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2日 · 依內典百法明門論所講的「作意、觸、受、想、」五遍行心所,則知「」在「想」後,的意義就是「令心造作」。 禮記中庸篇: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 2020年5月24日 · 《海問經》云,「龍王,諸菩薩由一種法,能斷生諸險惡惡趣,顛倒墮落。 一法云何? 謂於諸善法觀察擇,作如是念,我今若何度諸晝夜。 《海龍王請問經》中記載:「佛告訴龍王:菩薩只要能把握住一種法,就能夠截斷轉生惡趣之路,免於顛倒墮落。 這『一法』是什麼呢? 就是觀察擇一切善法,心中時時想著,我該如何度過日日夜夜? 若能如是觀相續者,諸先覺云,此因果時,校對正法,全不符順,於此乃是我等錯誤,全無解脫。 若能如此檢視自己的身心相續,就會照見平日三門與因果相違的過失。 前輩祖師們說過:透過業果正見來觀察自心,若能覺察到自心與正法完全不相符,就能認識到原來自己過去所思所行是錯的,如果憑藉這種完全不相符的相續,將來完全沒有解脫的希望。

  3. 《入行論》中精進的修法有三種特點: ① 易理解,即詞句容易理解; ② 便於修,指所說法義容易憶念受持; ③ 最圓滿,即修習的方法最為完善。 本論主要按寂天菩薩的教授宣說引生精進的方便,此外雖也引用了其他論典,但都是作為前者的補充。 此中分四: ① 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② 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③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 ④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這四支的次第是決定的,即先修前兩支——捨離障緣、修積順緣,依此而正發精進是第三支,由修精進而身心堪能是第四支。 日常發師開示. 一開始,要先把障礙拿掉,然後積順緣,做到這兩點之後,再根據這個去策發精進,有這樣的精進,就能夠成就我們要的一切事情。 現在依次說明:第一、先捨離障礙,也就是去除違緣。

  4. 2021年2月27日 · 七、應勵力修學能相續產生有力正念的最勝之因 應勵修學能相續生有力正念最深之因,謂與善師善友共住,及應依止多聞等因。 精進的依處是持續生起強有力的正念,而能相續產生有力正念最殊勝的因,是和善知識、善友共住以及依止善知識並且要多聞等因緣。

  5. 2021年2月6日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301 301頁8行-302頁7行. 二、能遮止無量大苦所有勝利. 能遮止無量大苦所有勝利者,如有一人是應殺犯,若截手指能免殺罪,發大歡喜。. 如是若由人間小苦,總能脫離無邊生死,別能永斷那洛迦等惡趣眾苦,極為善哉 ...

  6. 「光」是世界上目前行進速度最快的,一秒鐘繞地球七圈半,沒有任何物質足以超越光速。 而人類的「想像力」則是無遠弗屆,可以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穿梭於過去、現在、未來,把遠方的場景拉到眼前。 所以,想像力比光更快速、曲折、神奇。 修辭學者陳望道首先提出「示現」辭格,並如次界定其意義:「示現是把實際上不見不聞的事物,說得如見如聞。 所謂不見不聞,或者早已過去,或者還在未來,或者不過是超絕時地、超實在的非常辭格。 」,陳氏對「示現」辭格的界定,與二十世紀初葉風行於歐洲的「超現實主義」,就兩者表現手法均著重於想像力的精神活動及超越時間、空間的限制而言,頗多相吻合之處,若說「示現」辭格是「超現實主義」的精髓(即所謂「時空交錯,意象拼貼」)所在,應無言過其實。

  7. 最近逛街的時候在店面看到【LOREAL Paris巴黎萊雅】緻護髮精油 多效噴霧_100ml,心裡覺得很心動! 但是我有想到在網路上買應該會比較便宜很多,身邊的同事跟朋友也都在問, 請我幫忙收集資料,在各大線上購物網站 :露天拍賣、yahoo奇摩購物、P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