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1日 · 隆.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近期新聞報導及管會發布的各項統計數字,外溢保單的銷售量與保費持續高度成長,雖然說相較於總體保費而言,沒有占據很高的比例,不過我認為外溢保單愈來愈熱賣的趨勢,值得大家關注。 外溢保單很有可能是改變未來保險公司經營結構的重要商品,原因在於,外溢保單顛覆了過去傳統保險公司經營的架構,進入到風險管理的另外一個領域:控制或改變風險。 過去我在很多場合都一再提到,保險在數百年的發展歷史中,一直沒有改變被動損害補償的角色;於學理上,在風險管理的工具裡面,保險是在「風險融資法」中最重要的一個方式。 所謂的風險融資法,是不去改變風險發生的樣貌,只是在等待風險發生導致損失後,被動去補償被保險人損失的一種方法。 保險公司只有提供消極的事後補償是否足夠?

  2. 2017年9月1日 · 第一種,本身已擁有大型商業銀行與大型壽險公司,具有進可攻、退可守的能力,屬於攻擊型的雙引擎金控,這類金控對外具有收購、攻擊別人的能力,且通常績效都好,代表者有國泰、富邦與中信3家金控。 第二種,防禦型的雙引擎,規模是銀行較大、壽險較小,壽險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保單工廠,提供保單給銀行銷售。 成立防禦型雙引擎金控目的,是為了服務銀行內部市場,希望金控擁有一個可控性較高的壽險公司,做出比較好的保單生產,此類以官股銀行設置壽險公司為多,如第一、合庫與臺灣金控等。 第三種是轉機型的雙引擎,規模是壽險大、銀行較小,如新光;第四種是利基型的金控公司,還要觀望其未來的發展狀況,如元大金。 壽險公司扮演金控體制下諸多重要角色. 為什麼攻擊型金控公司具有高度競爭力?

  3. 2023年3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現行保險公司的資產部分,已按照國際財報編製準則IFRS 9執行,簡單來說,目前保險公司將資產投資在市場上,除了一些特殊的考量外,理論上都會用「公允價值」來評估,因此資產便會隨著市價價值的起伏而波動。 而在負債層面,理論上也應該與資產一樣有相同的衡量標準,如此保險公司才能在資產與負債上進行更精準的匹配,但因為技術上的原因,負債部分無法與資產同時採用相同的標準,因此必須等到2026年,新的負債衡量制度IFRS 17上路,屆時保險業的負債與資產會採一致的評量基礎。 總體而言,接軌IFRS 17除了影響資產及負債面上的計算外,因為會有全新的負債、淨值與績效的計算方式,因此會間接影響未來的保險商品走向,以及業務通路的銷售與管理。

  4. 2019年8月1日 · 本文總結特別企劃2位受訪者的論點,到底業務人員如何成功扭轉客戶對保險業務人員的負面刻板印象,進而讓後續的行銷流程更為順暢,以及創造出更多重複購買與轉介紹的契機? 1.業務人員要先建立「態度」 初期踏入保險業難免會吃閉門羹,但最重要的是心理建設要做足,當初決定踏入保險業就要有所覺悟,明白這份工作就是會被拒絕,理所當然要接受並將它視為正常現象。 2.被對方拒絕也沒有關係,頂多就是沒有成交. 秉持著這樣的心態,保險從業人員可試著主動開口聊保險,並在第一時間告訴對方即便最後拒絕也沒關係,但希望彼此依然能是朋友。 3.魔鬼藏在細節裡,好服務從細節中展現. 陳璟璐會時常提醒團隊年輕夥伴,跟客戶出去吃飯時要主動將碗筷擺好,讓客戶感受到被照顧等這類小細節。

  5. 2024年4月1日 · 263. 很久以前,銷售行業就出現了「一站式服務」(指一家商店或公司透過齊全的產品和全方位的服務解決客戶所有的需求和問題,讓客戶不必再尋找第二家)的概念,超級市場、百貨公司就是典型的「一站式」經營模式。 新光金保代董事長黃明正認為,這個概念也適用於保險業。 如果客戶在購買某種保險產品的同時,能夠把其它自己需要的產品一次性買齊,客戶就更傾向於選擇能提供這類服務的公司。 業務通路結合產壽險,開創「一畝田2.0」新策略. 新光人壽「一畝田」的制度自1981年開始實施至今,依郵遞區號劃分服務區,無論是自己開發的客戶或其他同事招攬的客戶,只要住址坐落於分配給自己的服務區,業務員都可以上門提供服務,提供業務員一個經營市場的基本盤。

  6. 2019年4月1日 · 2130. 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進步,同時也會為保險業帶來衝擊,從產業角度來看,現行的業務推動、服務方法與資金應用都將受到影響。 要應對金融科技帶來的衝擊,可以從「快想」、「快做」、「快改」3點著手。 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副秘書長陳昌正表示,現在臺灣民眾的投保率已經達到246%,但其實當中包含的僅有壽險與年金,其他險種如傷害險、健康險等並沒有計算在內。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全臺灣大約有68%的民眾購買保險,平均每個人購買了5、6張保單,這是保險業對個人的貢獻,更不用說保險業聚攏的龐大資金,能夠對經濟、對國家發展帶來多大的影響。 見證─保險業關鍵貢獻. 時至今日,商業保險已經是重要的第3支柱,更是有效彌補了社會保險的不足,讓民眾應對風險時能夠更加從容,這是在沒有保險的時代難以想像的。

  7. 2024年1月1日 · 「利率」一直是臺灣壽險業經營上相當關鍵的變數,目前整個產業所面臨問題的核心,與2002年前後市場利率大幅降低,並長期持續維持低利率有高度相關,保險公司為填補過往利差損,經營主軸改為重利差益而輕死費差的營運架構,當壽險業開始習慣長期低利率的環境時,在2022年美國聯準會啟動暴力升息後,立刻讓保險公司學到利率波動可以帶來的巨大經營風險,也讓業者對利率的敏感度和警覺度大幅提升,對資產負債管理的看法也有了重大的轉變。 在過去低利率環境,利差損主要因為是銷售利率保證過高的商品,保險公司策略就是透過更多海外長期投資收益,弭補高利保單所造成的利差損失,但是這樣的經營脈絡是奠基在低利率持續且利率相對在比較穩定的環境假設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