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2日 ·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 ; 必也使無訟乎。. 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 此謂知本。. 《論語》是 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互相問答的話,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 從論語中,可以知道孔子對許多事物的見解。. 《論語》共二十 ...

  2. 如果真正發起隨時會死的心,譬如確定「今天或是明天就會死」,那麼只要對正法稍微有點了解的人就會明白,親屬和財物這所有的一切,死的時候帶不走,因此大多能自然而然地遮止對親屬和財物等的貪愛,而會樂於透過布施等善行去累積堅實的果報利益。

  3. 生起的方式為:就如同怎樣地歡喜與信仰導師;對於軌範師(阿闍黎)也應該對他們一樣的恭敬承事。如果能夠這樣做的話,成佛的菩提資糧,未圓滿的能圓滿,煩惱未斷除的能斷除。

  4. 2020年5月22日 · 廣論消文142-2. 此復如《三摩地王經》云,「設月星處皆墮落,具山聚落地壞散,虛空界可變餘相,然尊不說非諦語。. 又如《三摩地王經》中所說:「縱使天上的月亮、星星墜落下來,山河大地完全崩壞離散,整個虛空界中所有景象可能變得 ...

  5. 若未能尋獲具足圓滿德相師長的時候,應該怎麼做。. 《妙臂請問經》云:「如其僅有一輪車,具馬於道亦不行,如是若無修行伴,有情不能獲成就。. 若有具慧、形貌正、潔淨、姓尊、趣注法、大辯、勇悍、根調伏,和言、能施、有悲愍、堪忍餓渴及苦惱、不供 ...

  6. 2021年2月16日 · 日常法師開示. 為什麼會產生前面所講的怯弱呢? 因為已經正確的了解佛的功德是無量無邊,既然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就要集無量無邊的因,看見要做這麼多的事情,回過頭來看看自己,連斷一分過、集一分德沒有,於是害怕了。 這是常有的現象,我們要了解,從這個地方去破除,就有希望了。 若謂諸佛無量功德,於修行時,僅由專懇修學一分微少功德即能成就,於道生此顛倒瞭解,則於現在全無所怯。 上面那一類是看見成佛那麼困難而害怕,另外有一類他不怕,他認為只要專心至誠懇切的學一種法門就能成就,於是他一點不怕。 然此非是賢善之相,是於修道之理未獲定解,或雖少有散渙瞭解,然皆未曾親切修持,總覺容易障覆所致。 然此非是賢善之相:然而那並不是勝妙之相。 是於修道之理未獲定解:是對於道持的道理沒有獲得定解。

  7. 2020年10月29日 · 1.中士意樂——希求解脫之心, 2.中士修行——戒定慧三學之道, 3.中士之果——解脫生死。 論中“修習生死種種過患”,即思惟三苦、八苦、六道諸苦。 長期修苦的結果為“見一切有如同火坑”, “一切有”,即欲有、色有、無色有, “如火坑”,是比喻有漏蘊周遍三苦的自性。 見三有皆苦之後,即可激發出離心——希求證得息滅一切煩惱、痛苦的解脫,再以希求解脫之心為動力,就能策勵自心精進修學戒定慧三學之道,從而成辦徹底解脫生死的聖果。 以下再觀察,這條道是否究竟? 如果究竟,則不必再希求,若不究竟,則須進一步抉擇。 又此解脫無所退失,非如善趣,然所斷過及所證德僅是一分,故於自利且非圓滿,由此利他亦惟少分,後佛勸發當趣大乘。 故具慧者,理從最初即入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