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日 · 「利率」一直是臺灣壽險業經營上相當關鍵的變數,目前整個產業所面臨問題的核心,與2002年前後市場利率大幅降低,並長期持續維持低利率有高度相關,保險公司為填補過往利差損,經營主軸改為重利差益而輕死費差的營運架構,當壽險業開始習慣長期低利率的環境時,在2022年美國聯準會啟動暴力升息後,立刻讓保險公司學到利率波動可以帶來的巨大經營風險,也讓業者對利率的敏感度和警覺度大幅提升,對資產負債管理的看法也有了重大的轉變。 在過去低利率環境,利差損主要因為是銷售利率保證過高的商品,保險公司策略就是透過更多海外長期投資收益,弭補高利保單所造成的利差損失,但是這樣的經營脈絡是奠基在低利率持續且利率相對在比較穩定的環境假設下。

  2. 2023年11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3 年 11 月 1 日. 0. 407. 隨環境變遷,市場上對財務顧問的需求將會愈大,且保險是財務規劃的基礎,若保險業務員能以財務顧問師為目標、以提供客戶全方位財務規劃為專業核心,將為自己創造不可或缺的價值。 「面對現在的客戶,財務顧問需要有更高的能量與更多的技能。 」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IARFC)主席Barry L. Dayley在42年的財務顧問職業生涯中,歷經3個不同的世代,每當世代轉變時,都會存在新舊交替的關鍵轉折期,而他認為現在正處在關鍵轉折期中,有3點值得關注:

  3. 2023年7月1日 · 937. 今年38歲的南山人壽元通訊處處經理高翊紘,談及對Z世代的特質和領導時坦言:「這不是一個很容易的課題,因為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年份,就將族群的特質隔開。 」在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元通訊處,世代間的性格就好比光譜般,既有世代融合的特質、也有各自獨特之處。 在元通訊處,夥伴年齡恰好交界於Y世代(1980年後出生)和Z世代(1997年後出生)間,換算成年齡,夥伴年紀皆約莫落在20、30歲。 而在通訊處裡最年長的高翊紘處經理,就像大家的兄長般地照顧通訊處的年輕夥伴。 問起高翊紘,Y世代和Z世代之間,究竟有哪些共通的特質? 又該如何與夥伴共同扶持、成長,才能打造出一個高向心力的團隊? 剖析雙世代特質,創造出合作與成長契機.

  4. 2024年3月1日 · 0. 《彭博社》在2019年曾報導,一座城市擁有3,000萬美元以上資產的富豪人數,臺北高居世界第8位,但普遍的的特性是低調;與此同時,瑞銀集團(簡稱UBS)臺灣區總經理陳允懋表示,客戶中有高達90%來自未上市公司;瑞士信貸(目前已被瑞銀集團收購)於2022年也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未來5年資產達100萬美元的高資產族群會增加4成,至於臺灣更是被預估到了2026年會增加9成,是趨近於翻倍的數字;再看UBS於2024年1月公布的《臺灣財富金字塔淨資產排行榜》,當中所謂的「準富裕層」高達960萬人,在在都顯示出未來臺灣高資產族群將愈來愈多。

  5. 2021年3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1 年 3 月 1 日. 0. 789. 在壽險業裡,達到「成交」這個目標是保險業務人員所共同追尋的,掌握成交過程中的細節,即能藉由細節之間的環環相扣,達到放大效益的功能,促成成交,提升業績力。 能夠掌握大局,為客戶確立方向及觀念極為重要,但俗話說魔鬼藏在細節裡,若能掌握細節,從微小細膩的層面著手,更是能夠大大打動客戶的心。 細節,往往是決定業務人員績優與否的關鍵. 南山人壽元通訊處區經理張修銘認為,業務是一份與人有密切接觸的工作,對箇中細節的重視程度,往往決定了準客戶是否願意向你購買保單。 舉例來說,若準客戶目前認識2~3位業務人員,而你比起其他業務人員更注重「禮節面」的細節,在客戶的心目中差異就顯現出來了。

  6. 2021年4月1日 · 2021 年 4 月 1 日. 0. 859. 現代科技對學習來說猶如一把雙面刃,如果運用得當,它帶來的便利性能讓學習效果翻倍;但若陷入誤區中,不但不能學有所得,還有可能帶來反效果。 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有一句千古流傳的詩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無論是對學子,還是已步入工作崗位的人而言,這句至理名言皆提醒著我們:在讀書、學習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也沒有順風船可駛,如果想在廣博的書山、學海中汲取更多更廣的知識,「勤奮」和「刻苦」是2個不可缺少的條件。 的確,自古以來,學習就是一件苦差事。 常言道:「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7. 2021年3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1 年 3 月 1 日. 0. 924. 在各式各樣的層面、領域上,許多事除了要掌握大局、大方向外,「重視細節」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項要素,若你掌握並實踐了細節,這將會是一個你可以超越其他人的關鍵點。 在壽險業上,若業務人員掌握了細節,就比其他較不注重細節的業務人員多一份機會,可能是多爭取一個銷售的機會、增員的機會等。 而無論在事業上達成多高的成就,過程皆是由一個又一個微小的細節所組成,對於細節是否重視或是能否實踐到位,皆會導致業務人員的成就是卓越抑或是平庸。 從「細化」事項中學「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