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日 · 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兼任教學副院長. 「利率」一直是臺灣壽險業經營上相當關鍵的變數,目前整個產業所面臨問題的核心,與2002年前後市場利率大幅降低,並長期持續維持低利率有高度相關,保險公司為填補過往利差損,經營主軸改為重利差益而輕死費差的營運架構,當壽險業開始習慣長期低利率的環境時,在2022年美國聯準會啟動暴力升息後,立刻讓保險公司學到利率波動可以帶來的巨大經營風險,也讓業者對利率的敏感度和警覺度大幅提升,對資產負債管理的看法也有了重大的轉變。 在過去低利率環境,利差損主要因為是銷售利率保證過高的商品,保險公司策略就是透過更多海外長期投資收益,弭補高利保單所造成的利差損失,但是這樣的經營脈絡是奠基在低利率持續且利率相對在比較穩定的環境假設下。

  2. 2021年2月1日 · 很多人都熟悉的,來自阿聯酋杜拜的Dr.Sanjay,在2020年2月底結束國外的工作返回杜拜的家中,隨即就遇上封城,他原本認為這樣的極端狀況不會持續太久,索性就先休息一個禮拜,同時觀察疫情的發展。 然而他漸漸開始發現,疫情並不會這麼快平息,於是開始認真地思考該如何繼續保險工作,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達成原先所設定的目標。 一年過去,Sanjay的首年度佣金超過了1,100萬美元,成交了146件,以阿聯酋的國際龍獎IDA申請資格來說,他獲得了315個IDA銅龍獎,亦即是35個IDA白金獎。 對比2019年憑藉一己之力達成135個IDA的他,2020年首年度佣金更是成長了40%之多。

  3. 2019年11月1日 · 在討論與規劃財富傳承的過程中,哪一些背景與細節需要深入瞭解? 如何正確為高資產客戶規劃財富傳承,考驗著財務顧問的能力。 財務比法律與稅務方面更值得重視. 影響高資產客戶規劃財富傳承的計畫,主要有法律、稅務及財務3個面向。 世界各地的財務顧問,大部分在面對財富傳承計畫時,會把焦點放在法律及稅務這2個面向,更甚於財務相關面向。 然而,財務方面才是我們更應該重視的部分,這也是問題的關鍵。 多數人以為,財富傳承只和法律及稅務有關。 事實上,財富傳承計畫的目的是,確保下一代能夠順利取得「可運用」的財富資金,並且不需要操心如何管理、拋棄、出售財產等問題。

  4. 2019年1月1日 · 1335. 現職:國泰人壽總經理. 入行年資:二十七年. 學歷:台灣大學財務金融所. 經歷:曾擔任國泰人壽財投部門主管,並擔任副總經理及資深副總經理,經管過財務投資系統、不動產、業務系統、多元通路、作業系統、營運企劃等單位;國泰人壽董事. 保險業除提供民眾完整保障外,更要「永續經營」,期望結合保險「以人為本」的核心職能和永續「利人利己」的共生思維,發揮企業公民的力量,成為產業盡責機制的主要推手。 回顧二 一八年,全球金融市場經歷了倍增的波動性與不明朗因素,美國Fed連續升息、中貿易衝突升高等,保險市場同樣風起雲湧,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從國際聚焦至臺灣,從不同面向來談二 一八年的保險業。 面向1IFRS 17即將實行,產業資產負債管理面臨挑戰.

  5. 2017年11月5日 · ★專長是為資產高淨值富豪個人或超級富豪家庭提供投資及理財規劃服務,客戶遍布53個國家. ★擁有2個學士學位、3個碩士學位,目前正在攻讀金融博士學位. ★著作:《28000》於全球銷售,目前已出版4種語言. 作為某些超高淨值人士(HNI)的家族顧問,經過數次與會懇談後,我發現這些超級特別富貴家族對於人壽保險的理解與其他一般大眾極為不同。 對於超高淨所得(HNI)的客戶而言,即使他們不需要人壽保險,卻仍然選擇購買。 哇! 那麼他們為什麼要買呢? 以下我列出了5點觀察和心得速記,這也是一個價值百萬美元的問題。 觀察1. 流動性。 大部分富有的家庭是處在「資產富有」但現金貧窮的狀態。 萬一當家作主的離開人世,人壽保單便成了即時創造流動性的工具,確保重要資產不必為了變現而「賤價出售」。

  6. 2017年9月1日 · 920. 香港宏利人壽行政區域總監龍子明指出,獲得IDA百人團隊很困難。 然而,當時看到有前輩都能拿到IDA百人團隊,所以相信他們都能做到。 在一種「要不怕困難,困難才能解決」的積極心態下,去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戰。 如今宏利金融南九龍區團隊已經是連續五屆的IDA百人團隊,也是突破雙百人團隊的其中一支,龍子明談到南九龍很重視倫理,是能讓他們屹立不搖、團隊持續發展壯大的重要關鍵點。 倫理把團隊變得扎實,能擁有像兄弟姊妹一樣的感情。 他舉例說明,當我們遇到困難,其實最親密的家人不知道,他們不瞭解為什麼困難,是為了什麼事情而煩惱,你也難以說得清楚;同樣地,當你很開心,最親密的家人也不知道你為什麼開心,因為他們不瞭解我們的情況。 反而最瞭解我們的情況是誰? 是我們的團隊夥伴。

  7. 2020年1月1日 · 遠雄人壽不僅重視醫療險,更將持續專注健康險及傷害險市場,並配合健保及公共衛生政策,提供國人完整醫療保障,滿足不同年齡層的風險規劃需求。 今年起,主管機關關注儲蓄型保單的銷售,以及保險業者的高宣告利率,就是期許保險業能夠回歸保障本質,長遠來看,有利健全經營體質及保戶權益,並有助提高國人保障,屬良性循環。 趙學欣指出,無論商品政策如何調整,最重要的是民眾保險保障需求一直都在,對保險業而言,目前是調整商品策略的良機,亦是加速市場商品更多元化的機會。 此時此刻,保險業宜專注於保單特色研發,如附加身故之投資型商品、著重身故保障的壽險商品、針對55~65歲退休後可領取年金的商品,讓保障、退休、理財需求等面向更多元化,為不同客戶群量身訂作適合的保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