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26日 · 電影中等待被救. 及至上世紀60年代初,香港水上人家經荷里活電影《蘇絲黃的世界The World of Suzie Wong》所建構的國際形象,則更見深入民心。 電影從東方主義角度將水上人定格為愚昧落後骯髒無禮等待被拯救的低下階層凸顯白人居高臨下的優越感數年後易文執導的國泰電影水上人家The Boat Girl》(1967),正按這形象塑造了陳曼玲主演的水上少女蘭蘭,拯救者則改為陳厚主演的富家子弟喬建華,活現了灰故娘的浪漫愛情故事。 雖然何紫於上世紀70年代寫過《水上人家》一文,描寫了爽直硬朗的女孩「大力娣」的尋父故事,跟舒巷城一樣充滿人文精神,但這只是單篇兒童文學作品,孤掌難鳴,絕對不敵香港電影及後幾十年以來,將漁村置於避難匿藏或黑幫槍戰的定位。

  2. 2017年3月23日 · 2017-03-23. 柔弱外表的周貴錄,棄白領落地盤愈戰愈勇成為本地持牌女喉匠。 莊禮傑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莊禮傑) 周貴錄(Holly),本地持牌喉匠,人不可以貌相,看其柔弱外表以為是白領儷人,然而在過程中Holly經過千錘百煉,6年間半工讀並以優異成續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及後考取喉匠資格時面對體力挑戰,在被看淡情況下未言放棄最終成功。 Holly的堅毅令她成為本地罕見的女性喉匠。 現年27歲的Holly早年中學畢業後於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修讀屋宇裝備,畢業後進入一工程顧問公司做排水設計,及後轉職工程公司,因公司負責高鐵水喉項目,機緣巧合下與喉結下不解之緣。

  3. 2021年6月10日 · 2021-06-10. 屯門裁判法院裁判官佳麗在處理涉修例風波案件時,有多宗判案惹爭議被投訴態度偏頗,雖然總裁判官認為針對水官的投訴不成立,但水官經手的兩宗輕判案件,經律政司上訴後,被上訴庭裁定判刑上犯了原則錯誤,並改判刑罰。 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佳麗稱讚一名少年被告「滿腔熱誠」及「優秀嘅細路」,被上訴庭批評其評價有失中肯。 15歲少年於2020年1月8日在元朗朗晴居對開街頭投擲3枚汽油彈,於去年5月承認縱火及管有物品意圖損壞財產兩罪。 裁判官佳麗在原審判刑時竟稱被告為「滿腔熱誠」及「優秀嘅細路」,判其18個月感化令。 律政司其後提出上訴,同年9月獲上訴庭改判入勞教中心。 屢被上訴庭批犯原則錯誤.

  4. 2012年6月15日 · 醫護術語分為兩大類,學護在學期間通常會學懂第一類,就是由英文用語簡化而成的縮寫。 不少英文醫學用語字詞深奧冗長,為方便醫護員習慣使用英文字首作縮寫通傳,比方說「DM」其實是指「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A & E」是指「急症室 (Accident and Emergency)」等。 不少醫學用字源於拉丁文,縮寫源自拉丁文詞語,像「qd」解作每日一次 (quaque die)、「bd」是每日兩次 (bis in die)、「ac」是飯前 (ante cibum)等,很多同學一直猜測這些縮寫全寫是甚麼呢? 前輩富創意 護士代代傳. 第二類術語較有趣,通常由前人發揮想像力及創意,創作新詞匯指稱醫學用品或流程,再由護士代代相傳。

  5. 2020年2月18日 · Barcelona coach's job hangs by a thread. 意味着該球會的教練即將被「炒」(解僱)。 但凡入院,院方會對無法或不宜進食的病人「吊鹽水」--將身體所需的液體及藥物注入體內,內地叫「打點滴」,以補充身體水分和營養。 早年,一般人的醫學常識不多,多會覺得需要「吊鹽水」的病人的病情應頗為嚴重,所以有人認為「吊鹽水」跟「吊命」基本上相同。 不說可能不知,近年國內人當有傷風感冒,到醫院求診時,多會被院方安排或主動要求「打點滴」,一般相信「打」後會令病情迅速緩和。 未去殼的稻子叫「稻穀」,可作為種植稻米的種子,廣東人叫「穀種」;有人用「穀種」來比喻以備不時之需的儲備金。 舊時,農民在收成後會留下一部分作「穀種」。

  6. 2018年1月9日 · 「疳積」,俗稱「生積」,常見於幼弱小兒,主要病徵是飲食反常、面黃肌瘦、腹部鼓脹、精神萎靡,所以做到精神萎靡就是「做到隻『生積仔』咁」,簡化之變成「做到隻『積』咁」。 有人認為「積(zik1)」的本字是「瘠」(文讀「zek3」,白讀「zik3」),只是讀時變調而已。 「瘠」者,瘦弱疲憊也;所以做到很疲勞就是「做到隻『瘠』咁」,可「瘠」不是「名詞」! 那位公認的文字學者則認為「積」的正字是「毄」。 據文獻,「毄」有打擊、勤苦用力之意,而「做到隻『毄』咁」就有「操勞」之意。 查「毄」讀「吃」,怎麼音變也轉不了「積」的讀音來,更何況給出的是個「動詞」,這教筆者如何「收貨」呢?

  7. 2019年11月18日 ·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日於網誌講解,如何引入活化水體設施,為公眾提供高質素的公共空間,加強河道與社區的連繫,令河道與周邊環境融合,推動親及近水文化。 他並指出,渠務署挑選了大圍明渠、佐敦明渠及火炭明渠,活化為具備多重功能的優美河道。 黃偉綸表示,雖然近日社會氣氛緊張,但政府致力改善民生的決心並沒有改變,近年完成多個河道改善工程,例如西貢蠔涌河、大埔林村河上游、啟德河等,其中啟德河更成為市區第一條「綠化河道走廊」,不但美化環境,亦令河溪生態變得多元化,效果理想。 「翠屏河」工程最快2020年展開. 渠務署會以「易行九龍東」的理念,把觀塘敬業街明渠活化成「翠屏河」,提升排洪能力的同時,在河畔建造行人通道、跨河行人通道和園景平台,加強沿河與周邊範圍的連繫,視乎撥款進度,工程最快於2020年初展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