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9日 · 【明報專訊】明明原本於2022年中申請優才計劃,年底政府推出高才通,人才服務機構主動通知他也符合資格,且可能會快些審批,便決定申請,去年2月獲批。

  2. 1 天前 · 【明報專訊】廣東話俗語「死蛇爛鱔」,形容人精神委靡、懶懶散散,換轉時下說法,就是「躺平」。環境艱難,躺平誘人,劇場人郭翠怡和李穎蕾倒想起潘惠森在回歸前後創作的「昆蟲系列」——以昆蟲為比喻,刻劃人物面對金融風暴和回歸前途問題等環境,生命雖卑微但堅韌。她們拆解「昆蟲 ...

  3. 2022年3月20日 · 【明報文章】嚴建平兄送我三大卷《嚴獨文集》(嚴建平、祝淳翔編,2021年9月上海文藝出版社初版)已經半年,應該為這位著名報人、作家寫些什麼了。

  4. 1 天前 · 【明報專訊】「忘記他/等於忘掉了一切」林夕和黃偉文統攝廣東歌壇以前,說黃霑坐擁半壁江山也不為過,試想一下,若從歷史抹去「黃霑」這個名字,廣東歌還是否廣東歌?流行文化近年被納入官方論述,首屆流行文化節去年開幕,今年為紀念黃霑逝世20年亦有相關展覽。官方未動,民間先行 ...

  5. 2024年4月12日 · 法國概念藝術家Bertrand Lavier的Dino(1993)是一架貨真價實的法拉利Dino 308 GT4,嚴重損毁的外貌衝擊觀眾感官。 Lavier是從垃圾場打撈這台廢棄Dino,他除了使用現成物作為藝術品,挑戰何謂藝術品外,更進一步質疑工廠製作的現成物海量出現,物件可以隨意替換,異化了消失或死亡的觀念。 部分藝術家的工作就是挑釁、顛覆或違背既定價值觀,藉此衝擊某種權力結構,從而也改變藝術的定義。 加拿大的3人藝術組合General Idea時常借用時尚雜誌的攝影技巧,營造別具格調的畫面來嘲笑現實。 在Playing Doctor(1992),3人便裝扮成醫生,拿起聽筒互相聽診。

  6. 1 天前 · 【明報專訊】在後現代建築的論述中,其中一句座右銘為「Less is a Bore」(少即是悶)——這是從經常與現代主義掛鈎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中二次創作而來的批判,由建築師文丘里(Robert Venturi)在他的著作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中提出。在一片批判現代主義「納悶」的氛圍下 ...

  7. 2023年5月4日 · 本港近年面對人才荒,藝發局主席霍啟剛致辭時表示,藝文界亦面對同一問題,上至西九文化區、下至中小劇團均有人手流失。 他認為,現時要急起直追、針對地培育及吸納人才,港府發展文化藝術時應拋開「老思維」,投放資源的同時要思考未來想達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