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5日 ·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 鄧桂思案涉事醫生為開漏藥解畫 稱過程受干擾例如電話響 (18:05) 聯合醫院疑開漏藥令病人鄧桂思急性肝衰竭她兩度換肝後不治死因研訊今午15日繼續庭上關注鄧為乙肝帶菌者醫生向她處方高劑量的類固醇卻沒有處方抗病毒藥。 涉事醫生林治崑解釋,診症開藥的過程「受到一啲其他嘅干擾」,例如醫管局醫生的電話隨時會響,亦會有人走入診症室提問,「可能畀情况影響咗」。 林承認,乙肝帶菌者服用高劑量的類固醇,卻沒有服用抗病毒藥,最嚴重會致死。 聯合醫院時任副顧問醫生、內科及腎科專科醫生林治崑,分別於2016年8月和2017年1月診治鄧桂思。

  2. 2024年5月7日 · 聯合醫院約7年前疑開漏藥」,陪審團今7日大比數裁定病人鄧桂思死於不幸死因裁判官周慧珠提及鄧桂思長女曾有意向母親捐肝全世界的媽媽若有如此勇敢無私的女兒必定感到安慰,「相信你媽媽對你嘅愛心感到驕傲只不過無機會親口同你

  3. 2024年4月30日 · 庭上關注聯院醫生為鄧桂思處方高劑量類固醇時沒處方抗病毒藥預防乙肝復發涉事醫生林治崑早前供稱診症過程受到電話等其他干擾故開漏藥。 來自澳洲的專家證人、肝臟移植專家Henry Pleass今表示,醫生面對的臨床工作量繁重,經常在短時間內診症,但無論醫生如何忙碌,都應該向病人解釋藥物副作用,例如事主鄧桂思服食的類固醇「潑尼松龍」最嚴重可以致死,病人及其家人應知情。 Henry Pleass透露,醫生在澳洲診症時可能要接電話,導致分心,類似本案事件在澳洲亦常見。鄧桂思的長女胡尚佑追問,是指澳洲醫生經常被干擾,抑或澳洲醫生經常開漏藥。他稱兩者皆是,「可悲地,這種情况很常見」(sadly, it’s common),醫生可能假設處方藥物對病人安全,一旦思考片刻就會醒覺藥物的危險。

  4. 1 天前 · 炳強則於下午見傳媒,他指被告 政治目的而不理港人死活,「出賣香港人」,又稱外部勢力仍時刻虎視眈眈,在審訊期間不停抹黑司法機構、律政司及執法部門,又呼籲制裁,企圖影響法庭的判決。他感謝法庭、律政司、執法部門及其他相關 ...

  5. 2024年4月22日 · 獲邀為鄧桂思聯院覆診情况撰寫醫療報告的醫管局中央腎科委員會主席雷聲亮供稱主診醫生林治崑在醫療紀錄未有明確記載向病人解釋處方類固醇有何利弊指良好的醫療紀錄應有相關資訊。 他亦稱,乙肝病人接受類固醇治療須同時處方抗病毒藥是「廣為人知的醫學知識」,即時當時未有相關指引,專科醫生也應知悉。

  6. 2024年4月15日 · 庭上透露死者鄧桂思2008年發現為乙型肝炎帶菌者2016年在聯合醫院檢查發現患免疫球蛋白A腎病」。 鄧於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之間,接受林治崑及陳小劍診治,至2017年4月入住聯院急症室,鄧獲處方抗病毒藥「恩替卡韋」(Entecavir)。 其後鄧的肝功能惡化,同月13日於瑪麗醫院接受肝移植手術,20日進行換屍肝手術。 同年8月26日,鄧證實死亡。 鄧桂思的長女胡尚佑供稱,母親生前為兼職清潔工,以往母親覆診後回家,能和家人正常溝通,直至2017年2至3月起,母親身體不適,看來疲累和臉部腫漲。 胡表示,母親2017年4月獲私家醫生轉介至聯院求醫,再從聯院轉至瑪麗醫院換肝,當時轉院情况緊急,「屋企人無時間去問(轉院原因),只可以focus係當下要搵肝」。

  7. 2024年5月3日 · 代表醫管局的資深大律師蔡維邦陳辭指本研訊不爭議事主鄧桂思終年43歲出現肝衰竭但關鍵在於鄧出現此情況的原因可能是聯合醫院腎科醫生處方類固醇但無同時處方抗病毒藥導致鄧乙肝病毒被激活出現爆發性肝炎鄧因服用降類固醇藥物或中藥出現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不知什麼原因下出現自身免疫肝炎。 就上述第一個情況,蔡維邦指鄧本身為乙肝病毒帶菌者,如果服用類固醇便會使乙肝病毒增加,引致乙肝復發;而第二個情況關乎鄧是否曾服食降膽固醇藥或中藥,惟此部分證供不一;至於最後一個情況,港大病理學系臨床副教授盧綽琳及病理學專家崔文山均認為鄧的情況可能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