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太平館餐廳。太平館餐廳是香港一家著名的港式西餐廳,目前在香港設有四間分店,分別設於尖沙咀、油麻地、銅鑼灣及中環士丹利街。當初香港著名歌星情侶許志安(安仔)和鄭秀文(Sammi)分手7年後的2011年,他們復合就是由這間太平館餐廳吃下午茶開始,那天的Sammi不時微笑細語,氣氛甜蜜,現在只好祝福她們百年好合呢!
    • 小桃園酒家。流浮山以其出產的海鮮聞名,尤其是蠔!而那裡海鮮酒家林立,其一小桃園酒家較為有名氣,名菜包括:薑葱爆南非鮑、花竹蝦、油鹽焗奄仔蟹、豉油王炒蝦、薑葱生蠔等,不過更令小桃園酒家更有多認識也不得不提曾掀起特首選戰黑金風暴的江湖飯局之地!
    • 喜記避風塘炒蟹。明星剪報當牆紙的喜記,暗地告訴你來這裡吃飯的都粒粒巨星,黎明、謝霆鋒、劉德華、梁朝偉等,董太等呢!喜記從七十年代在銅鑼灣避風塘炒蟹到現在,是正宗的避風塘炒蟹!
    • 譽滿坊。開業將近八年,店內食品以點心為主,且一向很受食的歡迎;據譽滿坊大廚曾師傅表示,店內所有食物由材料,以至食物的賣相、質素等,都經過他精心挑選、處理和設計!
    • 回收業界:立法欠諮詢 罔顧中、小企生計
    • 牌照門檻過高 補貼落於大財團
    • 收緊電器廢物進出口管制
    • 陳榮禮:補貼計劃欠奉 制度嚴苛嚴重影響中、小型回收商生計
    • 質疑「先進回收科技」的必要性
    • 「大weee廠」官方回應
    • 環保署官方回應
    • 總結:管理回收業更易 但難避免市場趨壟斷化

    上星期日(6月11日),過千名廢電回收業界人士聚集政總門外請願,高叫「反對政府官商勾結」、「十萬員工生計不保」等口號,又向環保署官員遞交請願信,要求暫緩廢物處理牌照生效日期至2020年年底,讓中、小型回收商有足夠時間過渡。 ▲業界向環保署代表遞交請願信 ▲香港再生資源總商會名譽會長羅耀荃 (圖中)及 商會會董郭寶華(左一) 「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法例」於去年3月在立法會三讀通過,即統稱為「四電一腦」的空調機、電冰箱、洗衣機、電視機、電腦、列印機、掃描器及顯示器都成為「受管制電器廢物」,無論是「化學廢物」與否,都會受到管制,須有牌照方可處理。香港再生資源總商會名譽會長羅耀荃則不滿政府通過法例前,只諮詢電子供應商,他指出:「因為佢(政府)通過修訂,根本就無諮詢過我地業界!暗渡陳倉,做咗呢個決...

    羅耀荃續指已修訂的「廢物處置牌照」申請門檻過高,條件苛刻,費用高昂,回收牌照轉型時間不足,而政府亦沒有具體列明要求及提供足夠的支援,「只會撥幾億畀大財團,唔畀我地中小企生存,立例立法將我地一刀切!」 目前「廢物處置牌照」申請要求回收廠房設於工業用地,但大部份的回收廠都是位於棕地,抵觸了土地用途。香港再生資源總商會發言人蘇傳威指出「但喺香港,工業用地只佔好少」,「要我地搬遷,但我地搬唔到」,希望政府可以放寬土地限制。而該商會會董郭寶華都表明憂慮出現倒閉潮,「佢(政府)立牌要求咁高,我地全部倒閉,到時點算?」

    按照「四電一腦」法規,若要將仍有價值,同時屬「四電一腦」的電器廢物出口到二手市場,不論是否危險廢物,都未能將之轉賣,皆因該類廢物將會成為政府監管貨物,須持有由環保署發出的許可證方可。落馬洲中港貨運聯會主席蔣志偉表示,他們反對政府將一直被視為在電子廢物中最有價值的電路板由第六類「危險廢物」將升為第七類,令回收商就不能再進行自由買賣,他們幫補維生的方式不再可行,連帶運輸業都會受牽連,他又指出2016年轉運量佔載貨貨櫃總吞吐量約69%,每年進出口的廢料亦達到1000萬噸。

