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提名美聯儲理事鮑威爾 (Jerome Powell)出任下屆美聯儲主席,預料經國會參議院投票通過後,可成為第16任聯儲局主席,接任明年2月任期屆滿的耶倫 (Janet Yellen)。 鮑威爾現年64歲,於聯儲局內屬中間偏鴿派,支持耶倫緩慢加息,若由他出任下屆主席,坊間相信貨幣政策可望較具連貫性,出現大逆轉機會微。 這將會是近40年來,首次有美國總統在首個任期時,沒有邀請時任聯儲局主席留任。 鮑威爾是否會繼續加息? 萬賢認為,鮑威爾上台後,在貨幣政策和資金監管兩方面,其政策導向和耶倫可能沒有太大差別。 因為根據報道援引經濟學家的觀點稱,鮑威爾既不是鷹派,也不是鴿派,而是中間路線的奉行者。 他上台後,大概會維持當前穩健的貨幣政策。

  2. MoneyHero比較金融產品、撰寫理財資訊、設計個人化體驗,助你洞悉底蘊,輕鬆找到最適合你的金融產品,更快達到理財目標。

  3. 2020年5月22日,中國全國人大開幕,當天宣布中央將在香港設立國安機構,將立香港國安法,由中央直接立法。 因此,股市又一度出現震動,但是,在大量美元湧入香港的情況之下,恒指很快收復失地。 下半年政經局勢展望. 展望2020年下半年估計特朗普會繼續狂印鈔票狂派鈔票2020年是美國總統選舉年美國經濟差特朗普就難以連任而股市正是經濟的晴雨表一定要想盡辦法力托。 特朗普托高美股,港股自然也得益,美國印鈔票,也一定有美元鈔票流入香港市場,炒起港股,甚至炒起香港的樓價。 中美關係表面上變壞, 但是,在美國選舉年,估計特朗普不會有大動作,2018年中美貿易戰的結果已經顯示特朗普最終不得不議和,簽署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

    • 量化寬鬆是甚麼?
    • 美國聯儲局量化寬鬆措施
    • 量化寬鬆的後果
    • 量化寬鬆對全球經濟影響
    • Qe後可選擇買甚麼?

    量化寬鬆是國家非常規貨幣政策的一種,主要是由中央銀行(或貨幣管理部門)透過公開市場操作,以金錢買入債券、證券(即股票)甚至房貸等資產,讓企業的資金增加;由於企業會將資金存入銀行,這便間接令市面上的商業銀行資金增加,將流動性(錢)由中央銀行的體系,注入至外部銀行體系。換言之是間接增加市面流通的貨幣,因此被視為間接「印銀紙」。

    美國聯儲局於本港時間2022年6月16日凌晨公佈最新議息結果,加息0.75厘,是自1994年以來最大加幅,聯邦基金利率升至介乎1.5至1.75厘範圍。聯儲局主席鮑威爾 (Jerome Powell)指由於通脹過高,所以決定加息0.75厘,預示7月可能加息0.5厘或0.75厘,但強調0.75厘的加幅不會成為常態。 鮑威爾預期,至2022年夏季末,聯邦基金利率將升至2厘以上,3厘以下,至2022年底升至3至3.5厘。聯儲局預測,2022年底利率中位數為3.4厘,至2023年底上調至3.8厘,2024年開始減息,到2024年底下調至3.4厘。

    量化寬鬆措施可以直接有效地刺激經濟,很多時都有直接快速的效果,例如直接導致資產價格增加,形成股樓皆升的局面;熱錢增加亦可以帶動投資及消費,有間接振興經濟的作用。 不過,QE所帶來的後續問題亦不少,首先若經濟活動未能配合,最直接的問題是令貨幣貶值,引發通脹甚至貧富懸殊加劇;而熱錢充斥市場,貸款增加,資金流向股市樓市,若QE持續多年,長遠會形成資產泡沫的問題。另外,由於QE前提是在利率接近零的時候推出,利率或會進一步向下,甚至出現負利率情況,簡單而言是放在銀行的錢會減少。

    美國2009年QE

    2008年美國爆發的金融海嘯,使到大量的資產貶值,財富大量蒸發,於是出現了2009年3月的量化寬鬆。簡單而言,量化寬鬆令市場大量增加貨幣並湧入市場,購買各種各樣的資產,於是資產升值,已蒸發的財富不但還原了,甚至增加。 資產貶值、財富蒸發使大量企業、個人破產,結果是銀行及保險公司也會受拖累而破產。可以想像,一旦所有的銀行及保險公司破產,全球經濟會如何?銀行欠缺資金,一定會向所有的企業與個人追收貸款,結果是企業與個人破產;銀行與保險公司一旦破產,存款於銀行、買了數十年的保險,所繳交的保險費也將化為烏有。 因此,2009年的量化寬鬆的確挽救了當時的全球經濟,這就是量化寬鬆帶來的正面經濟影響。很快的,全球經濟在金融海嘯重挫之後復甦。

    資產升值卻加劇貧富懸殊

    當年,西方國家在推出量化寬鬆政策的同時,並沒有推出財政政策。也就是說,政府並沒有刻意增加開支,讓更多人得到工作,而只是將量化寬鬆所創造出來的金錢注入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使到金融資產、房地產資產升值,但是一般人並沒有增加收入。結果是擁有金融資產、房地產資產的人因資產升值而變得更有錢,沒有資產的貧民依然一無所有,社會的貧富距離擴大,這是當年量化寬鬆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

