。 許醫師指出︰「其實我們日常的食材大多取於自然,除非食物本身存在毒性,否則較少會引致嚴重的不適反應,大眾不用過於擔憂。 即使吃了相剋的食物,大多也只是有礙營養和效用,只要不是長期食用,對健康的影響不大。 大家平日若擔心食物的性質與自己的體質沖,可以多觀察食材的顏色,青色、綠色的食物,屬性大多偏寒;紅色、紫色、黑色的食物,屬性大多偏熱;顏色較淡,偏淺色的食物,大多中正平和。 只要食物之間五搭配得宜,與自己的體質相合,便不用怕出現食物相剋的情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