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9日 · 垃圾徵費8月實施否 郭偉強:現不宜判死.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明報專訊】本報日前接獲消息,指香港大學地理系一名江姓研究助理教授於上月涉嫌非禮被捕。. 警方回覆本報證實上月15日接獲一名28歲女子報案,稱於今年1月18日在薄 ...

  2. 2024年5月14日 · 基金會董事會成員包括建華及其弟建成。 王淑英說,數年前與建華討論,「他深情地關心香港發展、香港教育和香港青年」。 王續稱,首屆獎學金只涵蓋4間大學,主要因為這些院校在讀的學生人數較多、屬綜合研究型資助大學,「先生(對院校選擇)沒特別意願,近日在家休息,我們沒打擾他」。 王透露將來擬逐年增加獎學金名額,「甚至加大獎勵的範圍」。 上 / 下一篇新聞. inews@mingpao.com. 【明報專訊】「艾教育基金」推出獎學金計劃,首屆涵蓋港大、理大、中大和科大,每間4個學生名額,總共16人,每名得主可獲約50萬元,包括大學學費、生活費、升學或創業基金、交流資助,要求首個交流點必須在內地。

    • 新選舉制度強化了關係政治?
    • 以「政治為終身志業」的院系教育
    • 「資本是沒有祖國的」
    • 「平等政治」與「希望政治」

    「完善選舉制度」落實,需通過「選舉委員」提名方能獲參選機會,門檻提高。不少人直觀認為「素人」及「新秀」更不易獲選委青睞,變相有利「政商後代」。政治領袖不取決於門第,重要的是,是否懂民生、有手腕、具遠見。本文想探討一個過去鮮有觸及的課題:究竟在香港有否條件在「政商後代」培養出政治領袖? 「貴族參政」在不少政體屢見不鮮。貴族參政歷史根深的英國,過去多屆首相都來自中產或以上家庭,部分更是富甲一方的貴族之後。可合理預期他們生活無憂,並與上層名流及跨國企業高層擁有特殊私人及家庭關係。簡單地說,英國首相年薪約170萬港元(香港特首年薪約500萬港元);實際上要維持上流社會生活,根本不可能沒家族支持參政,僅依賴微薄薪俸明顯是杯水車薪。 綜觀大部分政治領袖一生仕途,都要廣結人緣,累積口碑是很重要條件。無疑出...

    除了人脈,政治領袖能否具感召力,組建有相同理念的團隊,亦是重要條件。筆者發現,學院的教育,實際帶來相對穩定及公平的政治培養機制。比較英國的政治領袖及港督,會發現在學歷及學科專業上都有很特定方向。英國本地常有說法形容,牛津大學是國會議員的搖籃;工黨領導則有不少來自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內地政治也有相似情况,政商領導不少出自「北清」兩所國家頂尖學府。 有云「學而優則仕」。收分要求最高的學府,吸納的都是被社會認可的精英。其一,不論出身,都需通過公開考試而被取錄,確保公平性及個人能力。其二,同窗在求學時期坐而論道,建立識於微時的信任;也對當下時政、未來政局產生共同理想與社會關懷,為團隊建立雛形。其三,個別學院的政治學科訓練定位明確,培養世界各國管治人才;學科設計上兼備理論和實用。 顯然香港各大院校的政治...

    回到本地,政商二代何以多年難有政治領袖?筆者私下訪談,歸納了幾個主要問題。 第一,政商二代對參政或加入「熱廚房」都心存顧忌,機會成本較高。大部分香港「政商家族」都有商業背景,即使不考慮自身情况,也要顧及企業或家族利益。過多參與政治,有機會影響企業發展。有時高調的表態更像是為滿足組織要求及需要,參與政治更像是社交、維持政商關係。 「資本是沒有祖國的」。香港絕大多數企業都涉及全球業務,香港只是板塊其中一部分;他們的利益不一定與中央及港府完全一致,缺少誘因共同維持管治;港英政府年代的匯豐銀行、怡和洋行的業務則全賴於亞洲和香港,有很大動機與港英政府同心同德。同樣情况與英國本地政治人物相似,大多是百年家族,家族利益已經在政商界盤根錯節,在情在利也需要共同維持管治。 第二,即使有意培養「政商後代」作為政...

    未來的政治制度,顯然已經為「愛國者治港」,定下政治底線及制度保障機制。「政治議題」將不會是未來選舉主要裂隙;取而代之理應是在民生、經濟、發展、環保、社會福利等問題上的完整構想和識見。 對港部門及建制陣營也應該與時並進。有意識地改變用人思維,放棄「計劃式」的培養,轉為循「市場式」的風險投資。根據不同政策領域中的表現及潛力,招徠在該領域中的人才,平等對待、長期關注和聯繫,作適當政治引導,並給予足夠空間和機會。尤其明確了「愛國者治港」的制度底線後,是時候減少以諮詢委員會及各類公職作為政治培訓場或友好酬庸——現時這些做法,有時反而削弱這些崗位的權威、信任及「行政吸納政治」的重要功能。 筆者一直認為香港有很多了不起的政商家族,如何在香港這個複雜的政治和經濟環境自處,一直游刃有餘。然而,新國際形勢已至,...

  3. 2020年11月3日 · 政權藉官媒發炮,針對何俊堯法官審理反修例示威案的言行,認為他批評作供警員不當,又藉訪問加入建華和梁振英牽頭的「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在早前撰文批評法院「助長」街頭混亂的前法官烈顯倫,提出要「司法改革」。

  4. 2021年4月17日 · 2021年4月17日星期六. 新股. 下一篇 上一篇. 兩店高層皆侍應出身 爬升至管理層. 【明報專訊餐飲股一直不乏奮鬥故事今次譚仔國際申請上市披露了至少兩名管理層由紅褲子出身包括譚仔三哥米線總經理劉次軍以及經營譚仔的同心助理總經理胡家輝二人均由侍應出身一步一步成為上市公司高層。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5. 上一篇. 鄧潔善用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助力香港夜經濟. 【明報文章】疫情後的經濟復蘇是每個國家和地區都面對的課題。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全球經濟增長步伐,即便目前疫情已在疫苗的普及和接種等科學措施下得到控制,但3年疫情形成的「後遺症」仍難在短期內消除。 由於新冠病毒是接觸傳播類疾病,社交距離措施曾在疫情不斷擴散下進一步收緊。 去年1月7日起多項大型活動取消、食肆晚上6時後禁堂食,餐飲、零售、旅遊等服務業首當其衝。 「社交距離」這個詞深深印在每個人的心中,漸漸成了一種習慣。 人們為了健康,逐漸習慣保持社交距離的生活方式。 如今疫情逐步退出歷史舞台,主線任務回到經濟發展。

  6. 2022年8月11日 · 2022年8月11日星期四. 中國要聞. 下一篇 上一篇. 中國評論:二十大的政治局新人 /文:孫嘉業. 【明報專訊】按照往屆中共黨代會的籌備時程,二十大的人事方案應該在5、6月間已開始醞釀,高層北戴河休假後基本定案,在9月的政治局會議上拍板。 雖然現時有關方案仍嚴格保密,但根據往屆政治局成員來源構成看,新一屆入局者大體來自三方面,一是地方大員,二是副國級官員,三是中央部委首腦。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