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31日 · 著名股評人、人稱「大師」的沈振盈早前透露已辭去訊匯證券行政總裁職務,他回應本網查詢時指,今日(1月31日)正式離職。 他表示已經自己60歲,「證券行壓力很大」,是時候減少工作負擔。

  2. 2023年12月11日 · 沈振盈最新接受本網訪問, 重申此樂觀預期,並針對坊間唱淡港股言論逐點反駁 。 他認為對於台股跑贏港股的說法,需從兩地市場結構角度出發作比較才可客觀判斷。 另對於有觀點認為外資從中港股市流出是由於《國安法》趕客造成,沈振盈亦直斥「不問是非」,認為外流資金以美國為主,但背後因素眾多,不應總歸因於政治,而事實上也有來自其他地區如中東的新資金填補香港股市。 觀點1:恒指跌破16,500點、港股2024年前景不樂觀. 沈振盈:仍維持「來年見4萬」預期不變. 沈振盈表示,港股仍是尋底格局,但已將近見底,正在下跌只是短線恐慌情緒使然,股民不用過度擔心。 他堅持並重申2024年恒指上望3萬點甚至衝上4萬點之說法,指出是對於未來一年的中長線預期,而中間可以有很多事情發生。

  3. 2021年9月16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21/09/16 11:10. 分享: 凌先生和太太是《富足家庭認證導師》朱珏瑛(Ellen Chu)的客戶,2020年因疫症影響學校收入,凌先生不幸被裁員,失去了教席,幸好能夠找到代課老師的工作,但始終減少了收入,工作亦較不穩定。 經歷了一年多的經濟及疫症衝擊後,雖然感覺各樣都已漸漸地穩定下來,但經歷了轉變令危機感加強,所以希望可以對未來的理財規劃有更好安排,相約Ellen商討家庭理財規劃。 點擊圖片放大. 相對上,凌太太的狀況比較好,她是一間中學的學科主任,收入及工作都穩定,在學校的人際關係也良好,所以不用擔心職業上有突然轉變,亦由於小女兒剛出世,所以未來數年在工作上都不會主動尋求改變。

  4. 2021年3月4日 · 頻道於去年5月成立,內容由講解何謂股票、甚麼是股票市場等簡單概念,到分享個人理財心得、個人投資組合、分析美股等,配合市況而且亦多元化。 至於為何要開設頻道? Rain說:「希望可以給予年輕人更多希望。 Rain回想自己在投行工作的日子,也正是典型香港人,忙碌工作,沒有「生活」可言。 加上眼見近年社會的發展,明白年輕人會感到在香港工作無論多努力,人工仍然沒法追上樓價、對未來不敢有期望的無奈。 正因自己能夠擺脫無「生活」的生活,她希望自己做投行的背景、在投資及理財方面的知識及經驗可以與年輕人分享,令他們重拾對未來的期望。 我覺得年輕人愈早開始理財,對將來改變命運更有幫助。 我希望可以教導年輕人理財,可以對他們人生有較大利益。

  5. 2024年2月28日 · 美國人口普查局2023年9月發表數據顯示,當地住在父母家中的年輕人比例在過去20年來走高87% ; Pew Research數據指出,截至2021年,近四分一25至34歲美國成年人生活在多代同堂的居所中; 美國租樓平台RentCafe於2023年11月發表的調查亦指出,41%與家人同住的成年Z世代受訪者表示,認為自己會同其他家庭成員一起生活至少兩年。 地產市場飆升. 加劇Z世代住房壓力. 美國地產平台HotPads早於2018年已 估算 : Z世代一生中將於經通脹調整後的租金花費為22.6萬美元; 較千禧世代(80年代至90年代初出生者)多出約24,000美元; 比嬰兒潮世代(1946至1964年間出生者)多出77,000美元。 以下數據亦反映Z世代租樓困難驚人一面:

  6. 2024年5月15日 · 複息效應(Compound interest effect),是把上一期的投資本金和利息,一併存入下一期的新帳單當中,經過長時間堆疊後,初始投資不僅可以賺取以本金計算的回報,還可以賺取累積的利息回報,從而產生指數級增長。 相關文章: 【財富自由】「利疊利」有利有弊 學識善用時間複利 無痛滾出第一桶金. 數碼銀行平台Cashee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Smeetha Ghosh認為,20多歲是作出良好財務決策的最佳年齡,最好開始小額投資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並終生持續,而不是等到50多歲時才開始大筆投資。 愈早啟動,本金和利息的價值將隨時間而發揮複息效應,將產生更顯著的回報。 20多歲的青年腦筋靈活轉數快,能短時間內吸收同處理大量資訊,運算能力強勁,但這種長處好容易變短處。

  7. 2019年5月4日 · 57歲的詹先生,退休前是一名救護員,每日送病人到醫院搶救,沒想過自己也有「被救」的時刻。 他在2017年初退休,正想開展吃喝玩樂的生活時,同年底因急性心臟衰竭而入院,才發現心臟血管收窄近9成,隨即被禁止下床,幸及時接受緊急手術,逃過鬼門關。 患病不自知 入院時「心臟幾乎泵唔到血」 詹先生說,經歷24年的救護工作,自覺對心臟病認識不少,但沒有為意自己也有患病的症狀。 在旁的詹太亦說,以為他只是咳,未料會這麼嚴重,回想起有朋友曾指丈夫行幾步便氣喘,後來才想起是心臟問題所致。 港大榮譽臨床助理教授譚礎璋指,詹先生被送入院時,由於血管主幹位收窄8至9成。 「心臟幾乎泵唔到血,心臟的舒張收縮能力降至只餘正常人的1成多。 若沒有及時送院,隨時可能會病發瞓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