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法國 電影 導演

      • 羅拔·布烈遜 ( Robert Bresson ,1901年9月25日—1999年12月18日)是一位 法國 電影 導演 ,出生於 多姆山省 布羅蒙拉莫特 ,不屬於任何運動、無法歸類的導演,但對於電影發展有着相當重要的影響。
      zh.wikipedia.org/zh-hk/羅伯特·布列松
  1. 羅拔·布烈遜 ( Robert Bresson ,1901年9月25日—1999年12月18日)是一位 法國 電影 導演 ,出生於 多姆山省 布羅蒙拉莫特 ,不屬於任何運動、無法歸類的導演,但對於電影發展有着相當重要的影響。 生平 [ 編輯] 羅拔布烈遜早年曾學習 繪畫 , 二次大戰 時成為戰俘一年,其間接觸了 電影膠卷 ,引發其對 電影 之興趣。 1943年執導第一部長片《 罪惡天使 (法語:Les Anges du péché) 》。

  2. 2019年5月30日 · 香港影評庫. 首頁簡介作者. 借動物眼睛看蒼天萬物 布烈遜的電影藝術. 搜尋. Google. 法國人對眞實有一種異乎尋常的執着安德烈巴贊推崇單鏡頭因爲它對眞實有更大的包容性伊力盧馬堅拒在他的電影裏採用任何形式的特技效果而羅拔布烈遜的藝術風格也是建基於他對眞實的追求布烈遜不喜歡用來自舞台的職業演員因爲他們必然帶着很多固有的觀念與規矩來演繹角色基本上他反對演戲。 一張張諱莫如深的臉. 他稱演員爲模特兒,一如畫家,他需要的是模特兒的面孔與肢體。 透過鏡頭,一張目無表情的面孔可以呈現出人的靈魂深處最眞實的某些東西,如西方繪畫傳統裏的人物肖像。

  3. 布烈遜的電影就有這個吊詭貌看紀實不帶情感但角色卻滿是內心激情,《鄉村牧師日記》(1951聖女貞德的審判》(1962對宗教都有近乎浪漫熱忱,《死囚逃生記主角的逃獄渴望如斯巨大,《扒手》(1959偷東西的衝動難以遏止

  4. 法國名導演羅拔布烈遜 (Robert Bresson)是最受歐洲影壇尊重的其中一位電影大師作品追求精神的超越對白動作情節都以最簡潔的形式表達點到即止卻是字字珠璣別樹一格。 一生作品只有十三部,卻部部經典。 就連尚盧‧高達新作《愛之頌》中也以布烈遜撰寫的《電影書寫扎記》中的金句做結局情節,為傳世的電影啟蒙。 由一九四三年憑長片《罪惡天使》獲法國電影大獎,到最後作品《錢》,他的拍攝風格簡約至上,精煉程度昇華至一格菲林都不浪費。 十齣經典作品包括《罪惡天使》、《錢》、《扒手》、《最後逃生》等,將於十一月十五至十七日及廿二至廿四日在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放映。

  5. 羅拔布烈遜19011999在影史裏是獨一無二的50年來只拍了13作你不難一眼認出他的作品。 他自創電影理論,寫下筆記並成《電影書寫札記》一書,法國新浪潮皆奉為圭臬。 布烈遜最初從事繪畫和攝影1933年才拍短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被關在德軍集中營18個月回國後拍了賣座首作罪惡天使》(1943),已被推許為天才作者。 他是極稀有的導演,很清楚自己想做什麼和怎樣去做,電影理論透徹精闢,塔可夫斯基惺惺相惜,說只有興趣看他和英瑪褒曼的作品,高達更說他在法國電影的地位有如音樂界的莫扎特。 「電影不是奇觀,那基本是風格……題材只是藉口。 感動觀眾令他們有所提昇的,是形式,不是內容。 」布烈遜的電影,情感都通過形式表達出來,他重視細節,愛以紀實或半紀實的形式重現現實。

  6. 羅拔布烈遜 (Robert Bresson, 1901年 9月25號 — 1999年 12月18號 )係一個 法國 導演 。 生平. 布烈遜拍 電影 前,讀過 哲學 ,學過 繪畫 。 [1] 佢1933年開始拍短片,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期間畀 納粹德軍 捉咗去 集中營 18個月,回國後喺1943年拍咗《罪惡天使》,從此聲名大噪,畀人讚佢係天才作者導演。 [2] 作品. 長片. 1943 罪惡天使 (Les Anges du péché) [3] 1945 布朗森林的情婦 (Les Dames du Bois de Boulogne) [4] 1951 鄉村牧師日記 (Journal d'un curé de campagne) [5]

  7. 2019年5月28日 · 首頁簡介作者. 二十世紀的藝術. 搜尋. Google. 電影是二十世紀的藝術,但隨着世紀的終結,人們對「藝術」這兩個字卻愈來愈敬而遠之。 有些人是壓根兒瞧不起這碼子事,他們容或粗暴,到底還是比較坦率直接。 有些人則是心虛偶而提起這個詞兒也總是帶着幾分歉意唯恐別人恥笑這是一個群眾大晒的年代隨着去年年底羅拔布烈遜的離逝剩下來仍然對電影這門藝術執迷不悟的大抵寥寥可數瑪歌史特勞普與丹妮惠麗這一對伴侶兼老拍檔毫無疑問屬於這個珍貴的稀有族類。 也許是年紀的關係,以前看他們的作品從來不若這回看《西西里亞》(Sicilia!,一九九九年)般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