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19日 · 臺大-台積電產學大聯盟自 102 年開始推動,投入半導體前瞻技術研發,成效豐碩,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前瞻關鍵技術專利布局、新興科技人才培育做出極大貢獻。 而本次是由產學大聯盟計畫團隊臺大電機系暨光電所吳志毅教授、臺大光電所畢業的周昂昇博士與 MIT 畢業的沈品均博士合作研究。 雖然目前相關技術還處於研究階段,但該成果能替下世代晶片提供省電、高速等條件,可望投入人工智慧、電動車、疾病預測等新興科技的應用。 台大 – 台積電產學大聯盟,是推進半導體技術的關鍵. 科技部自 102 年推動「產學大聯盟」計畫,透過業界出題、學界解題,鼓勵國內頂尖產學團隊結盟,聚焦下世代產業前瞻技術研發,讓台灣優勢產業持續維持世界領先地位。

    • FinFET 改變電晶體結構,讓摩爾定律多活十幾年
    • FinFET 之父曾為台積電 Cto,獲 IEEE 最高榮譽獎
    • FinFET 再進化!Gaa 架構讓摩爾定律延續

    幾十年來,半導體行業進步的背後存在著一條金科玉律,即「摩爾定律」—— 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自我預言」。 摩爾定律表明:每隔 18 到 24 個月,封裝在微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便會增加一倍,晶片的性能也會隨之翻一番。 上世紀 90 年代中期,半導體業界普遍認為半導體製程工藝到 25 nm 時將出現瓶頸,製造技術將難以突破。 因為無法解決電晶體大規模整合到一定數量後的漏電問題,功耗將會隨之增高,這也使得業界普遍認為摩爾定律將逐漸失效。 當晶片製程達到極限時,必定會有科研人員思考製程技術的未來。 為什麼說,胡正明教授「拯救」了摩爾定律? 那還得從電晶體的原理說起。 我們都熟知中學物理電流開關結構,電晶體其實就像電流開關結構,只不過是用半導體材料做成的。 電晶體的左邊和右邊都是半導體,只有中間是金屬。 ...

    1947 年,「FinFET 之父」出生在北京豆芽菜胡同,後移居台灣,1968 年畢業於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系。 此後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留學,並獲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 胡正明教授表示,「自己當時並沒有身懷大志,只不過讀書不錯,便拿到了一個獎學金到柏克萊唸書。」 自 1976 年以來,他一直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系的教授。 他還投身產業界,曾擔任半導體製造商安霸的董事會成員,後來於 2001 – 2004 年又擔任台積電 CTO。 在學術方面,胡正明總共撰寫了 5 本書,發表了 900 多篇研究論文,並擁有 100 多項美國專利。 他在 1997 年當選美國的國家工程院院士,是微電子物理領域的學術先鋒。 胡正明還是 IEEE Fellow、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並且還是中國科學院...

    近 20 年過去了,到了 7 nm 時代,我們在晶片製程路上越來越難,甚至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FinFET 結構也無法突破物理極限。 在 7 nm 之後,每前進一步,不僅是在疊代光刻工藝,同時也是在挑戰物理極限。 從 2015 年,第一顆 7 nm 晶片問世那天起,摩爾定律「將死論」就一直縈繞在整個半導體產業。 因為電晶體突破 7 nm 時,漏電現象再次出現了。 科學家們就表示,FinFET 到了極限,又一次走到了路的盡頭。 時勢造英雄,GAA(gate-all-around,簡稱 GAA)架構的出現再次拯救了摩爾定律。 它的概念的提出也很早,比利時 IMEC Cor Claeys 博士及其研究團隊於 1990 年發表文章中提出。 閘極全環(GAA)是 FinFET 技術的演進,溝道由奈米線...

