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看《孔子:決戰春秋》一片,印象最深的是孔子(周潤發飾)不為魯定公所重用時,只好出走周遊列國,跟隨其身旁的弟子顏回(任泉飾)與孔子有一番精彩對話。. 當孔子問自己有何錯時,顏回指出夫子錯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魯君一人身上。. 接著顏回更說:「如果 ...

  2. 英國時能到博物館參觀。」 資料圖片:防彈少年團(路透社) 邀請函以「致親愛的金碩珍、閔玧其

  3. 2020年7月4日 · 廣義而言,可通用於三界束縛的解脫,分別名為 欲纏解脫、色纏解脫、無色纏解脫。 由修習所斷之煩惱有別,又可分為 見 所斷煩惱解脫、 修 所斷煩惱解脫等。

  4. 科判:丁二 能依學者之相. 宣說能依學者之相,分五:. 一、圓不圓具五相之功過. 二、須圓具之因相. 三、別別宣說諸項差別. 四、成就四項中捨逆修順之差別. 五、宣說虛當勤修此等諸相之因. 第二、說明要依師的弟子的條件,分為五科:一、完備五種條件的 ...

  5. 2020年10月29日 · “如火坑”,是比喻有漏蘊周遍三苦的自性。 見三有皆苦之後,即可激發出離心——希求證得息滅一切煩惱、痛苦的解脫,再以希求解脫之心為動力,就能策勵自心精進修學戒定慧三學之道,從而成辦徹底解脫生死的聖果。 以下再觀察,這條道是否究竟? 如果究竟,則不必再希求,若不究竟,則須進一步抉擇。 又此解脫無所退失,非如善趣,然所斷過及所證德僅是一分,故於自利且非圓滿,由此利他亦惟少分,後佛勸發當趣大乘。 故具慧者,理從最初即入大乘。 此無漏解脫,雖不像有漏善趣,已不會退失,但他所斷的過失和所證的功德都只是一分,所以自利尚未圓滿,由此利他也只是少分;況且,阿羅漢入滅盡定一萬劫後,由佛放光勸發,終究仍須回小向大,趣入大乘。 基於以上原因,具智慧者理應從一開始就趣入大乘。

  6. 2020年10月27日 · “如果喜歡睡眠和昏沉,會導致飲食不消化,在體內積聚飲食污垢,使腸胃不清,而且身體沉重,心無法專注在善法上,還會使相貌不和美,比如,皮膚不潔淨、粗糙等,說話時吐字也會不清晰。 又云:“若樂睡眠與昏沉,人愚癡失法欲,凡稚退失一切德,退失白法趣黑暗。 又說:“如果喜歡睡眠和昏沉,這樣的人對取捨之處會愚癡,而且會退失修行善法的意樂,退失一切功德和白法,以具有深重的無明黑暗而趣入惡趣。 《念住經》云:“諸煩惱所依,獨一謂懈怠,誰有一懈怠,彼便無諸法。 《念住經》說:“諸煩惱的所依,唯一是懈怠。 誰具有這一種懈怠,他就沒有一切善法。 《菩薩本行經》當中,佛告訴阿難說:“夫懈怠者,眾行之累:居家懈怠,則衣食不供,產業不舉;出家懈怠,不能出離生死之苦。 一切眾事皆由精進而得興起。

  7. 謂應由於三種根本、九種因相、三種決斷門中修習。. 此中有三,一、思決定死,二、思惟死無定期,三、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 癸一、思決定死. 新譯廣論. 壬四 修習念死的方法: 即是以「三種根本」、「九種因相」及「三種決斷」之法來修習念死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