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15日 · 【1】禮. 先學〈論仁〉第3則. 論仁與禮關係,是儒家最關鍵觀念: (圖b) 仁指人與生俱來同情別人,不忍別人受傷害的人際關懷,禮是對行為的規範。 仁與禮的關係,在《論語‧陽貨》「宰我問三年之喪」的故事中,說得最清楚。 周禮規定,父母死後,子女須守喪三年,其間起居生活有嚴格限制,如不得為官,不得娛樂飲酒吃肉,穿粗衣麻布,不得婚嫁、生子,獨自搬到草棚住,睡在草蓆上……等等。 宰我問三年之喪. 學生宰我問孔子,父母之喪守三年太長,一年可以吧? 孔子反問:父母死後不到三年,就大魚大肉,穿得花枝招展,安樂嗎? 宰我答道:安樂。 孔子接着提出了儒家最重要的仁與禮關係的觀念: 子女出生後,父母衣不解帶、偎乾就濕地照顧,至少三年,子女才能完全離開父母懷抱。

  2. 2023年10月12日 · 【明報專訊】56歲男工人蘇金順前日在油麻地地盤拉電纜期間墮斃,死者家屬昨午返回涉事地盤拜祭。 死者長子蘇先生質疑總承建商精進建築事發後逾一小時才發現父親,情况不能接受,「我老竇瞓咗喺度個幾鐘頭無人理,個幾鐘頭先報到警,佢哋安全都好有問題啦」。 他今天將與精進開會,商討恩恤金等細節,「其實幾多錢都唔緊要,我都無咗個爸爸囉」,强調精進要「面對問題,面對件事」。 蘇表示,父親當日午飯後12時許曾與母親短訊聯絡後才開工,地盤職員於下午2時08分報警,中間相隔超過1小時。 蘇稱曾跟父親到地盤工作,大約知道工作細節,據他現場觀察工作進度及警方資料,父親出事時只是飯後剛剛開工。 他稱父親出事位置「喺間房仔度,無門無盛,個位又唔係好偏僻」,認為若安全督導主任有巡邏,理應可在更短時間內發現。

  3. 2021年9月17日 · 作法分析. 學習重點:睹物思人,託物寓興. ?〈白髮與臍帶〉一文顧名思義是寫「白髮」和「臍帶」。 當兩樣事物並列,則觸發讀者無窮聯想:是誰的白髮、誰的臍帶? 兩者收藏在什麼地方? 為何作者偏要以它們為題,而不寫其他事物? 它們到底有何象徵意義? ?文中的白髮與臍帶均收藏在抽屜的隱蔽處。 ?抽屜,是供人盛東西的匣子,在那隱蔽角落收藏着的,可能是你珍而重之的寶物,也可能是你不為人知的傷痛。 ?臍帶,是子女與母親血脈相連的信物,是你生命的開端。 ?白髮,是母親為撫育子女而年華老去的象徵,是她生命的盡頭。 ?看到故人留下的物品,自然會想起他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或他與你共同的回憶、難忘的經歷,因而引起對他的思念。

  4. 2020年10月22日 · 長春社計劃喺墳場舉辦免費導賞「落地生根」探知行,導賞員會帶領參加者走訪墳場內唔同名人嘅墓地,包括已故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等,介紹佢哋嘅生平故事,希望藉此畀市民了解華人喺香港「落地生根」嘅故事。. 導賞團會造訪22 ...

  5. 2021年12月9日 · 政府於2021年11月3日公布第三針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安排,合資格的免疫力弱病人和較高感染風險者,由11月11日起可免費接種第三針新冠疫苗。 他們11月5日起可在新冠疫苗接種計劃專題網站預約打針。 上述群組若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領取「即日籌」,或在公立醫院的接種站打針,則毋須預約。 政府估算優先安排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的組別人數有186萬人,而現時復必泰疫苗存貨為約177萬劑,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被問及復必泰疫苗會否不足時稱,可優先接種第三針的人並非全部在現時已要打針,短期內疫苗供應足夠,政府留意疫苗供求情况,與藥廠保持溝通,並適時作出安排。 資料來源:〈免疫力弱及較高感染風險者11月11日起可打第三針 本周五起預約〉,明報,2021.11.03. 例題示範.

  6. 2021年6月27日 · 【明報專訊】彭艾烈 (Rizzy Pennelli)6年前因蠔涌爆炸案入獄,全憑看過有關囚徒健身的書,監獄成為他的「健身室」,亦令原本身材瘦削的他蛻變成一名健身教練。 彭艾烈近日發起項目「眾囚書」,昨日首次活動徵得逾2700本書,供家屬帶給在囚者,他希望書籍可為囚友的生命帶來改變。 「眾囚書」昨日在佐敦突破中心舉行首個徵書活動,約260人捐出逾2700本書,當中文學作品佔近四成,義工會即場決定可帶進監獄的書,再記錄和分類,書目會上網,在囚者的家屬及探訪者可申請將心儀的書帶入監獄。 因獄中書緣成健身教練. 憶父親探監時多了話題. 彭艾烈自言未至於是「書蟲」,但也很「picky (揀擇)」,入獄前較少看書,但入獄後「連八卦雜誌都看」,因此其間多看了不同類型的書,但笑言出獄後又看少了很多。

  7. 2018年11月11日 · 2016年4月某天早上,該醫生在婦人的丈夫、成年子女知情下,給婦人的咖啡暗中放入安眠藥。 半個小時後,婦人有睡意但仍未入睡,醫生就用注射器再注入第二劑安眠藥,當時婦人曾為打針痛楚表示不快。 到婦人入睡,醫生準備把致命藥物注入婦人的手臂時,婦人突然想起身,醫生遂要求家屬協助按住婦人,讓她注入餘下毒物。 儘管涉事醫生辯稱履行患者作出的安樂死要求,荷蘭的安樂死區域監察委員會去年初指出,案中婦人的生存意願「不清晰兼矛盾」,婦人在事發早上見到家人還表示希望與他們外出用餐,所以協助自殺「並不適當」。 醫療投訴委員會今年7月也譴責該醫生違反安樂死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