    香港電器及電子設備回收協會副會長陳榮禮先生透露,業界內有回收廠曾努力配合政府準則要求,因應消防署要求更換設備,但其後屋宇署又指因設備更換後圖積上有更改,廠方要重新入積,而一般入積需時約3個月,牌照審批屢經波折,「這一切一切都令有心在香港做生意及做實業的人很難做」。 他估計當牌照生效後,未必一定只得「大WEEE 廠」符合資格營運,但一些較有規模的在港跨國回收廠,包括億達、俐通、科域,齊合天地等,可能都要靠自己去掙扎求存,未必能從回收徵費受惠,因為「政府用緊公帑同佢(其他較有規模的回收商)打對台」。加上由6月19日開始接受申請的牌照要求嚴苛,中、小型回收商未能成功申請的話,就算市民多付百多元的「四電一腦」回收費,只會大多落入庫房,對他們全無補貼作用。

    ▲來源:「大WEEE廠」ALBA-IWS 片段截圖 羅耀荃強調「其實如果係拆解程序上,係絕對無分別。尤其係電腦、電子產品,全部都係用人手拆解、分類,之後打包運到外地」。陳榮禮亦分析指香港回收業一向都不是將廢料變回原材料作為最主要工序,實際上多年來都是以拆解、分類及出口廢料到二手市場,讓其他國家繼續處理為主,因此當「大WEEE廠」以提供「最先進科技」去處理回收到的「四電一腦」,他就質疑「既然只係做拆解,究竟洗唔洗用到好似整穿梭機嘅科技呢」。 陳榮禮續言指政府舉辦相關的諮詢會及簡介會並沒有容許業界代表參與其中的討論,「根本在閉門造車」,業界未有途徑向政府及相關部門說明及澄清現時處理電器廢物的工序,建議政府應將與業界進行更透明的溝通。

    我們亦去信被業界質疑會壟斷回收業市場的「大WEEE廠」。 1. 上星期日(6月11日),逾千名受「四電一腦」牌照政策影響的廢電器收業界及運輪業界人士,於立法會門外抗議請求環保署暫緩「四電一腦」牌照限制政策實施,以換取緩衝期,令業內不致「一刀切」倒閉。貴 公司同為業界,理應與回收業界的眾多行家一同討不公,惟當日未見有派出代表,而至今亦未有就事態發展有任何表示,請問箇中因由及取態是甚麼? 2. 對於受影響行家憂慮 歐綠保會成為本港市面上唯一廢電器回收商,貴 公司有何回應?另,請問有否考慮與業界達成協商,促成行內公平競爭的環境? 3. 在處理舊電器廢物工序上, 歐綠保的「先進科技」與現時本港的中、小型廢電回收商有何分別? 4. 雖政策尚未正式推行,但 歐綠保由去年(2016年7月)已投入廢電器回收...

    就上述政策不明白的地方,我們將問題電郵至環保署: 1. 「四電一腦」政策一旦實行,所有種類廢電器將被納入《巴塞爾公約》的「化學廢物」之中,而一向為廢電器回收界中最有價值的電路板,將由第六類「危險廢物」改為第七類,令原本可以自由買賣變成受政府監管,惹廢電器回收業界不滿。電路板並非新發明產品,何故突然將其升級為第七類危險廢物?當中有何決定性原因? 2. 承上,對於廢電器回收業界及運輸業界指政府罔顧超過十萬人生計,環保署當局有何回應?背後是否有其他政策或措施可緩解業界憂慮的倒閉潮?另,煩請說明當局在落實政策前,有否及如何諮詢業界? 3. 政府曾回應業界指歐綠保只會處理連回收業界都不會處理的40%廢電器,請問當局將如何有效監管歐綠保,確保歐綠保不會如業界憂慮,壟斷市場呢? 4. 針對業界指環保署未能...

