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6月23日 · 目前線上有許多知名演員也曾是曾當過練習生像是安孝燮李鍾碩薛仁雅金旻載朴信惠等。 演員安孝燮曾是練習生。(資料照,美聯) 南韓戲劇投資大 1集預算抵台灣1部

    • 受疫情衝擊 海外分行削減總行獲利
    • 海外逾放略增 金融韌性持續觀察
    • 前往高利差海外市場 留意風險管控
    • 國際化專業人才培養刻不容緩

    對於國際化發展的歷程上,金融機構一直不遺餘力,配合政府新南向整體政策,以多重資金管道提供整體金融支援,創造金融與產業雙贏;但今年受到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不僅讓國際旅行受阻,全球經濟活動也同樣備受影響,向來被國銀視為獲利金雞母的海外分行紛紛傳出踩雷的消息,原本國銀成功國際化可期,與世界接軌無礙,金融機構漸漸在海外市場站得更穩更踏實,但因為一場疫情,回饋台灣母行的獲利貢獻大不如前。 金管會針對今年國銀海外業務獲利表現衰退進行分析,認為主要有兩個因素,第一是上半年受到COVID-19肺炎疫情拖累,為了因應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各國央行紛紛調降利率措施,而受到當地國家降息影響,導致國銀海外分行利息淨收益減少。第二是受到國內外市場劇烈變動,導致獲利較以往遜色,尤其部分海外分行在疫情持續延燒下,企業營運出現...

    海外分行逾放比率不斷升高,分析其中易踩雷的海外高逾放比區,包含新加坡、香港及美國;國銀在新加坡踩雷,不僅逾放比率高、虧損也高,其中2020年上半年虧損達14.2億元,顯示當地授信資產品質堪憂。其次是日本及美國,今年上半年獲利也比去年同期大幅衰退73.6%及46.3%。香港受到疫情與政治不明確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獲利比去年同期衰退26%。〔如表2〕 (圖由台灣銀行家提供) 根據銀行局公布統計,2019年全年國銀通報重大偶發放款預期損失案件為10幾件、金額達2億多美元,而2020年以來至9月10日國銀海外通報踩雷案件已達20幾件、金額達4億多美元,比去年增加快一倍。不過,金管會認為國銀參與國際聯貸案件數的增加因素也要一併來看,因為幾年前國銀參與國際聯貸案件數少,自然損失通報就會少,現在參與度高,...

    近期8家國銀參與印尼最大手機通訊設備廠Tiphone Mobile Indonesia PT聯貸案驚傳踩雷,總聯貸金額達9,300萬美元,其中,合庫參貸額最大,達2,000萬美元(約6億元新台幣),其次是中信銀、兆豐銀也各有1,000萬美元(約3億元新台幣)。以及今年新加坡石油巨擘興隆集團因油價一夕崩跌,加上財務操作不慎而聲請破產,中信金控旗下中國信託新加坡分行因為參與其聯貸案,產生27億元新台幣的虧損,緊接著玉山銀行的新加坡分行也產生3億元新台幣的違約案。國泰金控旗下國泰人壽因為轉投資印尼BankMayapada失利,一口氣認列140億元新台幣的虧損,是國泰金控布局海外市場以來,認列最大的一筆虧損,更讓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語重心長:金融業要持續成長,勢必要靠較高利差的海外市場,但海外市場法規...

    目前國銀在海外多以參與國際聯貸案及跨境融資為主,本來就容易因為各種不確定風險受到牽連因而損害獲利表現,但考量利差空間仍明顯比國內環境還高,以及國內幾乎以紓困貸款為主流,在仍有利可圖的狀況下,只要能評估風險嚴加控管,國銀仍會持續發展海外企金及聯貸業務。但國際聯貸案從審查、監督與控管的事務都是由主辦外商銀行管理,國銀通常僅擔任出資角色,按時收取利息,表面看起來作業簡便且輕鬆,也因此讓國銀漸漸仰賴外商管理銀行,長期發展下來恐有忽視風險之虞。 從這一波聯貸虧損案件可觀察到,外商管理銀行迅速出清部位,讓自身損失調整到最少,但反觀國銀卻因資訊落後加上風險管理不周,因此產生呆帳及虧損。國銀必須學到慘痛的經驗是,與其將掌控權交給外商管理銀行,僅仰賴外商銀行餵養的資訊,不如下工夫在培育國際化人才的相關項目上,...

