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9月10日 · 唐 杜秋娘《金縷衣》:. 「君莫惜金縷衣,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杜秋(8世紀—9世紀),後世多稱為「杜秋娘」,是唐 間州人(現在的江蘇鎮江。. )雖出身微賤,卻獨稟天地之靈秀,能歌善舞,甚至還會寫詩填詞 ...

  2. 2024年5月28日 · 除惡行罵辱之業,一切功德,皆願成就所在生中,勸請供養尊重讚歎,一切三寶。 勸請眾生淨修福行,成滿菩提不可為比。 是故當知,勸請一切世界三世三寶,勸請滿足六波羅蜜,勸請轉於無上法輪,勸請住世經無量劫,演說無量甚深妙法,功德甚深 ...

  3. 發增上意樂》亦云:「謂我失修今何作,歿時凡愚起憂悔,未獲根底極苦惱,此是愛著言說失。」 《發增上意樂》也提到:我荒廢了修行,如今該怎麼辦?

  4. 「惠而不費的事情別吝嗇,好比禮貌、勸言和鼓勵」 *想受人稱讚,得先撒種子:說寛厚的言辭、做有用的事。「慷慨並不是給得多就贏,應該要給得夠聰明」 「細察所有人 尤其是你自身」

  5. 詩中借用王維〈渭城曲〉的「 勸君更盡一杯酒 」,取意李白〈將進酒〉的「 與爾同銷萬古愁 」,然酒與詩尚不足以消其「萬古愁」,又恥於南冠對泣,唯有傾盡滿腔碧血為人間換取自由,方可消其愁悶,即使短鬢漸疏亦不悔。

  6. 2020年5月13日 · 這八種異熟的功德與果報,是由何因緣而來的呢? 異熟因分八: 第一、感得壽量圓滿的因,是對於一切有情,不加傷害,連動機上也遠離傷害的念頭。

  7. 2009年2月13日 · 一、「六國論」與「出師表」都有 喻 君主之意,二者表現手法有甚麼不同?. 不同的表現方法與作者的身分有甚麼關係?. 答:(1) 「六國論」與「出師表」都有勸 喻 君主之意,「六國論」是勸喻北 宋國 君(宋仁宗)不應以納幣求和為國策,「出師表」則勸 喻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