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20日 · 廣論消文314 諸論又說信為欲依,以從二種深忍之信,能引取捨二種欲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314 313頁5行-314頁2行. 第二,積集順緣護助資糧分四:. ①發勝解力; ②發堅固力; ③發歡喜力; ④暫止息力。. 護助資糧:護持、助長 ...

  2. 2021年2月3日 · 廣論消文 298 297 頁 4 行-299 末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酉二、破除不喜怨家富盛喜其衰敗分二: ① 破除不喜怨家富樂 ② 破除歡喜怨家衰損 第二,破除不喜怨敵富樂喜其衰損者。 “ 破除不喜怨敵富樂喜其衰損 ”,即應破除不喜歡怨敵安樂而喜歡他衰敗的心態。

  3. 今初。 金一明懈怠. 不入道者略有二類:一雖見能修而不趣入;二怯弱不入,謂我豈能如是修習。 不入道的情況略說有兩類: ① 雖然能修,但心不趣入; ② 由於怯弱而不趣入,即心想:我怎麼有能力這樣修呢? 雖尚有餘能不能修未嘗思擇而不趣者,然此是說求解脫者,彼非此說。 (除了前述兩類之外)雖然還有連自己能不能修,都不曾思惟抉擇而不趣入的人,在此處是專門針對希求解脫者宣說的。 世人沒有解脫之心,所以不會考慮自己能否修持,他們沒有入道的動機,當然不會趣入修行。 此處是針對內道修行人宣說的,因此不必涉及這種情況。 初中有二:一推延懈怠,謂念後時有暇能修;二雖非如是,然於庸常諸下劣事,貪著覆蔽。

  4. 2021年2月5日 · 今初,功德有五。 思惟苦有五種作用:① 驅意解脫; ② 除遣傲慢; ③ 羞恥作惡; ④ 歡喜修善; ⑤ 引發悲憫。 謂若無苦,則於苦事不希出離,故有驅意解脫功德。 一、驅意解脫. 如果沒有苦,就不會希求從苦事中出離,所以受苦有驅使自己的心希求解脫的功德。 例如,有些人天天安逸度日,吃喝玩樂樣樣順心,便會認為人間的日子很好而不願出離。 我們常說,天身不如人身更有利於修習佛法,正是因為天人的生活太過安逸,生命都虛耗在享受中而不知出離。 《大唐西域記》記載: 往昔,無著菩薩、世親菩薩、師子覺(無著菩薩的弟子)等三人發願往生彌勒淨土,他們互相約定,誰先往生見到彌勒菩薩,便回來告知。 其後,師子覺最先往生,但他過了三年都未回來相報。 後來,世親菩薩也捨壽往生。

  5. 2021年2月6日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301 301頁8行-302頁7行. 金二思能遮止無量大苦所有勝利. 思能遮止無量大苦所有勝利者,如有一人是應殺犯,若截手指能免殺罪,發大歡喜。. 如是若由人間小苦,總能脫離無邊生死,別能永斷那洛迦等惡趣眾苦 ...

  6. 2021年2月8日 · 如果必須安忍所生的苦惱,那麼應當忍受由哪些方面所產生的痛苦呢? 此分八處。 所應安忍的苦處分八個方面,即:一、依止處; ② 世法處; ③ 威儀處; ④ 攝法處; ⑤ 乞活處; ⑥ 勤劬處; ⑦ 利有情處;⑧ 現所作處。 以下解釋每一處。 首先顯示生苦之處,然後說明為了成辦修行應當忍苦。 戍一、依止處分二: ① 顯處 ② 明忍. 亥一、顯處. 依止處者,所謂衣服、飲食、坐具、臥具、病緣醫藥、供身什物,是能增長梵行之依。 1.依止處,指衣服、飲食、坐臥具、醫藥等日用資身物質,這些是能增長出家梵行的所依。 唐譯說,依靠這些衣食等,在佛的善說法毗奈耶中出家受具足戒,成為比丘身。 也就是說,必須依靠衣服、飲食、臥具、醫藥這四種事,才能成就比丘的身份,因此稱為“依止處”。 亥二、明忍.

  7. 107年8月全家福. 題目廣結善緣。 林岑陵講師. 前言: 緣是指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人與物之間無形的連結,是某種必然存在的相遇機會和可能,而緣份是指緣的份量輕重,如同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深淺,比如父子、夫妻、主僕之間比陌生人更有緣份,而相遇的緣是由前世的業力與今世的各種條件所形成的。 緣份是可以創造的,自己與他人的緣份是通過的己的心因及創造條件,條件俱足且沒有逆緣,這稱為因緣法。 佛經上說:短短今生一面鏡,前世多少香火緣,紅塵滾滾,芸芸眾生,緣聚緣散,處處皆緣。 一、緣可分為善緣、惡緣、無記緣. 1.善緣:指與善業相應的緣,帶給我們平順快樂。 2.惡緣:指與惡業相應的緣,帶給我們考驗與苦惱。 3.無記緣:非惡非善的緣,平淡如水,沒苦沒樂。 佛家所謂緣:因緣果報(菩薩怕因、眾生怕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