  2. 2021年9月23日 · 2021-09-23.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隨著先進製程發展,晶片尺寸已進逼 1 奈米的物理極限。 過去,封裝相對不受市場重視;然而在近年,「先進封裝」已成為摩爾定律的救世主。 外界預期,先進封裝市場將在 2019 – 2025 年以 6.6% 的復合年成長率成長,到 2025 年將達到 420 億美元的規模。 什麼是先進封裝? 為什麼它是延續摩爾定律的關鍵? (責任編輯:郭家宏) 封裝技術從未如此重要過。 在今年,先進封裝技術已成為了各大晶圓廠、封測廠商甚至一些 Fabless 的重點投入領域。

  3. 2022年1月17日 · 在持續加碼補助之後,沒有乘客願意離開。 於是聯航依照慣例,隨機抽選出 4 名乘客。 這當中 69 歲美籍華裔越南人乘客杜成德醫生,稱次日須出診拒絕離席,航班機組便通知機場的芝加哥航空警察上機處理。 於是爆發了此起全球知名的危機事件。 在過程中,航警使用暴力拖拽的方式,讓乘客頭部受傷, 立即被同機旅客拍下並上傳至網路,引起廣泛的討論與抨擊,吸引超過千萬人次觀看 。 當然,後續聯合航空處理的不周延,最高主管對內與對外發言的不一致,也讓危機之火越燒越烈。 這起事件彰顯資訊無國界 ,人人都是危機現場的即時播報員,也看到社群滾動媒體報導之強大力量,讓一則美國的地方新聞變成全球新聞,使得聯合航空的危機擴散蔓延到全球,甚至引發股價下跌、民眾拒搭等後續狀況。 現象二:利益團體的積極倡議行動.

  4. 2019年1月3日 · 《 說理I+II 》整理2500年歷久不衰的說服修辭法則,教你如何看清情境,靈活運用不同的說服工具,以找到兩方都覺得最佳的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鄭閔文) 文/美國知名修辭學者 Jay Heinrichs. 所有的論辯都可歸納為三個核心議題探討:責難(過去誰錯了)、價值(現在什麼是對)、選擇(未來該怎麼做), 亞里斯多德認為,若要真正解決問題,必須著眼於未來選擇,才能找到共識,並解決問題。 控制言語的時間狀態. 修辭的三大基本議題皆涉及時態(tense)。 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個人目標(你期望透過爭論得到什麼)和對方的目標(情緒、想法和行動)。 在開始進行論辯前,請先問自己一個問題:辯論的議題是什麼? 根據亞里斯多德的說法,所有論辯議題都可以歸納為三種: 責備(Blame)

  5. 2019年11月26日 · VO 精選好書 2019-11-26. 圖片來源: Pexels 。 《VO》導讀: 明明知道要吃少一點,才能不讓體重上升,但為什麼總在不知不覺中多吃了很多食物呢? 肥胖暨神經科學研究員史蒂芬・J・基文納特認為,過量飲食不一定是因為缺乏意志力,而是因為我們的食慾深受「大腦」主導,他用一個實驗解釋「飽足感」的秘密,讓我們能在吃進比較少熱量的情況下,依舊感到飽足。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肥胖暨神經科學研究員 史蒂芬・J・基文納特. 1995年,蘇珊娜.赫特(Susanna Holt)和她的同事發表了一篇突破性的論文,這篇論文讓我們深刻了解到,我們如何運用食物來「瞞騙」大腦,讓我們在吃進比較少熱量的情況下,依舊感到飽足。 這個想法背後的原理很簡單。

  6. 2016年8月22日 · 從水晶批發商變身科技專家. 取自奈米諧音的納諾(Nano),目前在中國大陸有奈米材料、散熱材料、雷射切割、LED光電、環保回收五大業務,不但打入全球前三大手機供應鏈,也躋身為全球第二大奈米級金屬粉末供應商以及最大散熱塑膠供應商,三年內業績翻了八倍,去年營收新台幣12億元。 納諾已獲鴻海集團及日本日亞化(Nichia)轉投資,8月15日將登錄興櫃,預計在第四季申請上櫃。 名片上雖然印著「俄羅斯國家科學院院士」頭銜,呂鴻圖卻不像是專業理工背景的科技人。 他坦言自己出身雲林北港,小時候家貧,求學工作都不順;蘇聯解體那年他22歲,聽說很多人賺到大錢,一句俄語都不懂仍買了機票隻身飛到俄羅斯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