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入行論》中精進的修法有三種特點: ① 易理解,即詞句容易理解; ② 便於修,指所說法義容易憶念受持; ③ 最圓滿,即修習的方法最為完善。 本論主要按寂天菩薩的教授宣說引生精進的方便,此外雖也引用了其他論典,但都是作為前者的補充。 此中分四: ① 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② 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③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 ④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這四支的次第是決定的,即先修前兩支——捨離障緣、修積順緣,依此而正發精進是第三支,由修精進而身心堪能是第四支。 日常發師開示. 一開始,要先把障礙拿掉,然後積順緣,做到這兩點之後,再根據這個去策發精進,有這樣的精進,就能夠成就我們要的一切事情。 現在依次說明:第一、先捨離障礙,也就是去除違緣。

  2. 2020年5月24日 · 《海問經》云,「龍王,諸菩薩由一種法,能斷生諸險惡惡趣,顛倒墮落。一法云?謂於諸善法觀察思擇,作如是念,我今若何度諸晝夜。」 《海龍王請問經》中記載:「佛告訴龍王:菩薩只要能把握住一種法,就能夠截斷轉生惡趣之路,免於顛倒墮落。

  3. 2021年2月7日 · 廣論消文302 302頁8行-303頁9行. 巳三 從根本觀點作出詳細解釋: 【處門廣釋者。. 若須安忍所生苦者,】. (問:)假如必須安然受苦,那麼這些痛苦是從何處而來,又應該怎樣忍受呢?. 【為當忍受由生苦,此分八處:】. (答: )所要忍受的痛苦是分為八種 ...

  4. 2020年10月22日 · 這一段宣說了“知慚”、“有愧”、“懷恐懼等”三個方面。 知慚有愧又有依自和依法兩方面。 “依自”是以自己而言,內心自責:“我是菩薩,不應當做這種行為。 ”如是對作惡羞恥,是知慚。 或者想:“作為修行人我如是而行,連世人都會譏笑。 ”這樣害怕別人譏毀,是有愧。 “依法”是以菩薩藏衡量自相續:“我這樣做與菩薩藏相違,完全是明知故犯。 ”如此羞恥作惡,是知慚。 或者想:“我這樣做,別人會批評我根本不符合戒律。

  5. 2020年8月3日 · 想要發起厭離與希求解脫的心,應該依從無垢經論,首先尋求正確的了解;其次必須長期不斷地觀察修,引發自心猛利的轉變,直到徹底改變錯誤觀念為止。. 世尊為了讓眾生了解生死輪迴的過患,特別開示了八苦的密意,我(宗大師)是按照無著菩薩在 ...

  6. 2021年2月23日 · 應當發起種無飽足之相呢? 如《入行論》說: “ 菩薩對自己所作的善法,要像孩童盼望玩遊戲的樂趣那樣,極其熱愛,永無滿足。 ” 這是說,應當努力發起歡喜心,像孩童玩遊戲那樣,沒有滿足。

  7. 2019年12月28日 · 辛二、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 第二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者。. 如是決定速死沒故,於現法中無暇久居,然死而後亦非斷無,仍須受生。. 「發生希求後世之心」的第二部分,是思惟後世將會投生到哪裡?. 善趣或惡趣?. 以及此二趣的苦樂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