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9日 · 541. 0. 當下,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 觀世界,近年來,新冠疫情加上中美貿易摩擦、俄烏地緣政治衝突、歐美國家通貨膨脹及加息等因素讓全球經濟均產生一定程度的壓力。 也因此,各國家地區的保險公司及業務通路等都面臨著挑戰與衝擊。 在這樣的背景下,2023世界華人保險500強團隊領導人峰會(簡稱「2023CIA500領導人峰會」)以「 破局 」為主題,具有重要意義,CIA500執委會也特別邀請多位華人保險業的傑出領導者分享他們的破局智慧。 盛會期間,來自海內外共45家金融保險機構、逾400位團隊領軍人齊聚澳門。 大會現場,來自汶萊、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香港、澳門、中國大陸等地的團隊領軍人有機會相互交流、學習,瞭解不同的保險市場,共同探討破局之道、穩舵之法。

  2. 2018年5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 本期專欄我認為有一關鍵議題值得討論——「保險業是否該重新認識他的年輕客戶 」這是在數位金融時代,以及進入金融科技時代的當口,保險業者必須要重視的未來關鍵課題。 比較需要擔憂的是,目前金融業的經營者絕大多數都不是年輕人,他們距離年輕已有一段距離,過去他們在養成教育或是成為主管的過程中,面對的都是現在已經很成熟的客戶群體,再隨著成為主管,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也都是跟他們差不多的人。 就好比在職場中,30歲進入公司從基層開始做起、35歲當上了基層主管、40歲坐上了部門經理、45歲可能當上協理或副總經理,到了50歲時掌握了公司很多的決策權,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沒有換,共同決策者幾乎都是同一群人,但是面對的客戶卻是一直改變。 決策者看不到下一個世代的樣貌.

  3. 2022年8月1日 · 賭徒的定義很簡單,就是帶著僥倖心態,對某些事情可能發生的機率搏它一搏的人。 今天當一個人沒有任何保險,抑或是沒有足夠保障時,何嘗不是帶著僥倖的心態和老天爺賭一把? 賭意外、疾病、死亡、傷殘等不會這麼快發生在自己身上,賭上的卻不是幾千、幾萬或幾10萬元,而可能是整個家庭一輩子的幸福。 任何賭局都伴隨著巨大風險,人生有些風險(生老病死)是避不了的,既然如此何必冒險「做莊」? 在面對人生風險時,何不把它交給能夠分散風險的保險公司? 3. 如何把握,你的錢永遠會是你的? 在整個儲蓄循環中(Saving Cycle),若沒有預先開個保險戶頭,你無法確定你的錢將永遠會是你的錢,然而一旦你選擇開了一個適當的保險戶頭,你就能更好地把握,你的錢將永遠會是你的。 4. 醫藥費你想要自己的,還是保險公司的?

  4. 2023年3月1日 · ★19歲成為美國百萬圓桌MDRT會員,28歲成為最年輕的MDRT終身會員. ★2021年完成496個IDA,總計成交251件保單,FYC換算新臺幣約6億3,800萬元. ★擁有2個學士學位、3個碩士學位,2018年拿到金融保險博士學位. ★著作:《成交極大化Maximizer》、《行銷Marketing》;《28000》於全球銷售,目前已出版5種語言. 在經歷過新冠疫情後,我發現不光是健康方面的意識,客戶的想法及市場環境也受到一些改變,而這些情況與問題將會對財務顧問及客戶在未來一年中產生重大的影響,我總結出以下3點: 1.客戶開始他們沒有的錢. 在新冠疫情過後,許多客戶突然意識到,他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死,開始思考有很多事情是不是該「現在」就去做?

  5. 2023年11月1日 · 1.運用財務規劃探討2個重要風險. (1)短期風險──走得太早讓家庭無所依靠. *購買人壽保險以避免死亡的提早來臨. *創造一份資產以完成照顧家庭的責任. *提供替代的收入來源. (2)長期風險──活得太久沒有經濟支撐. *保證終身的經濟來源、收入的保障. *專業的資產管理,增值財富以對抗通膨. *傳承及遺產規劃,高齡時期的看護照養. 運用財務規劃探討風險領域對保險業務員來說尤其重要,且站在財務顧問師的角度來看,要確保一個財務規劃有品質,保險是最重要的基礎。 此外,在財務規劃過程中,要能教育客戶財務觀念,也要能探討一些客戶過去從未思考過的財務議題,只要客戶的觀念被打通,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資金,接受專業建議下的資產配置。

  6. 2019年10月1日 · 這種人工智慧的設置只需要3個步驟:首先是把工作的流程和模式設置自動化編碼,其次是設置監控,落實執行情況,第三是查看執行的結果,是否合格等。 當前愈來愈多保險公司運用人工智慧,設置出智慧工作流程,讓業務團隊得以節省一部分工作時間,以更好地投入到生產中。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66期.

  7. 2024年2月1日 · 2525. 全世界有這麼多保險業務員,為什麼能夠稱為績優的業務員卻這麼少? 大陸平安人壽部經理張麗梅認為,關鍵在於有沒有足夠的企圖心,發揮「我要」的力量自主經營。 隨波逐流者難以成功,但主動追求保險事業者,卻能夠自己找到甚至開拓成功的機會。 張麗梅第一次瞭解保險業,是因為看到了1992年的香港電影《白玫瑰》,當中由張玉所飾演的保險從業者,讓張麗梅對保險行銷工作產生了「輕鬆、體面」的印象。 但躬身入局後,張麗梅卻發現保險行銷工作並非完全如電影描述的那般輕鬆。 「月月要清零,月月要考核,前3年我每天都有離職的想法,但不願辜負那些支援、信任我的客戶,於是一直堅持到現在。 」如今,張麗梅在保險行銷領域已如魚得水,業績穩定且優秀,終於在2022年獲得了國際龍獎IDA終身會員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