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日 · 1488. 0. IFRS 17會計準則將於2026年1月1日生效,其核心目標在於讓保險業者產出具國際性、跨產業與可比較性的財務報表,現階段各家保險公司均逐步開展適用IFRS 17後相關作業流程的調整規劃,包含未來結帳及財務報導流程,以及內部控制作業的處理程序等。 在2023年預期全球經濟環境不樂觀,在資本市場波動、地緣政治局勢變化、Fed升息循環延長等情況下,加上2026年將會同步接軌IFRS 17與ICS制度,對於保險業而言極具挑戰。 那麼,保險公司如何在實務上做好相應準備? 以及後續對保險公司及保險從業人員經營帶來哪些深遠的影響? 一、 依循接軌藍圖,落實系統建置。 保險公司提前部署,成立專責部門負責整合精算、投資與資產負債管理等層面擬定因應策略,以順利接軌。

  2. 2024年1月1日 · 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兼任教學副院長. 「利率」一直是臺灣壽險業經營上相當關鍵的變數,目前整個產業所面臨問題的核心,與2002年前後市場利率大幅降低,並長期持續維持低利率有高度相關,保險公司為填補過往利差損,經營主軸改為重利差益而輕死費差的營運架構,當壽險業開始習慣長期低利率的環境時,在2022年美國聯準會啟動暴力升息後,立刻讓保險公司學到利率波動可以帶來的巨大經營風險,也讓業者對利率的敏感度和警覺度大幅提升,對資產負債管理的看法也有了重大的轉變。 在過去低利率環境,利差損主要因為是銷售利率保證過高的商品,保險公司策略就是透過更多海外長期投資收益,弭補高利保單所造成的利差損失,但是這樣的經營脈絡是奠基在低利率持續且利率相對在比較穩定的環境假設下。

  3. 2024年2月1日 · 9. 無私分享. 10. 熱心社會公益. 透過6位終身會員的分享,更印證了「成功沒有奇蹟」, 期使從業人員都能夠向他們看齊,朝「典範」成功者更靠進一步。 更多內容請見以下連結: 榮譽是持續前行的重要推動力. 注重個人品牌打造,源自「先把自己做好」哲學. 非天資聰穎,依靠堅持、努力成就不凡. 因學習擴展眼界,在逆境中看見機遇.

  4. 2019年10月1日 · 這種人工智慧的設置只需要3個步驟:首先是把工作的流程和模式設置自動化編碼,其次是設置監控,落實執行情況,第三是查看執行的結果,是否合格等。 當前愈來愈多保險公司運用人工智慧,設置出智慧工作流程,讓業務團隊得以節省一部分工作時間,以更好地投入到生產中。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66期.

  5. 2019年10月1日 · 保險是人的事業,人才的引進是一個單位邁向績優的基礎,因為唯有源源不斷、大量的引進優秀人才,才能持續提升團隊成員水準。 國泰人壽專招佳德通訊處處經理方俊閔認為,團隊的績效來自於人數與產能的結合,有足夠的人才,再能讓他們有足夠的產能,讓一個團隊達至績優。 有人,才有人才,有人才方能造就主管,而足量的主管不斷增員新人,才令團隊不斷擴大。 在專招佳德通訊處,有42.8%的夥伴屬於入行未滿兩年的新人,充足的新人會帶來年齡層之間的活絡,也讓習慣於固定做法與節奏的資深夥伴們,能夠得到適度的刺激與開拓新眼界。 但是人才應該如何招募? 各大保險公司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增員辦法,國泰人壽自也不例外,但是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方俊閔如何活用國泰人壽的增員系統,讓團隊人才源源不斷? 意願比能力更重要.

  6. 2018年9月1日 · 創意增員活動可謂是當前具有諸多優勢的增員活動新形勢,該如何舉辦創意增員活動? 在舉辦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 1. 選擇你想要舉辦的增員活動形式. 休閒娛樂的多樣化為生活帶來了豐富的色彩,這在保險業為服務客戶所舉辦的活動中可見一斑。 在服務客戶時,業務人員通常會舉辦各種主題的特色活動,如插花、親子體驗、國內外旅遊活動等。 多樣化的創意活動之所以被很多業務人員選為客戶服務的方式,是因為藉由活動能拉近業務人員與客戶之間的關係、建立信任感;也能在活動中傳遞一些保險知識,最後成功促成保單。 業務人員在選擇要舉辦的增員活動形式時,要先思考活動是否適合增員,再選擇想要的活動形式。 如果適合,則有條理地列舉出這些活動適合增員的點在哪裡。 例如:

  7. 2018年12月1日 · 3014. 1. 藉由團隊的力量不僅能創造出無限的機會,也能激發團隊中每個人的潛能。 主管讓每一位夥伴各司其職、適才適所,並利用團隊力量大的優勢,便是成功經營職域市場的重要關鍵所在。 不論是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工作上,我們往往感覺到一個人獨立做事情較有限,無法大於團隊的力量;反之,團隊的分工合作可以讓事情更有效率地完成,大夥合作無間的默契,也能讓工作中的每一個人發揮自己的專長及優勢。 而彼此互助的感覺,可以讓團隊運作的速度加倍,即使遭遇挫敗或讓人沮喪的情況,也能因為身邊有志同道合的人同在,堅持走下去。 一般而言,職域開發多數都是由個人出發,但卻有的團隊是用團隊的角度來經營企業職域市場,最終帶來良好的成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