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2日 · 新譯廣論. 【如是若由染污無明薩迦耶見,他自在轉,三門作行殺等不善,集非福業。 若行捨施守護戒等欲界善法,是集褔業。 若修靜慮無色地攝奢摩他等,是為集諸不動業。 因此,若受「染汙無明」和「壞聚見」影響,而以身、語、意三門從事殺生等不善法,便是集「非福業」。 實行佈施、守護戒律等欲界善法,便是集「福業」。 修習「色界」或「無色界」靜慮三摩地境的奢摩他(止),便是集「不動業」。 【若爾於三有中一切盛事,見為過患,希求解脫欲樂,發起修眾善業,又於無我義如理觀察慧相應思諸善淨業,是否集諦生死因耶? (問:)如果已看見三有一切世間圓滿盛事的過患,且為求解脫的願欲激發,那是否能產生大量善業? 還有,這種與如理觀察無我意義之慧相應的善「思業」,又是不是生死輪回之因的「集諦」呢?

  2. 2020年9月14日 · 增長業因欲求不同,可以分為二種:一種是為「樂受」而集的業;另一種是為「捨受」而集的業。 「為樂受而集的業」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為了追求受用外在色、聲等欲塵所生的各種欲樂而造集的業;另一種是厭捨外樂、為求禪定所生樂受而造集的業。 初復有二,一正緣未死以前現法樂故,造非福業。 二正緣來世諸欲樂故,增長福業。 正緣定生樂受者,謂集能生第三靜慮,下至初禪諸不動業。

  3. 《入行論》中精進的修法有三種特點: ① 易理解,即詞句容易理解; ② 便於修,指所說法義容易憶念受持; ③ 最圓滿,即修習的方法最為完善。 本論主要按寂天菩薩的教授宣說引生精進的方便,此外雖也引用了其他論典,但都是作為前者的補充。 此中分四: ① 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② 修順緣護助資糧; ③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 ④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這四支的次第是決定的,即先修前兩支——捨離障緣、修順緣,依此而正發精進是第三支,由修精進而身心堪能是第四支。 日常發師開示. 一開始,要先把障礙拿掉,然後順緣,做到這兩點之後,再根據這個去策發精進,有這樣的精進,就能夠成就我們要的一切事情。 現在依次說明:第一、先捨離障礙,也就是去除違緣。

  4. 2021年2月20日 · 木一、思惟業果能引發勝解的理由. 諸論又說信為欲依,以從二種深忍之信,能引取捨二種欲故。. “深忍信”:深深忍可於心而無法動搖的信心,也叫勝解信。. 諸論典中除了說“欲為進依”之外,還說“信為欲依”,即由對黑白業果的深忍信,能引生取捨兩種 ...

  5. 2020年9月7日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173-2 173頁3行-174頁6行. 日常法師淺釋. ※﹝第二、彼集業之理分二:①正明所集之業,①如何集業之理。. 初中分二:①思業,①思已業。. 今初﹞. 第一個是說業的自性是什麼。. 業就是一種造作,在經論上面有這樣的解說 ...

  6. 2020年9月6日 · 是故造集能引生死業者,謂住大乘加行道上品,世第一法以下,一切異生。. 正如《瑜伽師地論》所說「預流」和「一來」不會認同我執並要把它斷除,就像強者制伏弱者一般。. 所以,處於「大乘加行道上品世第一法」以下的一切異生凡夫,皆會集能引致輪回 ...

  7. 2012年12月9日在 台北小巨蛋 舉辦的「崇德厚福‧百代薪傳」大型感恩活動,猶如天人共同在檢視、驗證 崇德 道場的真正實力,而我們展現了 前人老 駐世時所倡導的五大原動力:「向心力、結合力、推動力、凝聚力、團結力」。. 使這場活動超乎想像的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