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神劇《信號》編劇新作】隱藏在《李屍朝鮮》中的人性:我們都是怪物,饑餓和貪婪就像黑洞. 「陰謀成了瘟疫擴散」 ‘음모가 역병이 되어 퍼졌다’ [...] By 吳立婷. 2019-02-15.

    • 工程師能做一輩子嗎?
    • 工程師競爭激烈、壓力大,那會考慮轉行嗎?
    • 一做十幾年,但深怕技術和知識隨著年齡增長流失
    • 年齡不是問題,重點是要有相當的技術和能力
    • 保持敏捷思維的關鍵:突破學習框架,持續精進
    • 網友:談論這個話題還太早
    • 打破職業「天花板」,價值由你創造

    相比於國外的大齡、高齡工程師,35 歲工程師「天花板」,已經成為一個廣為流傳的梗。 工程師在內的網路工作者過年回家,恐怕也沒少被質疑這一行就是碗青春飯。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在「中國工程師能不能幹一輩子」的知乎話題下,很多人直接了當地給出答案: 不能。 原因很簡單:工程師面對的是一份高強度的工作,同時面臨著技術的快速迭代,對於身體素質、學習能力都有著很高的要求。 入行即焦慮,似乎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

    在量子位與剛入職不久的工程師的交流中,就能明顯地感覺到這一點。 谷同學今年 27 歲,碩士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當年,他在幾份大廠的 offer 中選擇了騰訊,從事算法研發工作。但伴隨著這個令人羨慕的職業開場,焦慮感變成了生活中揮之不去的夢魘。 他對量子位說,這種情緒來自於兩個方面。 一是同事們的工作能力都十分出色,讓人不由得有種優勝劣汰的緊張感。 二是工作強度真的很大,「晚上 12 點的北京,都見怪不怪了」。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有點個人時間了,他也不敢放鬆——這會兒不看技術貼、論文,就沒時間去跟上技術更新的節奏了。 「每天的工作都被生活裹挾,回家就想躺在床上睡覺」。谷同學這樣自嘲,他也坦言,自己如今幾乎沒有什麼社交。 「我肯定幹不了一輩子,太累了,精神壓力也太大了。」 不過,談到轉...

    關於轉行這件事,入行接近 10 年的朱老師也說,「沒聽說過」。 昔日一起寫程式的同事,有人去了阿里,有人去了字節,有人當上了 Tech Leader,有人還在一線開發。但總之,這群已經 35 歲或快 35 歲的工程師,「貌似沒有被優化的跡象」。 在朱老師看來,團隊裡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其實對開發效率影響很大,「新人搞不定的 bug,老工程師可能看兩眼就知道問題在哪兒了」。 因此在負責團隊招聘時,朱老師本人並不覺得年齡是一個需要重點考慮的指標,技術水平能不能達到團隊的要求才是重點。唯一會讓朱老師感覺到年齡焦慮的,是「學不動」的問題:是會有擔心,自己的技術能力突然就落後了。 不過,寫程式的快樂會沖淡這種憂慮——作為一個主業是 DevOps 的工程師,朱老師最大的業餘愛好是遊戲開發和折騰服務器。 談...

    但必須承認的是,當前許多網路公司的技術團隊,平均年齡都很年輕。根據獵聘網數據,2019 年 1 月到 9 月,全國網路產業工程師基礎畫像顯示,在年齡分佈上,25-30 歲的工程師佔比達到 52.96%;35 歲以上工程師僅佔 6.65% 。 工作年限分佈上,工作經驗在 3-5 年的工程師占到 28.18%,5-8 年佔 26.86%。工作年限在 10 年以上的工程師僅佔 11.7%。 大周是一家網路訊息服務公司的工程師,27 歲,如今已成為專案組的 Team Leader。作為一個把工程師視作終身職業的從業者,他的危機感表現得更強烈一些。 在他看來,工程師作為終身職業本身是沒問題的,不過,將單純的一線開發作為長遠的職業規劃方向,恐怕並不合適。 和朱老師一樣,他認為「大齡」不是關鍵,關鍵是技術...

