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 本期專欄我認為有一關鍵議題值得討論——「保險業是否該重新認識他的年輕客戶 」這是在數位金融時代,以及進入金融科技時代的當口,保險業者必須要重視的未來關鍵課題。 比較需要擔憂的是,目前金融業的經營者絕大多數都不是年輕人,他們距離年輕已有一段距離,過去他們在養成教育或是成為主管的過程中,面對的都是現在已經很成熟的客戶群體,再隨著成為主管,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也都是跟他們差不多的人。 就好比在職場中,30歲進入公司從基層開始做起、35歲當上了基層主管、40歲坐上了部門經理、45歲可能當上協理或副總經理,到了50歲時掌握了公司很多的決策權,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沒有換,共同決策者幾乎都是同一群人,但是面對的客戶卻是一直改變。 決策者看不到下一個世代的樣貌.

  2. 2024年2月1日 · 熱心社會公益. 透過6位終身會員的分享,更印證了「成功沒有奇蹟」, 期使從業人員都能夠向他們看齊,朝「典範」成功者更靠進一步。 更多內容請見以下連結: 榮譽是持續前行的重要推動力. 注重個人品牌打造,源自「先把自己做好」哲學. 非天資聰穎,依靠堅持、努力成就不凡. 因學習擴展眼界,在逆境中看見機遇.

  3. 2020年8月1日 · 洛克斐勒家族傳承有4大策略: 1. 不保留家族企業. 自標準石油被拆分為多家上市公司,洛克斐勒家族利用管理良好的信託基金、股票、金融控股避免遭受金融危機衝擊,同時也可以避免因經營權、經營方式及受益權等產生的內部糾紛。 2. 透過慈善事業凝聚價值觀. 目前最大的3個基金會(洛克斐勒基金會、洛克斐勒兄弟基金會、大衛洛克斐勒基金會)擁有的資產總額超過50億美元,其他如芝加哥大學、當代藝術博物館、洛克斐勒大學等各類教育、醫療、藝術機構亦為洛克斐勒贊助,同時每位家族成員都被鼓勵參與慈善基金會,使洛克斐勒不只累積了好名聲,也同時獲得許多的社會人脈資源。 3. 定期舉辦家族會議. 洛克斐勒家族每年會召開2次家族會議,年滿21歲的成員都會受邀參加家族論壇。

  4. 2024年6月1日 · 成交保單能夠帶來實質收入、幫助客戶能得到重視與信任,綜合而言就能創造出自我價值,而這種自我價值與馬斯需求理論所說的心靈富足不謀而合。

  5. 2018年6月1日 · 成功團隊 成就首批雙百IDA,香港保誠保險卓越行政總區團隊的成功祕訣 文 盧美靜 照片 本刊照片、受訪者提供 IDA並非一個挑戰,而是一個邁向卓越的機會,成為IDA百人團隊是香港保誠保險卓越行政總區團隊的基本要求,將IDA的主題融合在團隊發展策略上,引導團隊朝著正確清晰的方向前進,讓團隊 ...

  6. 2018年3月1日 · 讓金融業者為了達成法遵要求,不得不提高法遵人員、治理、風險管理的成本,各種因素催生出監理科技(Regtech)一詞。 隨著監理沙盒機制的通過,很多人都把重心關注在——誰會進入沙盒? 多少人會進入沙盒? 進入沙盒要有什麼樣的條件? 這些問題可以明顯讓我們感受到金融業確實已進入了另一個階段。 過往談發展金融科技,想要怎麼做全憑公司意志,但接下來就與監理官有關係了,因為不管業者有多少的創意與想法,只要主管機關不點頭,創新也無法進行。 也就是說,不管金融科技如何發展,監理科技 (Regtech)勢必也得跟上腳步。 監理科技一詞本身有很多涵義,目前在定義上是各有各的解讀,本期專欄我想說清楚Regtech一詞的涵義,以及與我們有何切身相關? 監理科技的3種定義.

  7. 2019年10月1日 · 做保險,無論是為了養家餬口,為了心中的一腔熱血,又或者是為了人生的長遠規劃,最重要的都是績效,希望月月有人問保險,季季有人做保險。 但保險業務人員應該怎麼做,才能夠做到? 掌握可控元素,推動「平凡」夥伴業績進步. 大部分的保險業務人員都面臨業績起伏不定,收入忽高忽低,不知道如何自我管理,缺名單沒業績等問題;客戶不見不理,但是每個月都需要業績,沒有業績就沒有收入,遑論獲得更大的成功了。 人人都想成功,但成功的人卻沒有多少,張瀞心為此陷入了思考:明明無論是公司或者團隊,提供的學習與訓練都不曾缺少,增員活動也不曾少辦,為什麼業績與增員數量仍然是浮沉不定? 張瀞心認為,確實有許多主管都很優秀,但是這些優秀為什麼難以傳承給夥伴們,讓夥伴們變得一樣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