  2. 2024年5月2日 ·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滙豐銀行(HSBC)行政總裁祈耀年(Noel Quinn)週二(4月30日)意外宣布退休,滙豐董事會已正式展開繼任程序,並會考慮內部和外部人選,不過英國媒體爆料,滙豐內部對於祈耀年的離職感到十分震驚,引發外界對於祈耀年離職原因的猜測。 《金融時報》報導,62歲的祈耀年,將離職歸因於過去5年的繁重工作,但滙豐內部人士表示,這對所有人而言,仍是一個震驚的消息;另一名員工稱,員工對於這項決定感到措手不及。 3名消息人士稱,祈耀年在去年12月初的會議上明確表示,沒有打算離職,但在耶誕假期幾週後,就做出退休的決定。 滙豐拒絕對祈耀年的離職發表進一步評論。 報導稱,滙豐內部傳聞,祈耀年之所以會離職,是因為滙豐難以在同一年更換行政總裁和主席2個重要職位。

  3. 2020年10月17日 · 2020/10/17 08:06. 頎邦董事長吳非艱。 (資料照)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全球面板驅動IC封測龍頭廠頎邦(6147)擬透過現金收購及增資換股取得華泰(2339)30.89%持股,未來將成為華泰第一大股東,頎邦為何青睞一家營運虧損、成立49年的老牌封測廠? 封測業界內行人看出兩個原因。 一是面對中國大力扶植半導體業, 積極搶進驅動IC封測,殺價搶單形成市場壓力,雙方結盟拓展業務面有助提升競爭力;二可能跟長華集團長華電材(8070)因官司案而在外收購頎邦股權應有關,頎邦藉由增發新股引進美商士頓、群聯電子、華泰創辦人杜俊元等股東,有助保衛經營權。

  4. 2012年4月10日 · 開發金宣布以溢價4成以上公開收購凱基證股票,預計5月初開始、年中完成收購,最低收購門檻是50.1%股權。 從常理判斷,這次收購會有3項結果,一是百分之百完成收購,那凱基證就得面臨下市,但從過去市場經驗來看,幾乎是不可能。 再來是超過最低門檻,這時主管機關將視被收購股權比重等情況裁量,決定凱基證是否應該下市,大股東也可提出意見、甚至主動申請下市;另一種狀況是未達門檻,那就重回原點。 從這3種結果來看,持有凱基證股票的投資人,當價格接近收購價,理當賣掉股票,空手者不應該去搶買,甚至愈接近收購期限,愈少去碰。 如果投資人是買在前年底到去年中,凱基證股價漲到18元相對高點且長抱者,那不是認賠少虧,就是期待未來換成開發金股票,股價能還給公道;如是買在今年10元低點,那就恭喜這些投資人可以大賺一筆。

  5. 2020年7月30日 · 遠航案合庫總座與多位經理人遭起訴 合庫2大說明. 台北地檢署今日洋洋灑灑起訴了遠航案3家金控/銀行的董座與總經理,合庫銀除現任總經理陳世卿外,還有多位經理人牽連其中也一併遭起訴,對此,合庫發布2點說明。. (資料照). 〔記者陳梅英/台北 ...

  6. 2019年5月30日 ·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近來各金控去年年報陸續出爐,綜觀各大金控揭露的總經理酬金,中信金(2891)總經理吳一揆仍以上億元持續稱王,其次則是同為辜家旗下金控的開發金(2883)總經理王銘陽、執行副總郭瑜玲5000萬至1億元。 吳一揆前年12月遭管會裁罰停職半年,直至去年6月股東會前才復職,根據中信金控年報,吳一揆去年的薪酬仍在1億元以上。 事實上,金控總經理年薪逾億元的,曾包括前年開發金前總經理楊文鈞,但在楊文鈞去年跳槽後,金控億元總經理就僅剩吳一揆一人。 中信金不只吳一揆年薪高不可攀,該公司更有3位副總領取5000萬至1億元年薪,另有2人的年薪在3000萬至5000萬元間的水準,至於年薪1000萬元以上至3000萬元間的副總,人數更多達5人,高層福利傲視金融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