    隨著執業年齡增長,遇到的業務場景隨之增加,了解的框架也會有所擴展,對各組件的理解都會隨著實踐加深,這樣的經驗是年齡小的開發人員所不具備的。因此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其實更適合把握方向性的決斷。 但是一線開發工作要求工程師思維敏捷,對技術更新/迭代敏感,同時精力充沛以便快速處理多種突發問題。 必須承認,隨著年齡增長,人的思維敏銳性、學習能力都會有所下降,導致知識庫不可避免的固化。這對一線開發來說是致命的。 單純靠技術在業界立足的大佬,當然也不是沒有,但在大周看來,那只是金字塔尖上的少數人才能做到的。想要把工程師當作終身職業,更普適性的方法就是轉型。 因此,大周對自己的規劃是,在從事開發工作的前期盡量積累實踐經驗,加深對各項技術的理解,總結團隊項目在開發/迭代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積累對業務足夠的理解...

    谷同學、朱老師、大周等人的觀點,其實也是社交媒體上圍繞這一問題的幾種聲音的代表。 但相比於行業中普遍存在的焦慮,也不少網友認為,談論這個問題為時尚早。知乎網友鄭天璣就指出,對於一個大部分 90 後還沒有 30 歲,一個網路基礎設施的搭建主力還是 80 後的時代而言,談能不能幹一輩子,真是太早了。 嚴格意義上講,80 後 90 後還處在技術的積累期,這一代人甚至還沒有到集體厚積薄發,大量同齡人開始創造發明當下主力開發語言、開發框架的階段。 也有網友直接搬出了小學課本上的文章《小馬過河》: 小馬不知道河水的深淺,不敢過去。 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蹚過去」。 而小松鼠說:「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個夥伴就是掉在這條河裡淹死的!」。 小馬自己過河試試才知道,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

    35 歲真的是工程師「天花板」嗎?工程師能幹一輩子嗎?無論這樣的問題有沒有確切的答案,作為一個風頭正盛的行業裡那個不確定的「x」,工程師們都無法阻止它們在生活中被提起。 阿里巴巴 CEO 張勇同樣被阿里的同學問過這個問題:過了 35 歲,還能不能專心寫程式?據《人物》報導,張勇的回答是:對於 35 歲以後立志寫程式的同學,我 120 % 鼓勵、支持、欣賞、敬佩,為你們創造條件。 另外,在接受量子位採訪時,AI 獨角獸曠視聯合創始人、CTO 唐文斌也曾對此表示:要尊重行業經驗。 而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隨著網路行業發展的不斷深化,或許也是時候從文化、機制上去探討資深工程師們的職業發展之路了。 所以,你如何看待大齡工程師們當前的處境?在你的珍藏名單裡,是否有哪些節奏更適合大齡工程師,文化氛圍對大齡...

  2. 2024年6月6日 · 大家的爸爸「黃仁勳」生活日常——身為日理萬機 CEO,他討厭 3 個東西.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因著一年一度的 COMPUTEX 大會再次來台,人氣可說是比去年還要高,不論是去了哪間餐廳、逛夜市、在 COMPUTEX 去了哪些攤位、替誰站台、說了什麼話,一舉一動皆受到媒體 ...

  3. 2024年4月18日 · 至於企業如何做到這些面向?. 除了藉由企業內循環的 AI 大數據、生產管理系統(MES),以及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LM)等報表讓資料流動自動化,饒達仁也提及政府近年致力推廣智慧製造的「晶創計畫」,他認為機台上未來會裝置晶片,在地、雲兩端分別進行 ...

  4. 2024年6月4日 · 烹飪建議──Copilot 表現最差. AI 也常常被用來提供「清冰箱食譜」,《華爾街日報》隨機提供 5 款 AI 一組食材,並觀察牠們給出的食譜是否可行。. ChatGPT 在創建創意食譜方面表現相當出色,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編按:在此分類中被選為第 1 名 ...

  5. 2018年1月19日 · 精神科醫師:每 5 個孩子就有 1 個是極具天賦的「高敏感兒」. VO 精選好書 2018-01-19. 《VO》導讀:. 對周遭事物的感受比一般人纖細敏感,也通常比一般人更有觀察力和創造力。. 美國精神分析專家 Elaine N.Aron 曾說過,全世界每 5 人當中,就有一人是高 ...

  6. 2024年5月28日 · 根據德銀分析師 Jim Reid 先前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美股「七巨頭」(The Magnificent 7)市值總計近 13.1 兆美元,狠甩最大勁敵中國股市總市值 11.5 兆美元。. 《Business Insider》近期也揭露了這些科技「七巨頭」 (蘋果、微軟、NVIDIA、Alphabet、亞馬遜、特斯拉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