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16日 · 主席盧偉國促請政府分階段重建全港24個舊屋邨預料可提供14.2萬個單位較現有嘅10.25萬個多近四成。 經民聯提出7個建議,包括設計重建KPI(關鍵績效指標),爭取10年內先啟動重建12個屋邨;爭取原區安置;透過簡約公屋接收重建屋邨嘅居民;推出發展商參建計劃;以組裝合成加快建屋進度;盡用地積比放寬重建後嘅公屋高度限制;以及由房委會同房協展開策略性重建項目。 另提樓市辣招管理三無大廈. 「三部曲」另外兩部分別針對樓市「辣招」同「三無大廈」管理。 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建議政府,喺今次《施政報告》宣布減辣後,若樓市未來數個月都未見炒風,就應盡快全面「撤辣」,讓樓市健康發展。

  2. 2023年11月24日 · 湯文亮:香港股世界最慷慨. 【明報專訊】沈大師突然泄漏天機,認為恒指明年有機會去到40,000點,我撰文話同意是有機會,立刻被不少人口誅筆伐,認為我們是投資界兩盞「明燈」,以大師做燈我唔知效果,但如果以我做燈,真係可能會輸死。.

  3. 2020年12月28日 · 本人的基本看法有三:其一,公民黨有激進基因,本質上是一個對抗憲制的政黨,很難有什麼前途;其二,公民黨沒有前途不等於泛人士沒有出路,這不僅因為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有反對派存在的理由和空間,而且由於不同泛人士的政治基因和現實考慮有所不同;其三,泛人士是否有出路,關鍵在於尊重憲制,至於名稱上是叫「忠誠反對派」還是其他什麼派,倒不是最重要的。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 選票分佈「六四定律」不再
    • 民主黨會否解散 值得關注
    • 非建制派為泛民出路作有益探索

    立法會是各政團從政的主要平台,其議席分佈更是顯示各方政治勢力的重要標誌。這次立選結果,用狄志遠的話說是「1:89」,非建制派只有狄志遠一人,有些泛民人士甚至認為狄志遠也非泛民同類。從立法會議席分佈看,泛民在香港政治舞台已邊緣化,其政治上的影響力和傳媒曝光率亦因而處於邊緣化狀態。作為泛民主要代表的民主黨已是苟延殘喘,發布一些不可能有影響力的回應或聲明,沒什麼人理會;靠搞點民調爭取媒體報道,也不過是轉瞬即逝。 過去地區直選有所謂「六四定律」,即泛民與建制派得票大體為六四之比。這次立選,建制派所得選票佔壓倒性的絕大多數。筆者想強調的是,這絕不止是今次立選的獨有現象,而是標誌一個新選舉生態或政治生態的出現:以後地區直選將由愛國愛港的建制派選民主導,不會再有什麼「六四定律」。泛民邊緣化與建制派選民主導...

    立選結束後第四天,中聯辦公開舉辦「香港的民主道路」座談會,中聯辦副主任陳冬在主旨發言中發出了有關泛民的質問:「更奇怪的是,反對政府、對抗國家、攻擊中央倒成了『民主派』,這是細節中的魔鬼、話語裏的騙術、處心積慮的謊言,是對民主的歪曲和褻瀆。」這一質問擲地有聲、擊中要害,不僅尖銳揭露了一些泛民中人長期「反對政府、對抗國家、攻擊中央」的事實,而且提示我們,泛民的邊緣化本質上是對抗憲制、對抗中央及特區政府思潮和組織的邊緣化。 香港過去的選制滲透了港英設置的西方民主模式和理念,泛民所推崇的民主就是西式民主。然而回歸後的實踐表明,西式民主對港不僅無益反而有害。正如陳冬所說,美國和西方反華勢力在香港民主發展上橫加干預,目的是用民主幌子搞亂香港,使香港成為對中國內地滲透破壞的橋頭堡。隨着泛民邊緣化,其所代表...

    有人問,邊緣化的泛民還有否出路?筆者的回答是,非建制派的參選及當選議員後的所為,為泛民的出路作出了有益探索:一方面,非建制派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對待新選制,參與選舉,得到新選制接納,也積累了新選制下參選與參政的經驗;另一方面,在守住一國兩制底線的前提下,放開手腳參政議政,盡可能表達非建制派潛在支持者的訴求和想法,受到傳媒以至社會重視。狄志遠當選後曝光率較一般議員多得多,這主要不是因為狄志遠個人有什麼特殊魅力,而是他所反映社會群體的看法,帶出了社會的多元化聲音,這是其他議員所不能替代的。以民主黨為代表的泛民如不能改弦易轍,從非建制派的探索汲取經驗,走入《國安法》和新選制所設的政治軌道,分崩離析恐怕在所難免。 當然,非建制派在地區直選中全面失利、遭遇挫折,也有一個如何前行的問題。事實上,無論是新選制...

  4. 2023年10月30日 · 鑑於李特首的施政報告為歷來最長,內容極之豐富具體,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有朋友建議筆者在前文的基礎上,對施政報告所顯示的施政思路和內在邏輯作進一步的分析,方便讀者既深入且又能簡要理解施政報告。 本人的基本看法是:施政報告以習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為引領,準確把握香港發展方向。 具體分析主要有四點:

  5. 2020年6月1日 · 陳家洛香港東柏林化下的英國責任. 【明報文章】1996年3月,英國時任首相馬卓安(John Major)向香港總商會表明:「若然《中英聯合聲明》被牴觸,我們將有責任循法律及其他可供選擇的方法跟進。. 英國對香港的承擔不會在明年夏季終結」("If there ...

  6. 2021年5月10日 · 筆者的看法是,支聯會組織要求「結束一黨專政」的反共活動,屬於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行為,在香港國安法已經實施和「愛國者治港」規範已經明確的大背景下,泛從政者須與支聯會切割,不僅不可參加支聯會反共活動,而且那些已經加入支聯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