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月1日 · 一個實例就可明白箇中道理:日前,一位老同事罹患癌症末期,使用標靶藥物維持醫療品質與生活,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標靶藥物就花了他200多萬元,且這個龐大的醫療支出還會持續,標靶藥物必須打到其離開世上為止,試問,有多少家庭可以承受得住這龐大的醫療支出? 況且,這只是一個醫療支出問題而已,還不牽涉到安養或長照。 從醫療、安養到長照,這是一段進程。 或許我們該慶幸還有健保可依靠,但有些昂貴有效的標靶藥物並不在健保的給付範圍內,儘管健保可支應化療費用,但治療到最後也失去了自體免疫力,不得不進入到安養或長照,進入另一龐大安養或長照開支。 這個問題其實是一體的好幾面,面面都相關、相互牽連與影響,需要一體考慮。 長照是只要活得夠久,就一定會遭遇的情況.

  2. 2021年5月1日 · 1. 對保險公司的影響. 保險公司有3個利潤來源,也就是3差:死差、利差、費差。 這3差保障著保險公司的利潤。 此次的第六回經驗生命表將會使臺灣保險公司的「死差益」產生變動。 死差益是實際死亡率低於預定死亡率,按預定死亡率收取的純保費支付實際死亡成本後有盈餘而產生的利益。 保險公司過去計算保費時,高估了未來的利率,營運上有「利差損」,因為臺灣過去的死亡率被高估,許多保險公司是採用「死差益」來填補「利差損」,對此,逢甲大學財務工程與精算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陳彥志博士表示:「這就像損害了A的利益,來填補B的缺口,但保險公司應銷售公平定價的產品,保費精算本來就應該精算正確的價值。

  3. 2022年4月1日 · 20多年以前,大陸泰康人壽北京分公司部經理李靜莉是處長級的政府官員,適逢政府機構改革,面臨重新擇業的她看到保險業的發展前景,遂決定加入其中。 從公務員華麗轉身,壽險事業蒸蒸日上,李靜莉的成功吸引了身邊好友的關注,陸續有人找到她,並表示希望加入其團隊。 而李靜莉坦言,儘管從10多年前便開始增員,但直至近4~5年,她才真正開始專注於組織發展。 李靜莉專注於發展團隊之初,正值大陸保險業逐漸步入「人力大發展」的階段,不少團隊被人口紅利吸引,紛紛開始發展「人海戰略」。 對此她表示:「團隊大量招募低素質夥伴,或許在短期內能幫助團隊提高業績,但以這樣的方式獲得的業績並不長久。 此外,從長遠發展來看,無論是對夥伴本人還是團隊而言都不利。 」因此,對比團隊的人力指標,李靜莉更重視夥伴的素質及綜合能力。

  4. 2021年3月1日 · 1. 碎片化輸入,系統性累積. 顧名思義,碎片化學習就是指將「學習」這個完整、系統性的活動,變成不系統、零散的形式。 業務人員可以把系統的知識變得碎片化,分散在碎片時間學習,這樣一來碎片時間輸入的便是系統的知識。 曾有績優業務人員分享,自己習慣在碎片時間聽課程錄音,例如在晨起梳洗、上班路上等。 而對於重要的課程,她並不是在碎片時間聽一遍就結束,而是利用多個碎片時間反覆聽取,這樣不但能確保錄音課程的學習效果,每一次吸收還能帶來新的領悟。 2. 規劃完整的學習時間,用碎片時間輔助學習. 傳統的系統學習方法,要有整段的學習時間和固定的場所,而保險業務人員每天的工作節奏較為緊密,早上要開早會,早會結束要約訪客戶,下午完成幾個客戶拜訪,到了晚上筋疲力盡時,可能還要照顧家庭。

  5. 2022年7月1日 · 丁芬表示,成功的關鍵是「兩條腿走路,個人銷售和組織發展兩不誤。. 」起初她發展團隊的意願不強,把絕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個人業務上。. 2016年,她逐漸意識到,倘若僅發展個人業務,不但難以幫助更多人,而且壽險事業的生命長度亦有限。. 沉澱了2年後 ...

  6. 2019年3月1日 · 癲癇不是病,而是一種症狀,是大腦產生不正常的放電現象,最大特徵是許多民眾所熟知的肢體抽搐。 然而根據放電部位與個人體質不同,抽搐的部位、規模與時間長短都有所差異,通常僅有三十秒至一分鐘,甚至可能會造成數秒的意識空白。 根據衛福部統計處資料顯示,二 一七年臺灣共有4,873人罹患頑性(難治型)癲癇症。 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統計,二 一五年香港共計5,105人因癲癇入院,其中26人死亡。 在美國疾病管制局的統計中,二 一五年美國共計300萬名成人、47萬名孩童癲癇發作。 據臺灣癲癇醫學會網站資料指出,大約有60%的癲癇找不到原因,而其他找得到原因的癲癇最主要是因為腦部受傷,無論外傷或中風,致使腦部受到傷害,造成大腦異常放電。

  7. 2017年9月1日 · 1223. 二 一五年中國紅家族用四個月的時間,首次成功挑戰IDA百人團隊,二 一六的三月在海外總裁劉安林的協助下,集團公司董事長親自從北京來到香港的會展中心,為中國紅團隊進行授名、授旗的儀式,這一個支持的舉動,在中國人壽所有海內外保險代理人當中,產生巨大的迴響。 二 一六年一鼓作氣第二次拿下IDA百人團隊。 走過兩年確實不容易,但是從參與者到成為IDA百人團隊台上的分享者,全因為在三年前的杜拜IDA年會上,潘立紅有感於在香港陸續有IDA百人團隊的誕生,她身為中國人壽(海外)區域執行總監,認為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於是給自己團隊訂下一個目標——IDA百人,從此團隊有共同的語言、思維,共同的行為方式,因為有了共同的目標,再做大的同時邁向做強、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