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日 · 0. 彭金隆. 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兼任教學副院長. 「利率」一直是臺灣壽險業經營上相當關鍵的變數,目前整個產業所面臨問題的核心,與2002年前後市場利率大幅降低,並長期持續維持低利率有高度相關,保險公司為填補過往利差損,經營主軸改為重利差益而輕死費差的營運架構,當壽險業開始習慣長期低利率的環境時,在2022年美國聯準會啟動暴力升息後,立刻讓保險公司學到利率波動可以帶來的巨大經營風險,也讓業者對利率的敏感度和警覺度大幅提升,對資產負債管理的看法也有了重大的轉變。 在過去低利率環境,利差損主要因為是銷售利率保證過的商品,保險公司策略就是透過更多海外長期投資收益,弭補高利保單所造成的利差損失,但是這樣的經營脈絡是奠基在低利率持續且利率相對在比較穩定的環境假設下。

  2. 2020年9月1日 · 7549. 鑑於黃俊文副社長過往在壽險行業長達三十八年的經歷,其在業務線上之所見、所聞、所為之經驗,藉由本專欄分享:心態建立、現況趨勢、組織發展、展業技巧、從業體悟等,都化為文字給第一線的從業人員與團隊領導人參考。 前些日子聽廣播節目,主持人趙少康先生談起他在年輕時的業務經歷及當時培養出的能力,讓我想起過去還在保險公司任職時,常提到的一段話:「任何的工作歷練都多少會培養出能力,只是有些能力在離開原職場後就很少再派上用場;而有些工作所培養的能力可以帶著走,能讓自己終身受用,其中保險業務工作歷練所養成的能力,就是最具代表性的。 我也常跟新人說:「我不確定你在保險業務這行業會待多久,但我能確定的是,只要你在這行業努力過,你一定可以培養出這些終身受用的能力! 」綜合我多年的從業經驗與心得,其中包括:

  3. 2022年11月3日 · 本次每月特輯邀請到香港恆生大學客座教授暨華人家族傳承研究中心聯合主任羅立群,以及3位擅長經營資產客戶的績優業務員, 透過數據分析、縝密脈絡的論點,結合優秀業務員實務上的經營模式, 帶你一探成功經營資產客戶的關鍵。 洞悉——資產客戶的經營機會. 確實掌握資產客戶的「在乎」,以免掉入行銷誤區陷阱. 用「3心」貫串從業核心,打動資產客戶的心. 建構資產客戶「安全感」,是業務員勝出的關鍵. 關鍵10特質,讓資產客戶看見你的與眾不同.

  4. 2019年9月1日 · 來自台灣人壽宏邁通訊處資深業務區經理高秀蜂除了名字相當特別以外她也以一個較少業務人員經營的模式拓展業務也就是保險信託」。 除了保險保障外,透過信託,不僅客戶的資產有保障,也讓理賠金可以依照客戶想要的方式、時間,送達至受益人的手中。 高秀蜂表示,保險和信託的業務經營有2種,一種是「保險金信託」,通常都是受益人去做信託,如一般壽險身故保險金本身就有定期給付功能,就像是一種「微信託」的概念。 受益人委託的保險金信託,其信託期間通常照顧受益人至成年,且為了確保保險金真正用於照顧受益人,通常會配置信賴的親人或朋友擔任信託監察人。

  5. 2019年7月1日 · 6.今天有人推薦資產客戶給我,我卻不確定如何才能做好傳承規劃? 鑑此,我想從財務規劃師的角度來面對以上這些議題,並期許大家理解為什麼我們應該學以致用規劃資產傳承的原因。 傳承規劃是流程,是財富從一代傳給一代的流程。

  6. 2021年2月1日 · 2021 年 2 月 1 日. 0. 2374. 人生有3大風險──走太早、活太久、走不掉。 保障型保險能將風險落實為數字,這個數字代表的不單單是金錢的價值,還涵蓋了一個人對於生命所能盡到一切極致的愛與責任。 壽險公會理事長黃調貴於2021年新春展望時,針對未來壽險業務人員的前景抱持樂觀看待。 他指出去年雖因新冠疫情的影響及「壽險死亡保障門檻比率」提高等法令調整,保險公司及業務人員都面臨新的衝擊與挑戰,但對於業務人員來說,也產生新的契機──民眾在疫情蔓延之下,更逐漸深思風險保障的重要性,對於保障型保單的接受度亦大大提高。 「整體保險業內外,都比以往更加重視回歸保險的本質,也就是保險保障。 保險的本質:保障.

  7. 2020年5月1日 · 2020 年 5 月 1 日. 1492. 0. 有人說,資產客戶是可遇不可求,要成交大額保單也是機遇和偶然,但是進入數位轉型時代,新時代的業務人員應將經常性的機遇和偶然變成必然。 許心華認為,保險業務人員必須通透理解客戶的需求,並以之打造「全通路」行銷思維,同時,帶給客戶什麼樣的觀念,也就定義了我們是什麼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