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30日 · 至於居住於香港上榜的女企業家包括紀惠集團的廖湯慧靄排第42位嘉鑫控股的呂慧排第45位景旺電子603228的卓軍排第73位力勁科技 (00558) 的張俏英,排第89位,以及海康威視(深:002415)的陳春梅,排第99位。 責任編輯:李瑩.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欄名 : 理財學堂. 最新專欄文章. 胡潤研究院發布《2022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企業家榜》,列出全球124位的白手興家、財富達10億美元的女企業家,當中龍湖地產(00960)董事長吳亞軍以1,05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居於榜首,而香港亦有女企.

  2. 2019年3月20日 · 李兆基也有他自己的財富哲學及營商哲學,以下輯錄6句李兆基的哲學語錄,或許為你帶來啟發。 【李兆基退休】李兆基(四叔)的6個財富哲學你要知. 1.做慈善要有「四両撥千斤」、「以小博大」之效,透過槓桿原理做到一傳十、十傳百」 2.以「聚散之道」管理財富,「搵錢要成功,使錢要成功」 3.青年人成功致富之道有四點: 刻苦耐勞,勤奮勉力. 經濟未定,不宜早婚. 要有第一桶金,以錢賺錢. 「男人最怕入錯行,女人最怕嫁錯郎」 4.營商處事有六字真言:「止、定、靜、安、慮、得」 5.從商要「以人為本」,達致服務人群及賺取盈利的雙贏局面. 6.有耕耘自有收穫. 【 李兆基個人網頁 】 欄名 : 理財學堂. 相關文章. 【四叔退休】李兆基將辭任恒地、煤氣主席 兩子接棒聯席主席. 2019/03/20.

  3. 2019年5月29日 · 分享:. 【四叔退休】「亞洲股神」李兆基四大揀股法則. 人稱四叔的恒基地產(00012)創辦人李兆基榮休,退居幕後。. 除了經營房地產事業之外,投資股票的成績亦相當亮眼。. 在2004年,他更以私人資金成立「兆基財經企業」。. 在短短兩年間,資產由500億翻倍 ...

  4. 2018年11月2日 · 一分鐘短片. 【理財Blogger】「窮」家有道分享儲蓄致富法. 窮一生的理財觀念是來自他兒時的成長背景。 他分享母親的消費習慣十分差劣,買東西不看價錢,導致每月的積蓄十分有限,而且經常使用信用卡消費。 他坦言自己的成長環境是「非常貧窮」,現時財政儲備較為寬裕時,讓他有更多時間「不是去想如何賺錢或維持生活,而是去嘗試這世界上更有趣的事情」。 1. 考慮以月供股票代替儲蓄. 剛踏入職場時,窮一生強迫自己每個月買入一手股票,以當時一手股票價值1萬多元計算,佔了他的月薪7至8成。 他明白這是一個極為艱辛的儲蓄習慣,建議讀者可以「月供股票」的形式,幫助建立穩定的儲蓄習慣。 直至現時,他表示:「以股息代為支付家用,平均每月會支付5至6千元家用,完全靠股息」。 2. 以「窮」換取自由的理想.

  5. 2021年3月4日 · Rain說:「希望可以給予年輕人更多希望。 Rain回想自己在投行工作的日子,也正是典型香港人,忙碌工作,沒有「生活」可言。 加上眼見近年社會的發展,明白年輕人會感到在香港工作無論多努力,人工仍然沒法追上樓價、對未來不敢有期望的無奈。 正因自己能夠擺脫無「生活」的生活,她希望自己做投行的背景、在投資及理財方面的知識及經驗可以與年輕人分享,令他們重拾對未來的期望。 我覺得年輕人愈早開始理財,對將來改變命運更有幫助。 我希望可以教導年輕人理財,可以對他們人生有較大利益。 年輕人未來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們愈早開始計劃,愈早去投資,對他們未來重拾信心的幫助會較大。 以30多歲之齡「退休」,令不少人稱羨。 Rain指,目前她的資產及現金流已經足夠她應付日常支出。 至於她有何理財心得?

  6. 2020年6月29日 · 人稱茂哥的呂沐真Raymond),他56歲時經歷大病曾被醫生斷言無得醫」,但他依然遍尋治療方法。 60歲時,他奇迹康復頓悟人生,而一次雲南的尋茶之旅,更啟發了他創辦義工團體行善,以及開設茶室,推廣他至愛的普洱茶。 現年70歲的茂哥於60歲時改名呂沐真」,透過發展品茶事業開展人生新一章。 56歲大病 從自己生意業務退下. 茂哥90年舉家移民澳洲,見當地人經常吃營養補充品(Supplement)而少看醫生,覺得是商機,也考慮到要照顧在港的中風老父,他決定在香港開設健康食品店,在澳洲則和朋友投資電腦生意,經常澳港兩邊走。

  7. 2020年12月18日 · 娛樂圈暖爸黎諾懿不時在社交網站分享與兒子的生活點滴身為一家之主他除了以演藝活動賺取收入外亦有投資昐為財富增值。 黎諾懿曾因投資股票而損失近百萬元,但損手經歷未令他氣餒,讓他明白「你認知愈多,賺錢能力愈高」,更轉化成日後深入了解和認識各種投資產品的動力,實行「先求知再投資」。 從不借貸不拖卡數 重視儲錢習慣. 黎諾懿重視儲蓄習慣,或與他的成長過程有關。 黎諾懿出身於基層家庭,父親因病逝世後,母親獨力撫養3個兒子長大,曾因經濟問題而申領綜援,令他了解儲蓄的重要。 他不諱言錢非常重要,但他奉行「應使則使」原則,既不會胡亂揮霍,也不會過份節儉地生活,亦不主張先使未來錢,「(我)沒有拖欠過(信用)卡數……可能你現在問我如何借錢,我也不知如何借,我沒有借過錢。 炒股損手 反思「輸錢皆因贏錢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