    貨幣政策 + 財政政策

    中國的情況比較特殊,中國早在美國推出量化寬鬆政策之前,就在2008年10月推出「4萬億基建」。「4萬億基建」就是財政政策,政府投入4萬億人民幣,聘用大量的人參與基建,於是這批人有了收入,就有消費,消費增加就出現通脹。當然,中國的「4萬億基建」,錢也是由人民銀行創造出來,與美國的量化寬鬆異曲同工,分別是美國純粹以貨幣政策的量化寬鬆來處理問題,中國則雙管齊下,貨幣政策再加財政政策。 量化寬鬆創造了大量貨幣,這些貨幣很自然地投入金融市場,於是股價回升,特別是金融股,因為銀行與保險公司是屬於「大得不能倒」的企業,因此成為美國政府及西方國家重點量寬的對象。當時,包括美國、英國這些老牌傳統的資本主義國家,也一度出現政府因為大量購買金融股股票,而使到政府竟然成了這些金融企業的大股東,被傳媒視為走向「社會主義」。 不過,數年之後美國經濟復甦,股價回升並創新高,美國政府也決定將當年買入的股票,以市價於市場售出。有趣的是,美國政府這一買一賣之間還賺了大錢,正是符合低買高賣的基本投資原則。股神巴菲特更早在美國政府推出量化寬鬆政策之前就入市買股票,特別是金融股,成了大贏家。 相關閱讀:經濟差買咩好?逆市...

    股市

    從這個角度來看,投資策略也得做全球性的考慮,那些可以復工但沒有訂單的企業,盈利依然會受打擊。不過,由於量寬使到利率降至零,因此對固定收益的企業,如公用事業股,就有投資收息的價值。此外,疫情使到更多人上網,網購、網遊、雲端服務、5G……等等的新經濟股也備受重視,反彈力度最強。

    匯市

    美國量寬使到美元供應增加,其中一部分美元就流入香港買港元,原因之一是港元的利率並不像美元那樣跌至零。港元與美元之間存在約1厘息差,借美元買港元成了利差交易,這使到港元兌美元升值至香港金管局規定的強方兌換保證水平,逼使金管局大量入市買美元,向市場投入港元,金管局投入的港元,估計一部分也會流入股市。

    樓市

    資金會不會也流入樓市?也許會,但應該不多,畢竟這些錢屬於熱錢,熱錢來去都很快,不該對資金長期積壓的樓市有興趣。不過無論如何,市場錢多,股市反彈也會導致樓價反彈。但是值得留意的是:疫情使到人們的收入減少,收入多租金自然下跌,租金下跌也會對樓價造成壓力。 相關閱讀:投資交叉點!買樓定買股票? 撰文:曾淵滄、MoneyHero團隊 MoneyHero或本網站關於證券、投資、稅務,會計或法律意見的內容,都不會構成任何買賣投資要約、招攬、建議或意見,亦不涉及任何公司、證券或基金的產品代言、推許或贊助。MoneyHero.com.hk之內容僅屬一般參考,並非個人化的投資建議,也不構成買賣證券的誘因。 MoneyHero Global Limited及/或其分支機構不能,亦不會對任何資訊、特定投資項目之回報與可持續性,或資料來源的潛在價值,作出評估、驗證或保證其適當性、準確性或完整性。MoneyHero.com.hk可能透過本網站所提及的品牌或服務收取報酬。 延伸閱讀︰【投資入門攻略】新手投資理財前必睇教學 延伸閱讀:【股票板塊】一文了解咩係藍籌、ETF、收息股同新經濟股! 延伸閱讀:【股票開...

  4. 此法案在2020年12月由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簽署規定在美國交易所上市的外國公司若連續三年未能通過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 (PCAOB) 的審計要求,否則禁止在美國任何交易所上市。 雖然此法案適用於所有外國公司,但針對對象主要為中國企業,因為中國一直以「國家機密」為由,限制國內企業的審計底稿流出至境外人士或機構。 未能符合的公司最早將於2024年除牌,事件再度引發中概股退市憂慮,相關股份一度急跌。 此外,在2020年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後,新浪 (SINA)、聚美優品 (JMEI)和58同城 (WUBA)等相繼自美股市場退市。

  5. MoneyHero團隊. 最後更新於 27 三月, 2024. 定期存款 提早取出會否罰息或收取手續費? MoneyHero 為你解構滙豐、Mox、中銀及恒生等各大銀行取消定期存款時的罰息及手續費,助你作出最明智的投資決定。 一按即到相關段落: 提取定期存款手續費 | 提取定期存款例子 | 各大銀行提取定存政策 |Mox|Citibank|信銀國際|中銀香港|滙豐銀行|恒生銀行|星展銀行|ZA Bank. 為何要提早取出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 因利率普遍較 活期存款 高,且風險較其他投資選項低,一向為坊間的熱門投資選項之一。 但由於定期存款會在特定時間內鎖定存戶的資金,影響資金流動性,存戶一旦在存款期內急需資金應急,或需要向銀行申請提早取出定期存款。

  6. 美股ETF愈來愈受香港投資者歡迎,雖然香港是全球主要交易所之一,但由於本港股票市場過往奉行「同股同權」的監管原則,故大部分發展迅速的創科企業並未有選擇在港上市,但隨著移動互聯網風行全球,創新科技的概念亦在全球熱炒,股民紛紛到美股市場乘此潮流,即睇 MoneyHero 介紹美股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