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3日 · 今期「你財策劃師」的主角,是50歲的茶餐廳老闆Marvin,有兩個分別10歲及8歲的孩子,兩個孩子在國際學校讀書,感覺學費昂貴,考慮應否另外準備教育基金。 他同時也沒有自住物業,考慮應否在1至2年內購置物業。 從Marvin提出的疑問,了解到他有三大理財目標,分別是確保有足夠教育經費能夠完成孩子直到大學的教育;第二便是考慮為家庭安排穩定的居住環境;第三是考慮如何運用現有資產為退休後的生活製造足夠被動收入。 我相信Marvin的首要目標都是和孩子的將來有關,所以我先從這個角度為他分析。 兩孩教育支出 料達860萬.

  2. 2024年1月12日 · 分享:. 【理財個案】手持200萬元現金 如何達到每月3萬元現金流?. 在香港,有200萬元現金說多不多,說少也不算少,雖難以立刻達到財富自由,但有了這筆本金,可創造的空間也很多。. 今次讀者便持有這規模的現金,但想達到每月3萬元現金流,條數應該點計 ...

  3. 2020年12月24日 · 分享:. 【理財個案】29歲年輕人無父幹 月入$2.2萬 零投資知識如何財富增值?. 年輕人無父幹,又月入不多,臨近30歲先醒覺打工是很難出頭的,如何在零投資知識下做到財富增值呢?. 證券持牌人、專欄作家龔成收到讀者查詢,他會有建議?. 讀者︰. 你好 ...

  4. 2021年4月16日 · 最好的策略,就是月供,或自行分注小注慢慢收貨(例如每月買1次、或每2個月買1次),總之慢慢入,不能用盡現金,原理如同不斷儲貨,這樣就能平均買入價,減少風險,然後就長綫持有。 現時大市處合理區,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5. 2021年5月13日 · 分享:. 【理財個案】40歲醫生擁逾3000萬資產 每月60萬盈餘 太多錢唔係無病呻吟?. 一般人看到這個案的背景,可能又會懷疑是虛構出來,認為如Lyman一樣資產充裕的人應該有不少私人銀行家招呼,沒理由會走來找我。. 我用類似說話向Lyman垂詢,他提到的確有 ...

  6. 2020年9月23日 · 現年25歲的Kelvin在節目中分享他的置業故事,他首次置業時正就讀大學尚未畢業,在學期間已經靠打幾份兼職,包括沖咖啡、送外賣和港鐵管理秩序等,儲到約10萬元的首期。 其後他與母親合資湊夠20萬元首期,做9成按揭,於2015年購入位於天水圍被公屋包圍、1997年落成的單棟居屋天麗苑。 在20歲時已上車做業主,他形容,當時需要與母親合資才能上車,曾感到慚愧,幸得母親獲鼓勵,指「出面好多人畀埋首期都唔敢供,你肯供(我)應該開心啦! 」。 藝人林子善分享如何成功「上車」? 【 下一頁 】 Kelvin 25歲已升級成為私樓業主。 (圖片:《我要做業主》截圖) 放租3年後轉手 獲利近100萬元.

  7. 2021年5月26日 · 那個帖討論熱烈,該網民買了柴犬幣的合約期貨並開了50倍槓桿,柴犬幣急跌因而遭強制平倉,10分鐘就輸70萬。 網友留言多偏向同情,指事主20歲仍然年青,可重頭再來。 但其實這是重點嗎? 重點是:能否從錯誤中學習? 若錢輸掉,但就沒有大徹大悟,可謂白輸。 這次出了甚麼問題? 貪心? 貪心未必有錯,亦是人類的原動力,華爾街/大富豪,多是貪心的。 因為這次挫敗,下次就不再貪心,可能錯焦點。 【連登仔改認巴菲特契爺? 究竟因咩事? 按此 】 反而重點在於風險控制,與對投資項目與操作工具的認知。 買虛擬貨幣期貨合約,加以50倍槓桿,極度少看投資項目的風險波幅。 若一路向上,爆升再爆升,自然賺到笑,一舖夠退休。 如今爆跌,事前有否計算過自己的承擔能力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