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18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18/10/18 11:41. 最後更新: 2018/11/12 11:22. 分享:. 貧窮問題係咪真係冇得改變?. 貧窮原因係乜?. 出身貧寒就註定隔代都逃不過貧窮的命運?. 專欄作家窮一生用「窮蝴蝶效應」,去解釋點解會有「跨代貧窮」問題。. 而出身貧窮,又點樣先可以 ...

  2. 2024年5月20日 · 韓國湖西大學的創始人姜錫圭教授在65歲載譽退休,然而此後他卻度過了灰暗的30年:一事無成,只是昏昏沉沉地虛度時光,等待死亡。 95歲生日那天他潸然淚下—— 原來人生遠比他想像地要長。 如果不是有意識地去生活,時間只會白白流走。 在年輕時,姜錫圭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因能力獲得認可,被他人尊重。 「感謝這些付出,在65歲我得以光榮自信地退休——我卻沒有料到,30年後,在95歲生日那天,我會因後悔而淚流滿面。 人生的前65年,姜錫圭活得自豪且榮耀,但餘下的30年充滿了悔恨以及苦楚。 退休後,姜錫圭想:「我已經過完了自己的一生,從今起每多活一年都是賺到。 」於是抱著這種想法, 姜錫圭只是在等待無痛的死亡降臨 ——就這樣毫無目的、毫無希望地活了30年。

  3. 2020年7月29日 · 發布時間: 2020/07/29 22:29. 最後更新: 2020/07/29 22:30. 分享:. Netflix原創紀錄片系列《街邊有食神》,繼去年推出亞洲篇,近日又有新一輯的拉丁美洲篇上架,一次過滿足觀眾眼睛想旅行及掃街開餐等願望。. 疫情下,說困在醫院、老人院舍的病人及長者儼如 ...

    • 損失厭惡:總是喜歡確定收益,討厭確定的損失。正如以上的例子,當所購買股票上漲時,大家都會偏向於選擇獲利退出,落袋為安;當所購買股票下跌時,大家偏向於選擇等待回升,因為此時賣出,意味著將浮動虧損轉為實際虧損,這是一般人不能接受的現實。
    • 從眾效應:人云亦云,以為很多人覺得好的就是好。散戶投資者最普遍也是最難剋服的心理偏向就是從眾心理,在沒有充分了解某項投資時,因身邊眾多朋友推薦或網絡上某個專家的發言就衝動購入,覺得自己不買就不是好的投資者一樣。
    • 禀賦效應:賦予自己所擁有資產更高的估值。選擇某一項投資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賦予很多個人的情感,包括自己曾經在這間企業工作過,這個產品很多人覺得好,或是某一位著名人士的推薦等等。
    • 定錨效應: 估值時容易被初始數值影響。同樣以購買股票為例,假如用500元買入某隻股票,當某個時間跌至450元時,沒有賣出,當繼續下跌至400元時,仍然不會選擇賣出,因為覺得當時450元都沒有賣出,現在更不會賣出,否則蒙受更多損失。
    • 處處刻意追求「與眾不同」特立獨行、標奇立異不代表有用,更不保證成功。Alex Trias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無論是在職業生涯還是個人財務方面,他也認識到偏離正軌並非總是值得:「在我20多歲的時候,我浪費太多時間和精力試圖變得極其有創意,而不是變得極其有能力。」
    • 誤以為投資的「時機」比「習慣」更重要。真正的財富需要長時間、聚沙成塔地累積,短線回報難以依靠。Alex Trias表示,他在經濟上最大的遺憾不是支出,而是想法:「我以前一直想着在低位買入、等待,然後以高價沽出。
    • 高估自己的生活需求。有很多事物,是你認為你應當擁有,但其實你是完全沒有興趣。Alex Trias說,當他和家人第一次移居外國時,他驚訝發現一家人在物質和花費方面實際上的需求很少。
  4. 2019年10月2日 · 到底這樣的理財觀念有何問題? 大學生想增加收入有甚麼方法? 【延伸閱讀】: 近半青年曾入不敷支 大學生:錢不花就貶值. 對於大學生認為「錢不花會貶值」的看法,認可財務策劃師(CFP)、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兼The Motley Fool HK萬里富財經專欄作家梁耀康表示,在通脹影響下,錢的購買力是會被不停削弱,所以要保持購買力,透過投資去賺取到較通脹率更高的回報率。 調查更指出,不少年輕人傾向採取放任式消費模式,不會刻意計較使費。 梁耀康認為,作為學生以放任式消費又未嘗不可,最重要是避免負債。 他又指,年輕時應有過「豪」及「捱」的體驗,若總是壓抑消費慾,到進入社會工作後,賺到錢時,或會更不懂控制消費慾。 他強調,「不是一味死慳就好」,若無消費慾望,賺錢的動力亦會較

  5. 2019年7月11日 · 一個人由22歲大學畢業到65歲退休,如果中間停止學習,不做一個資深的社會人,幾十年後或許會變成屯門公園果班廢老,這就是「脫節」的可怕。但係有唔人,廿幾歲已經停止接受新事物,樣樣事情都play safe算數,用俗語講就是「食老本」。咁樣多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