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17日 · 國際戶外音樂及藝術節 Clockenflap受疫情影響,停辧三年,今年宣布回歸,將於3月3至5日(星期五至日)於中環海濱舉行。. Clockenflap過往的line-up邀請到不少國際班霸來港演出,備受矚目。. 早前公布首輪表演單位,已經引起樂迷熱話,包括首度來港的英國 ...

  2. 2021年2月22日 · 周耀恩. 手上的這一個橙,沒有打上蠟,皮也有一點花,看似不甚吸引;但只要掰開果皮,鮮活的橙香迅即撲鼻而來,咬一口果肉,汁豐,果甜,比新奇士有「橙味」得多。 這個橙不平凡,有來頭的,名叫「和橙」。 橙來自湖南的一個農莊,莊主卻是一位香港人——李道德先生。 今天做務農者難,「半途出家」更是難上加難;但仍有人年過半百,放膽一試,走入果園學種橙。 在湖南,有一片遼闊的橙園,橙橙綠綠的,有農夫在葉和樹梢中探身除草和觀察。 那裏是半生經營塑膠工廠李道德先生的農莊,成為種橙者,原因都是老掉牙的故事——一個勞碌半生的男人,因為一次長達十個月的慈善長征,旅途中一刻感悟,令他改寫下半生。 +1. 種橙者言.

    • CNYHKD=X1
    • CNYHKD=X2
    • CNYHKD=X3
    • CNYHKD=X4
    • CNYHKD=X5
  3. 2023年5月29日 · 香港大會堂於一九六二年建成,擁抱其時流行的現代主義建築風格,是香港首個開放予本地市民享用的複合式公共設施,包含了多個藝文場地如音樂廳、圖書館、劇院,以及婚姻登記處、宴會廳等,「因此這裏的美食也要夠『複合』! 招牌沙嗲牛煲仔麵配炒蛋及多士//即是我們熟悉不過的早餐B,不過店家在做法及擺盤均講究,例如沙嗲汁用潮州沙茶醬,及馬來西亞沙嗲混合調成,香濃兼有,並且堅持用能保溫的砂煲盛載,凸顯地道風情。 店子室內設計舒適優雅,偏廳格調更是雅緻,推薦坐在窗旁位置,一邊觀賞林蔭,一邊觀看牆上的畫作。 店方充分利用室內空間,在場內定期展出不同本地作家的作品。 頭炮是香港插畫家張兆文(Alan)、命名為「香港一遇一隅」的作品展。

    • CNYHKD=X1
    • CNYHKD=X2
    • CNYHKD=X3
    • CNYHKD=X4
    • CNYHKD=X5
  4. 2022年11月21日 · 「谷凹」是虛構的場所,但相信對於大部分香港人來說絕不陌生。 谷凹第一期落成於一九八二年,為長型大廈,邨內有地鋪、冬菇亭,巴士總站,三年後第二期完成,更有商場、街市,停車場的混合建築。 那些文具鋪、辦館、西醫、書報社、糧油雜貨等等,彷彿都能與讀者印象中某一區的屋邨面貌相連起來。 小說虛實交錯,書中所羅列的屋邨政策、城市發展更替則按真實紀錄,資料鉅細無遺得如同屋邨發展檔案庫,本地作家唐睿就形容此書為「百科全書式的長篇小說」。

  5. 2018年7月27日 · 梁文賢. 梁俊棋. 分享. 「卡式帶是黑膠殺手! 鄧漢深(James)確實是第一個如此堅決地站在卡式帶那一方的受訪者。 今年57歲的他,絕非空口講白話。 這位正宗音樂發燒友在1987年成立自家唱片行”Sam the Record Man”,主力發售「頭版」唱片。 多年來,他花了無數金錢及時間比較不同音樂載體的質素,一直尋找最接近歌手聲線的錄音版本。 2015年起,他在銅鑼灣的商廈設立全球首家私人的唱片博物館。 同一首歌曲,如Michael Jackson的《Billie Jean》,他聽唱片公司的母帶,再聽八軌磁帶、日版卡式帶、日版黑膠、歐美版卡式帶、歐美版黑膠等等,總之世上有的版本都買回來聽,再比較哪一個最靠近「原音」。

    • CNYHKD=X1
    • CNYHKD=X2
    • CNYHKD=X3
    • CNYHKD=X4
    • CNYHKD=X5
  6. 2023年10月30日 · 捱過疫情 跨過動盪 「周記」仝人 為港人寫日記 在離散都市下擔當最忠實的陪伴. 宜興茶壺 調和威士忌 拉表叔. 03. 2023.10.30. 「周記」最年輕成員「精甩尾」伍甄琪 八十後愛廣播劇 唔覺老土 渴望以聲音創造世界. 字裏人間 松田龍平 甄琪姐姐故事劇場. 04. 2023.10.30. 30、40、50後廣播人 朱雪梅X陳慕賢X李錦X何文光 追憶廣播劇黃金歲月 為播音奉獻一生. 夢工場 過戲癮 麗的呼聲. 05. 2023.10.30. 廣播之金剛 講足七十年 九十歲仍不言休 聲演「周老闆」不只是一份工. 警惡懲奸 第一代包公 周朝杰. 06. 2023.10.30. 數風雲人物 還看「周記」 「周記」風雲人物. 07. 2023.10.30.

  7. 2022年8月26日 · 分享. 著名作家張愛玲一生三度到港,最初是大學讀書時期,再來是遠赴美國的中途站,最後一次重訪,她心裏也知是訣別。 然而,在香港的歲月成為這位傳奇才女的重要寫作底蘊,事至今天,依然有新發現和考證。 今年,新書《緣起香港: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剛出版,由香港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系教授黃心村執筆,重新梳理香港與張愛玲的半生緣:「香港是她(張愛玲)流徙生涯裏關鍵的一環。 求學歲月 港大開放和澄明:張愛玲生逢其時. 黃心村研究二十世紀華語文學,曾撰寫《亂世書寫:張愛玲與淪陷時期上海文學及通俗文化》,今次出版新書,把研究範圍定在張愛玲與香港的淵源,其中尤其重視張愛玲於港大求學的經歷。 一九三九年,張愛玲入讀香港大學,短短兩年半,親歷港戰與淪陷,終未能在港大順利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