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4月10日 · 科學家格鬥遊戲知名理論當大絕招. Watch on. 遊戲可以當作一種學習工具並不稀奇,之前我在電腦玩物也撰寫過「 值得嘗試! 10 款遊戲化學習 App 讓你更喜歡面對挑戰 」這樣的特輯。 但是如果追求刺激與聲光效果的「格鬥遊戲」,在拳腳絕招對戰間,也能寓教於樂,你能想像嗎? 今天要推薦的這一款網頁遊戲叫做:「 science kombat (科學快打) 」,稱呼為「科學家格鬥遊戲」更直白些, 因為裡面八位格鬥高手分別是歷史上最知名的八位科學家,而他們各自的大絕招則來自於他們所發現或發明的科學理論 。 我們可以操控牛頓用他的地心引力蘋果攻擊霍金,而霍金使出蟲洞理論來閃避。 或是當圖靈操控他的人工智慧機器人攻擊時,達爾文用他的演化論化身人猿反擊。

    • 盧瀚霆1
    • 盧瀚霆2
    • 盧瀚霆3
    • 盧瀚霆4
  2. 2017年10月10日 · 最近有兩個「恐怖故事作品」給了我上述的啟發。 一個是 2017 上半年推出的台灣電影:「 目擊者 」,他有精彩的剪輯運鏡,也有懸疑驚悚的故事。 但最大的翻轉,不是每個人看到的真相不一樣,而是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真相前,對私心的妥協,於是無預謀的共謀出一齣沒有真相的悲劇。 另一個作品,則是這篇文章要跟玩家們推薦的「 Distraint 」,這是一款 2015 年在 PC 上推出的「 2D 心理恐怖冒險遊戲」(遊戲是這樣自稱的), 2017 年陸續在 Android 與 iOS 上架,其中 Android 版還可免費下載(包含廣告),並且目前遊戲已經具備簡體中文的翻譯。 雖然「 Distraint (扣押)」自稱恐怖遊戲,但害怕恐怖的玩家不要卻步,因為這款遊戲「外在上」一點都不恐怖 !

  3. 2016年7月14日 · Watch on. 華麗,動感,多采多姿的電子音樂: 「 Beat Stomper (跳落去)」也不是單純只有刺激反應而已,乍玩之下他其實有點像是一款音樂遊戲。 當然,遊戲玩法和音樂節奏無關,但是和遊戲的速度感完美契合的電子舞曲,帶動了整個遊戲華麗的氛圍,玩下去會讓人精神一振。 如果說是一款音樂遊戲也不為過,不輸最近同樣國產的:「 VOEZ 蘭空:充滿律動感的雷亞新音樂遊戲免費下載 」。 一玩成癮的遊戲樂趣: 「 Beat Stomper (跳落去)」更大的樂趣來自於他的難度與成就感,這是一款很需要練習技巧的反應遊戲,除了單純訓練反應外,對遊戲規則,物理效果,取巧機關的掌控也非常重要。 玩家會在遊戲過程裡自己慢慢摸索出這些訣竅,於是可以不斷進步,但來真正成功挑戰難關的樂趣。

    • 盧瀚霆1
    • 盧瀚霆2
    • 盧瀚霆3
    • 盧瀚霆4
    • 盧瀚霆5
  4. 2014年7月24日 · 1, 「 Revunote 」是一款提供 30 天免費試用的 Android App , 你可以先試試看,如果覺得合用,也只需要 46 元新台幣來解鎖正式版。 打開「 Revunote 」,首先要跟你的 Evernote 帳號進行連結,接著設定一個你專屬的 Evernote 學習 Tag(標籤),以後你只要在 Evernote 中針對想要自動複習的筆記加上這一個指定的 Tag 標籤,這些筆記就會納入「 Revunote 」課程。 2, 進入「 Revunote 」課程的筆記,就會像是清單一樣出現在學習列表中,並且自動展開「今天應該要複習」的筆記預覽,而點擊筆記項目,則會打開你的 Evernote App 來瀏覽筆記內容,進行複習。

    • 盧瀚霆1
    • 盧瀚霆2
    • 盧瀚霆3
    • 盧瀚霆4
    • 盧瀚霆5
  5. 2016年10月15日 · 我讀一本書的第一個步驟,就是「 先閱讀背面的意思 」,而且這樣其實會讀得更快! 我有時會兩天就看完一本書,但依然會掌握「深讀」的要領,所謂的深讀,就是要能閱讀這本書背後在講什麼,為什麼作者要這樣思考? 背後是什麼問題? 是什麼背景? 他推演出這樣的結論的思考過程是什麼? 作者分析的邏輯、想法、個性是什麼? 所以深讀「 不是抓出重點 」的閱讀方法。 例如當你看我這篇文章時,很簡單可以抓出「深讀、反芻、拆解」三個「重點」。 但如果我來讀自己這篇文章,我會想到「 Esor 思考的是要怎麼解決讀書可以對自己產生更多真實幫助的問題」、「 Esor 思考的是讀書並非要照著書去做,而是透過與書對話來自我改變」。

  6. 2018年9月7日 · 這八篇故事,正是本書方法論的最佳驗證。 本書的日記方法論: 這本書最終提出了一套獨特的日記方法論。 你可以在章節編排上看到他的結構,但我這裡用不一樣的角度,重新幫大家看到方法論深沈的意蘊。 首先是「SLOW(慢)日記法則的三重性」。 第一重是要怎麼寫出能檢視人生的好日記? 這是本書第一部中所討論的,個人寫日記的SLOW法則。 第二重是如何能夠維持長期的寫日記習慣? 累積得愈久,反饋的能量愈大,這是本書第三部用SLOW法則延伸出來的習慣養成方法。 第三重是永錫令人驚豔的又一個獨創,他將SLOW日記法則擴充到他的企業顧問領域,在真實企業中帶領團隊去每日覆盤,並創造工作上最強大的溝通、目標訊息流,這是本書第四部分的重點。

  7. 2016年3月2日 · 我的第一個方法就是先確定自己工作時間的節奏, 讓自己有規律地查看「瑣事通知」(包含像是郵件或即時通等會出現瑣事的地方),而不是一直查看 ,然後其他時間維持在高度工作狀態。 我有兩種做法,第一種比較極端,就是當我今天的目標是要完成非常重要的專案任務時,我會要求自己這一天只有中午和傍晚才能查看郵件、才能打開即時通,這樣一來我就擁有完整的早上時段、下午時段,可以進入兩次好幾個小時的高度工作狀態。 第二種做法比較彈性,當還是需要關注客戶即時需求,當今天也沒有最關鍵進度時,我會用「 番茄鐘工作法 」的節奏來接收瑣事,每隔兩個或四個番茄鐘的高度工作時間後(約一個小時或兩個小時),再去看一下即時通與郵件,即時回覆一些瑣事訊息。 這樣一來,就能保有處理瑣事又擁有高度工作時間的節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