    政府為減廢、妥善處理廢物及減輕堆填區壓力,實施「生產者責任制」,撥款興建環保園,出發點雖然是好;然而,實行政策的同時未有就早已從事回收業的中、小企發展補貼和優惠政策,加上「大WEEE廠」可以得到政府大筆資金援助,令業界覺得不公平,亦對未來前景灰心。而香港的土地限制問題,亦不是一時三刻可解決,中、小型回收商擔心的命運不難預見。再者,政府未有就「大WEEE廠」的成立而設一個獨立的督導委員會,監察角色成效受質疑,這種種帶出來的問題以及業界的憂慮,就要視乎政府怎樣去監管處理及推行新政策了。 相關影片:

  1. 2017年11月30日 · PlayNote行政總裁容志偉表示,Scalebook獲獎後仍在持續強化功能,不斷添加各種樂器支援,現時小提琴、單簧管、雙簧管、小號、牧童笛和色士風等樂器均可透過應用程式來給予學生指導,而公司亦正積極發展國際市場。

    • 曾志偉1
    • 曾志偉2
    • 曾志偉3
    • 曾志偉4
    • 曾志偉5
  2. 其他人也問了

  3. 2024年5月7日 · Microsoft 財務總監 Amy Hood 就表示,在不增加員工人數的情況下,將開發重新定位於「AI 優先」的項目,Meta 的 Mark Zuckerberg 也強調提升 AI 競爭力,顯示對於這些科技巨企來說,相關開發人員的壓力大增,AI 市場快速的節奏和多變的需求令人擔心這些

  4. 2018年1月24日 · 2008年,他以炒賣的心態買下中銀奧運紀念鈔,誰知,從此就愛上香港紙幣,再到硬幣、黑膠碟,更在2015年開了實體店「香港真藏」。 對香港舊物特別有感情. 在荃灣荃立方兩個各約二十尺的單位,收納超過萬件收藏品。 由咸豐年代的紙幣,到八、九十年代人人都有一張的萬變卡, 千禧到二戰,再到清朝都有。 他是所有收藏品的好友,每一件收藏品的歷史故事都能娓娓道來。 問到Anthony有沒有不想賣出的收藏品,他拿出一張1959年的500元香港紙幣,「這一張是有利銀行的五百元。 當年發行五千張,當中一千張用機械簽名,它就是其中一張。 」Anthony介紹時的神情,興奮並帶著自信。 經過銀行不斷回收紙幣,估計只有十多張還在市面上流傳。 古法收藏舊物. 要保存這些收藏品,都要花一些心思。

    • 曾志偉1
    • 曾志偉2
    • 曾志偉3
    • 曾志偉4
    • 曾志偉5
  5. 2014年2月19日 · Coachbase 公司行政總裁兼創辦人林基偉(Keith)是個土生土長的香港 80 後,他在加拿大讀小學,在香港讀中學再回到加拿大升讀大學,既擁有香港人勤奮耐勞的特性,又有外國人富創意的思維。 當時他在加拿大主修電腦,畢業後順利進入一家電腦公司負責開發和會計相關的軟件,月薪 3、4萬、有車有樓又有完善的醫療津貼,過著標準的中產生活,基本上可稱得上是衣食無憂。 不過他直言:「有天我在想,每天這樣朝九晚五,未來日子如果天天都像這樣刻版,生活實在太悶,希望趁年青創一番事業,亦想有多點時間陪伴家人」 可惜當時這個想法卻遭父親善意的反對,父親知道創業路辛苦漫長,又要面對外間很多人和事,眼看著在小康之家長大實在不想看著兒子受苦。

  6. 2018年2月16日 · 13歲那年,他硬着頭皮到旺角中僑國貨推銷自己的獅頭,可惜被老闆回以一句「我們有很多獅頭賣,用不着買你的獅頭」。 因為當時大陸市場的獅頭供應量很多,價錢比起香港的便宜75%,最廉價的只賣二百港元左右,試問生意人又怎會無故花1萬5千元買一個獅頭呢? 面對這樣的競爭,香港的紮作行業陷入低潮,幾乎所有香港紮獅頭的師傅都轉行。 但許師傅仍然不甘心,到中二時決定輟學,專注地在向紙紮舖師傅拜師學藝。 年少時為了投放更多時間在紮作上,先斬後奏將所有教科書賣掉,可見其決心。 堅持紮作工藝30載,期間獲獎無數,於1994年自立門戶,創立紙紮舖「雄獅樓」。 「能夠維持這個興趣,當中的推動力是家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