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25日 · 1. 在子女年輕時就把財產給予他們. 如果有子女,「零遺產計劃」中應該考慮幾多歲把財產分給他們,及分配多少,並且確保在子女們最需要的時間給予他們。 當自己年齡漸長,子女也會變老,例如自己80多歲時,子女已經50歲或60歲,可能已經度過了人生最艱難的時刻,他們自己也可能已經累積到一定財產,這個時候再給予他們一大筆遺產,意義沒有那麼大。 根據書中引述聯邦儲備委員會調查發現,任何收入人群,將財產傳承給下一代人大多數會選擇在繼承人60歲左右。 事實上,一個人從贈予禮物中獲得快樂最多的是在30歲左右,隨著年齡增長,將金錢轉化為愉快體驗的能力會減弱,這也是所謂的「金錢效用」。 書中提到,將錢贈予子女最佳的時間是在他們25歲至35歲之間,太遲無法產生大影響,太早容易浪費錢。

  2. 2024年2月22日 · 61歲的Dave Segars是一名工程企業家,長期投資大型科技股,甚至在谷歌IPO時買入谷歌—— 但最開始,他並不願意投資英偉達。 Segars過去曾購買過英偉達,但那一次他蒙受了虧損。 然而,在觀看Jim Cramer在CNBC的「Mad Money」欄目中討論該公司後,他終於在2017年購買英偉達股票,並在2023年底又購買了價值約2.5萬美元(約19.5萬元)的英偉達股票。 「説實話,我真的不敢相信股價會漲的這麼高。 」Segars對英偉達的表現至今仍覺不可思議。 點擊圖片放大. 信徒3號:分析師親歷暴跌 堅信前景終迎春天. 39歲的金融分析師Alex Labarre同樣也在因英偉達「折戟」,不同的是,他在當即選擇相信英偉達的前景——最後他迎來了春天。

  3. 2023年8月15日 · 美國知名價值投資者、自稱為「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徒弟的蓋伊‧斯皮爾(Guy Spier)最近一次接受傳媒採訪時表示,自己沒有持有英偉達(Nvidia,美:NVDA)的股票,也不打算投資這家芯片製造商,主要因為是現在估值太高,更勸投資人遠離它。 「我們不想要那些最好的股票,因為它們某種程度上沒有增長空間......就英偉達而言,估值就高得令人流鼻血。 對我來說,這意味著要遠離。 」Guy Spier更強調價格很重要,認為「並不總是最快的馬最適合押注」。 今年以來,英偉達已累升1.99倍;在科技股顯著反彈之情況下,隔晚英偉達再升7.09%。 勸退勿沾手英偉達 稱僅持美光.

  4. 2023年10月17日 · 我的生活不會更加幸福...... 如果我擁有六至八棟樓或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情況(反而)會變差。 研究:愈有錢並非愈幸福. 巴菲特的「知足論」或有根據。 今年3月,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發表 一項研究 ,調查團隊利用先前研究的兩個資料集發現,收入增加的確同幸福感上升相關,但僅止於100,000美元水平。 衡量成功的標準不是你能得到的 而是你能給予的. Mitzi Perdue認為,她的財富是一個機構,而她只是這機構的管家。 此番觀念受到家教與成長經歷啟發,Perdue雙親很早就教導她,一個人的身份是透過他們的服務、而不是他們的消費而形成。 她已故丈夫Frank Purdue的家人也遵循此理念。

  5. 2020年12月18日 · 「輸錢皆因贏錢起,因為你曾經贏過錢,你有信心在該件事上贏更多錢,所以亦令自己輸了錢。 【行山變買樓! 黎諾懿分享首次置業經歷 嘆港樓價高難上車: 按此 】 投資輸近百萬經歷 成裝備自己契機. 損手經歷讓黎諾懿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之後加緊學習投資知識,他認為「每個地方都可以賺到錢,但視乎你對事情的認知有多少。 你認知愈多,賺錢能力愈高。 」此後投資前,他都會先了解投資產品及公司的背景。 黎諾懿指,不少人投資產品時只著眼風險高低,卻未有了解當中的成份;他認為知道所投資的基金如何組成,便可因應市況而改變投資策略。 隨着歲數增長,黎諾懿近年投資態度亦愈趨謹慎,以投資債券、基金為主,因為回報率較高但風險較低。 點擊圖片放大. +3. 收息VS升值? 轉投科技股有得解.

  6. 2024年1月17日 · 美國硬著陸. 摩根士丹利策略師Matthew Hornbach 認為,美國財政政策加劇了貨幣政策長期且多變的 滯後推遲了本應在2023年開始的美國經濟衰退2024年衰退來臨時其程度又會加劇促使美國聯儲局聯邦利率迅速恢復中性富蘭克林鄧普頓首席投資策略師Stephen Dover 則稱2024年的一個重大意外可能是長期停滯」(secular stagnation)回歸,這是2010年代美國以至全球經濟增長的特點,屬增長速度停滯和低通脹的結果,同時名義利率(nominal interest)又回到極低水平。 2. 美聯儲減息8次 以鎖定軟著陸.

  7. 緊貼最新理財投資資訊,如:息口走勢、收息產品、綠色投資、基金、強積金、ETF、股票、藍籌股、外匯、黃金、商品、債券、保險等資訊,同時因應人生不同階段的財務目標,以個案形式,由理財專家分享個人財富管理和增值的實用指南,為退休做好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