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4月1日 · MIL46028//1. 胡碩勻.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國際及臺灣會計師、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 稅改新制—好記懶人包:. 1、營所稅自17%,調高至20%. 2、兩稅合一廢除,可扣抵稅額帳戶消失. 3、股利所得可合併或分離計稅 ...

  2. 2024年3月1日 · 441. 0. 《彭博社》在2019年曾報導,一座城市擁有3,000萬美元以上資產的富豪人數,臺北高居世界第8位,但普遍的的特性是低調;與此同時,瑞銀集團(簡稱UBS)臺灣區總經理陳允懋表示,客戶中有高達90%來自未上市公司;瑞士信貸(目前已被瑞銀集團收購)於2022年也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未來5年資產達100萬美元的高資產族群會增加4成,至於臺灣更是被預估到了2026年會增加9成,是趨近於翻倍的數字;再看UBS於2024年1月公布的《臺灣財富金字塔淨資產排行榜》,當中所謂的「準富裕層」高達960萬人,在在都顯示出未來臺灣高資產族群將愈來愈多。

  3. 2018年10月1日 · 在稅務上有什麼規定? 是否需要課稅? 如何課稅? 二 一七年有一則新聞標題是稅率嚇死人浩鼎員工成賣身奴」,當時由於大家對解盲結果抱著希望因此很少人出脫股票而後解盲結果未達預期股價下跌浩鼎陷入空前風暴。 在禿鷹和政治角力戰中,股價持續下修,即使那時的價位還有價差,但有不少員工基於維護公司下,仍堅持長期持有信念,只是這一個力挺公司的結果,換來卻是一張天文數字的扣繳憑單。 由於國稅局是以二 一六年一月八日均價約700元左右價位為基準,扣除浩鼎員工認購價248元計算,認定員工每張股票賺了40幾元,在平均每一位員工都需繳交400萬、500萬元所得稅下,讓浩鼎員工大為崩潰,自嘲是賣身奴,紛紛提出申請再議,籲請主管機關盡速修改如此荒唐的稅法。 技術入股課稅.

  4. 2022年3月1日 · 12677. 胡碩勻.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臺灣與英國國際會計師CPA 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著有《節稅的布局》及《重複的力量》 2022年初有則新聞,根據證交所公告,「航海王」之一的長榮大股東張國華與其配偶,於今年初申報轉讓20萬6,900張持股,信託給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財產專戶,轉讓市值高達290億8,000萬元。 市場人士推測,這是否跟節稅規劃與財產保全及傳承有關? 由於信託財產具有獨立性,設計得好亦有節稅的效果,於是便有財經媒體來採訪諮詢我,到底為什麼股票信託能節稅,以及大概能節省多少稅金? 信託 & 贈與稅. 契約信託依信託利益是否歸屬於委託人本身,可分為自益信託及他益信託:

  5. 2019年9月1日 · 1173. 彭金隆.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根據資誠PwC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CSFI)所發布「全球保險業風險調查報告」,調查發現科技風險、網路風險、變革管理、監管風險及投資績效,為全球保險業受訪者點名的前5大風險。 至於臺灣保險業受訪者點名的前5大風險,依序為投資績效、利率、管理品質、總體經濟、有保證收益的產品。 低利率的環境及保險公司對投資績效、保證收益產品和產業整體獲利能力所帶來的影響,使臺灣保險業者不敢掉以輕心。 這樣的報告結果顯示一點也不令人意外,臺灣保險業早期所面臨的風險大多都是保險風險與作業風險,所謂保險風險即為誤判損失的發生率,而作業風險則是人為舞弊或失誤所造成的風險。

  6. 2018年1月1日 · 2245. 胡碩勻. 國際與臺灣會計師CPA/CFP/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 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 金融商品五花八門,所面臨的稅務議題也各不相同,投資人於投資時,應多注意相關稅賦議題,以利投資人盡早規劃稅務成本。 上一期於《Advisers財務顧問》344期,介紹了臺灣民眾喜愛投資的「基金」及「股票」以個人或企業持有時的課稅方式,本期將再舉幾項金融商品做介紹。 1.何謂「KY股」? 原名為F股(代表外國發行人Foreign Issuers,取開頭第一個英文字母F),於二 一六年六月二十七日起,臺灣證券交易所對於外國企業來臺上市,不再以開頭「F」來代表,而是以公司名稱後面加上註冊地。

  7. 2019年4月1日 · - 2019 年 4 月 1 日. 0. 1083. 阿里巴巴電子商務集團創辦人馬雲曾說:「很多人輸在新事物而失去競爭力,因為第一:看不見、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以及第四:來不及」。 在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FinTech金融科技,以及InsurTech保險科技已是國際趨勢。 中國人壽誠山通訊處高級處經理簡聰穎認為,在這樣的趨勢下,壽險團隊與業務人員應積極面對與學習新事物,正面迎接挑戰。 保險業務人員的成長路線圖. 簡聰穎指出,目前有3種力量正在改變以往的金融生態,那就是客戶、科技及法規。 客戶因為使用習慣的改變,而大數據、AI人工智能、AR擴增實境等科技的發展也被運用在金融分析上,且不斷祭出的法規也正逐漸改變金融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