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7日 · 《師子請問經》云: “ 由一切生,不失菩提心,夢中尚不捨,何況於醒時! 《師子請問經》中有一段問答。 問:如何才能生生世世不失壞菩提心,連夢中尚且都不捨棄,何況在醒覺時?

  2. 2020年8月3日 · 於六趣中,隨生何趣,其後發生病痛死等,眾苦惱者:. 在六趣當中輪迴,無論受生哪一趣,隨著都一定遭受病、痛、死等許許多多的苦惱。. 是病者病,是死者死,非彼不應,忽爾而起:. 當病因生起的時候,就會生病;當死因生起的時候,就會死亡 ...

  3. 2021年1月7日 · 一、“舒顏平視、含笑先言而施”:表情和藹可親,容顏舒展、眼睛平視、面帶微笑,首先問來人:你需要什麼? 二、“隨對何田皆應恭敬而施”:不論對誰作佈施,態度都要恭敬。 《菩薩地》說:“菩薩對卑賤者作佈施時,尚且不會不恭敬地把東西丟過去給他,何況對具功德者。 ”所以,佈施時的體態、威儀、語言都要恭敬,不應有輕蔑的態度和譏諷的語言。 三、“親手施”:親手佈施,不因懈怠而讓他人代為。 四、“應時施”:不耽擱、拖延,眾生一求取便立即佈施。 五、“於他無損而施”:不損惱他人而佈施。 比如,對自己的妻子、兒女、僕人、親戚、眷屬,不強迫、擾亂他們而佈施來求者。

  4. 2021年3月7日 · 由於སྟོན་པ།有「講說」與「顯示」之義,而སྦེད་པ།則為「隱匿、暗藏、掩藏」等義,所以簡體版《四家合注》判為「若示若藏」。. 樸窮瓦開啟經卷,安置枕前曰:“我等是學者故,縱未能看,應於此等而發願心。. 若不知法,云能修 ...

  5. 若我解是義,愚故仍退屈,至臨命終時,當起大憂惱。若難忍獄火,常燒我身者,粗猛惡作火,定當燒我心。難得利益地,由何偶獲得,若我如有知,仍被引入獄,如受咒所蒙,我於此無心,何蒙我未知,我心有何物。

  6. 2020年10月31日 · 故大乘者,隨逐有無此心而為進退。. 所以,最初進入大乘,也唯一是以發起菩提心而定,後來退出大乘,也唯一是以退失菩提心而安立。. 因此,大乘完全是隨有無菩提心而決定進退的。. 以下引顯教的經論證明,能入波羅蜜多大乘之門是發菩提心。. 如 ...

  7. 2021年2月11日 · 唐譯《瑜伽師地論 ‧ 四十二卷》說: “ 云菩薩自性精進? 謂諸菩薩其心勇悍,堪能攝受無量善法,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熾燃無間,無有顛倒,及此所起身語意動,當知是名菩薩所行精進自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