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月9日 · 1. 好習慣就是打敗敵人、壞習慣就是被敵人攻擊: 登入「HabitRPG」,完成新手任務後,你就會看到主畫面上三排由我們自己設計的任務清單,區分為「習慣」、「每日任務」、「待辦事項」,這三種清單其實有完全不一樣的屬性,只要好好設計,我們可以把工作、生活上許多挑戰,想像成: 做到好習慣就是打敗敵人,完成任務就是解鎖寶箱,可以獲得經驗值。 但是當自己做了不該做的事情,或是偷懶懈怠時,就要遭受敵人的無情攻擊而損失血量。 首先讓我們看看「習慣」這個清單,我們可以把這份清單利用在「每天可以做很多次的挑戰」,以及「做了要扣分的挑戰」。 例如想要養成克制吃零食的欲望,而在一天之內,我可以克制下午茶欲望,也可以克制宵夜欲望,等於一天裡完成了兩次任務。

    • 任家萱1
    • 任家萱2
    • 任家萱3
    • 任家萱4
    • 任家萱5
  2. 2020年11月10日 · 我在 Evernote 中也有建立範本的習慣。 (例如: Evernote 推出自訂筆記範本! 不只套用範本,是快速思考SOP 、 Evernote 免費版也能用的大量中文筆記範本,寫筆記一鍵套用 ) 這篇文章, 則來分享 Notion 建立範本的兩大活用技巧。 功能:設計筆記內的快速模板按鈕. 應用:插入每日的最佳化行動清單. Notion 有兩種「自訂範本( Template )」功能, 其中一種是在頁面中,自訂快速插入特定內容格式的範本。 這個功能叫做插入〔 Template Button 〕,那麼這個功能可以用在什麼地方呢?

  3. 2017年12月16日 · 「 INSIDE 」,這款來自「 LIMBO 」開發團隊的另一款黑暗動作解謎遊戲,從發行開始就獲得許多讚譽,一方面各大遊戲評論媒體都給予其高分甚至滿分評價,另一方面玩家之間發展出對遊戲的大量不同詮釋,這些解釋甚至有著南轅北轍的差別! 可以看到「 INSIDE 」不僅是品質精良,而且是一款可以 極大刺激玩家想像與探索動力的特殊遊戲 。 所以我早早就把「 INSIDE 」放入 Steam 願望清單 排序第一的選擇,而最後,終於在「 INSIDE 」推出 iOS App 後,實現了我完成此遊戲的願望。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分享「不爆雷」的遊戲心得,我從三個特色,來跟大家推薦「 INSIDE 」值得一玩的原因。 1. 灰暗卻精緻, 2D 藏 3D,引人入勝的聲光設計.

    • 任家萱1
    • 任家萱2
    • 任家萱3
    • 任家萱4
    • 任家萱5
  4. 2020年3月16日 · 一,用一頁筆記,管理職場所有專案與雜事. 我會建立「一頁筆記( Page )」,就在這一頁筆記中,延伸多個層次,來管理所有職場上的事情。 為什麼所有職場上的事情,都從「一頁筆記」開始延伸管理,而不是一開始根據專案分成多頁筆記呢? 我的想法如下: 雖然職場上的專案、任務非常多, 但既然都是「同一個公司內」的工作,彼此也會有相關。 做為一個工作者來說,要安排的就是公司內「所有工作」的流程與時程, 所以應該統一管理,並且可以排程。 應該有一個自己在職場上的總目標 ,然後才延伸出各種專案、任務。 所以,我先在 Notion 建立一個[ New Page ],然後在這頁筆記中,把這個年度,職場上的 目標願景、關鍵成果 ,用簡單的筆記功能列舉出來。 二,不同類型專案,用不同資料庫管理.

    • 誤把任務拆散在多個地方管理。每次會議建立一個任務,每天累積事情的待辦清單,看起來好像是「很自然」的時間管理流程,但任務的單位是「一次會議」或是「一日清單」嗎?
    • 誤把行動當作任務來管理。問題一是比較簡單的層次,但接著當我們開始以「要完成的事情」為任務單位時,會遇到下一個層次的課題,到底任務應該多大?
    • 誤把工作流程當作任務成果。以「要完成的事情」為任務單位,以「要完成某個具體有效益的成果」為任務單位,接著我們還可能遇到一個模糊地帶,讓我們不知道應該怎麼分辨任務單位才好。
    • 沒有為自己主動設計任務成果。有時候專案太大,或是事情太雜,都可能讓我們的時間管理系統,不知不覺回到管理雜事的邏輯上。例如一開始的案例分析提到的:「記得下次申請費用時要多填一個授權欄位」,這是一個雜事,可能我們工作上有很多這樣雜亂的行政流程,但如果我們建立一個任務是「 高效率完成公司完整行政流程」,那麼我們就開始翻轉自己的管理邏輯,不再只是做雜事,而是從更高的層次思考一個有效益的成果:「如果更有效率、減少多餘步驟、應用有效工具把雜事更快完成」。
  5. 2019年12月13日 · 我這邊說的,不是更困難的任務拆解,也不是執行任務前所做的計畫,而是最簡單的一個步驟:「我做了什麼,要記錄下來」。 例如我要練習一道食譜,我去研究了一些食譜資料,排出了一些料理步驟。 這個是「計畫的筆記」。 但是當我實際做這道食譜時,每一步做了什麼? 這一步和計畫有什麼不一樣? 我的份量調味有什麼改變? 我跳過哪個步驟沒做? 這些則是「記錄的筆記」。 我們往往會做一點計畫的筆記,但一旦開始做,卻很容易忘記去做「記錄」的筆記。 規劃的筆記固然重要,但「記錄的筆記」卻是把事情做得更好的關鍵。 隨時記錄: 即使我們還不擅於規劃, 但是起碼「記錄的筆記」,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的。

  6. 2016年2月20日 · 簡單的說就是真話裡的情境劇情。 具體來說,假如我在台下聽自己演講「 第二大腦知識管理 」的方法時,我可能寫下來的筆記內容是:「常常在讀書時,想不起來之前讀過的好書內容,第二大腦的方法是不是也可以幫我改善這個問題呢? 或許我以後可以把數位第二大腦的概念用來寫讀書心得。 這樣就把筆記跟自己緊密連結,因為寫真話,所以自己有共鳴,因為把我的故事寫進去,所以難以忘記。 簡報筆記法 2:秀圖片說故事. 做簡報時為了讓故事引發聽眾更多的想像,可以利用「秀圖片」的方式,秀圖片抓住聽眾的眼球,傳達只可意會的更多思考,也讓聽眾不會覺得無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