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月14日 · 14 January, 2019 Monday.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鄰舍層面社區發展部) 光板田村社區防災能力建設計劃. 根據政府現行政策,寮屋屬可獲暫准存在的「違例構築物」,因此投放在改善居住環境、安全及衞生情況的資源相對有限。 惡劣環境容易引致傳染病爆發的風險;而防災設施不足,令居民在危急情況下未能適當自救。 教研中心與「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合作,邀請光板田村寮屋居民共同設計和執行防災活動。 其中,村民在計劃的支持下,選舉及組織村內的防火及衞生大使團隊,由他們帶領及推動其他村民,制定及落實光板田村防災預警方案。

  2. 除了家訪和流動教育展覽外,我們進行了「居安思危:不適切居所住戶的環境安全及精神健康」社區調查,並通過傳媒發布會公布調查結果,,藉此提升政府及公眾對議題的關注,鼓勵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減低劏房住戶的災害風險。

  3.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教研中心)與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香港聖約翰救傷會以及青山天主教小學合作,於2019年11月26日和12月3日為青山天主教小學的師生舉辦兩場講座。 位於屯門的青山天主教小學是受近期社會動盪影響的其中一間學校,全校師生都感受到社會政治局勢的影響,帶來的 ...

  4. 30 July, 2020 Thursday. 為小學生而設的嶄新防災教育劇場. 自超強颱風「天鴿」及「山竹」來襲、社會事件和2019冠狀病毒病爆發後,香港市民的防災意識已見增強。 由於兒童較成年人脆弱,災難更容易對他們的身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讓他們在學校接受有關災難的教育相當重要。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有見為小學生製作的第一個防災教育劇場「防災小將 Get Ready!」取得成功,因此特別與劇場工作室合作,推出另一套名為「防災生活 由細做起」的話劇,繼續教育兒童各種災難,讓他們了解及學習有關災難風險和應變的知識。 今年夏天推出話劇「防災生活 由細做起」。

  5. 本短期網上課程是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急症醫學部為醫學院學生而設計的災難醫學202課程的其中一個單元。 在本單元中,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為課程利用虛擬實境 (VR)技術製作相關的災難虛擬場景,使學員置身其中並作模擬練習。 課程以英語授課。 如對本課程有任何查詢,請電郵至 gary@hkam.org.hk 或致電2871 8856與羅先生聯絡。 即時報名! About the course.

  6. 2021年8月25日 · 心理學研究顯示,「正常化偏誤」 (Normalcy bias) 指人們在面臨非常態的緊急事件時,由於慣性思維,會選擇視而不見,假裝一切都正常。 例如,當地震發生時,多數人都知道應馬上避難;但由於不知道地震會有多嚴重,故此地震逐漸加大時,還是覺得「應該要停了吧! 我不會有事吧! 」,因而輕忽危險,繼續坐著,最後錯失避難機會。 (圖片來源: capfredf.wordpress) 此外,我們亦發現大部分香港人的準備,多為簡單的一次性預防措施,例如在颱風來臨前張貼膠紙在窗上、或在傳染病流行期間保持個人衞生等。 這些固然有效,可是覆蓋面單一,難以預防較複雜的災難情景(例如:一旦玻璃窗真的破裂後,該如何應對)。

  7. 教研中心一向致力提升脆弱社區的應災韌性,中心團隊早前特別到西貢鄉郊及鯉魚門等受災風險較高的地區視察,並與社區關鍵持份者會面,了解該社區正在面對的災害風險、地理獨特性及現時實行的應災方案,並辨別合適的社區持份者,以攜手推動「防災社區」的發展,讓居民可以於下次颱風和暴雨來臨之前能夠防患於未然,減低人命傷亡及財物損失。 何謂 「 防災社區」? 一個理想的防災社區應該結合社區的獨特性,並加入災害管理四大階段的能力—「備災」、「應變」、「恢復」及「滅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