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5日 · 我對這段本文之理解── 這段本文宗大師特別闡論第三黑法的對象應指具足發心者。 於此作何事者,謂說惡名等。 對正趣大乘者作何種事而成黑法,即宣說惡名等。 由瞋恚心發起而說,與《釋論》同。 此黑法之“等起”(起心動念),是由嗔心引發而宣說,這和《釋論》的說法相同。 對於何境而宣說者,《釋論》說云:“如彼菩薩欲求法者,信解大乘或欲修學,為遮彼故對彼而說。

  2. 如是應知,受法恩,特於圓滿教授,導心知識,如何依止。. 其理分二,一、意樂親近軌理,二、加行親近軌理。. 初中分三,一、總示親近意樂,二、特申修信以為根本,三、隨念深恩應起敬重。. 今初. 己一、總示親近意樂. 華嚴經說,以九種心,親近承事諸 ...

  3. 2020年12月30日 · 《集論》說:我的身心一一由三十六種不淨物的肉身和受、想、行、識四蘊組成,每一分都是剎那壞滅。若能利用這無常、常流垢穢的身體而獲得常樂我淨的大菩提,豈不是獲得了無價之寶?

  4. 2021年2月5日 · 今初,功德有五。 思惟苦有五種作用:① 驅意解脫; ② 除遣傲慢; ③ 羞恥作惡; ④ 歡喜修善; ⑤ 引發悲憫。 謂若無苦,則於苦事不希出離,故有驅意解脫功德。 一、驅意解脫. 如果沒有苦,就不會希求從苦事中出離,所以受苦有驅使自己的心希求解脫的功德。 例如,有些人天天安逸度日,吃喝玩樂樣樣順心,便會認為人間的日子很好而不願出離。 我們常說,天身不如人身更有利於修習佛法,正是因為天人的生活太過安逸,生命都虛耗在享受中而不知出離。 《大唐西域記》記載: 往昔,無著菩薩、世親菩薩、師子覺(無著菩薩的弟子)等三人發願往生彌勒淨土,他們互相約定,誰先往生見到彌勒菩薩,便回來告知。 其後,師子覺最先往生,但他過了三年都未回來相報。 後來,世親菩薩也捨壽往生。

  5. 無邊功德贊雖然諸佛現在已證得了佛果但是彼等也曾墮在惡趣深淵之中然而佛墮險處時並沒有自輕同樣我們也不應看輕自己倘若自輕即便是壯士也會膽怯

  6. 2021年1月27日 · 何物殺而贊? 何物殺無憂? 佛說:“殺瞋心安隱殺瞋心不悔瞋為毒之根瞋滅一切善殺瞋諸佛贊殺瞋則無憂。 以下《本生論》的頌詞有一段緣起: 佛陀因地曾誕生在婆羅門的家庭中,出家後即與俗家妻子一起在深山中修苦行。 一次,一位國王看見他們時,心想:我應觀察他是否有能力修苦行,如果沒有,我就奪走他的妻子。 國王說:“出家人! 你在深山靜處修行,若有人奪走你的妻子,你也無可奈何,所以還是讓我將她帶回王宮更好些。 菩薩說:“國王!

  7. 2016年10月20日 · 賞析:. 這首詩,全用擬人手法,不說 人之惜春,而說草樹 亦知春將不久,因而 百花爭艷,各呈芳菲。. 湊熱鬧的 還有樸素無華的楊花榆莢,像飛雪一般 漫天遍野地飄舞。. 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說它們有知,或「鬥」或「解」,活潑有趣。. 這是此詩有趣之處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