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藥味. 苦. 【柳枝的功效介紹】:. 柳枝 (《本草拾遺》) 【 異名 】楊柳條 (《摘元方》),柳條 (《芷園臆草》)。. 【來源】為 楊柳科 植物垂柳的枝條。. 【植物形態】垂柳,又名:小楊 (《說文》),楊柳 (《本草拾遺》),青絲 (《本草求原》),線、吊 ...

    • 楊柳條、柳條
  2. 顏色:深灰綠形狀:長條形,有些像 竹葉. 【 葉 的功效介紹】:. 葉 (《本經》) 【拉丁名】Salix babylonica L. 【來源】為 楊柳科 植物垂柳的葉。. 植物形態詳 枝 條。. 【相關藥材】葉香楠 葉潤楠 葉劍蕨 葉亞菊 葉蒿 葉梣 華西 葉菜 麻葉 ...

  3. 柳絮的植物學簡介. 藥名: 柳絮. 別名: 實、子. 柳絮. 漢語拼音:liǔ x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Salix babylonica L. 功效: 涼血止血 ; 解毒 消癰. 考證: 出自《 神農本草經 》 科屬分類: 楊柳科. 拉丁文名: Semen Sali-cis Babylonicae. 主治: 吐血 ; 創傷 出血 ;癰疽;惡瘡. 生態環境: 耐水濕,也能生於旱處。 各家論述: 1 .《本經》:主潰癰,逐膿血。 2.《別錄》:主 痂 疥,惡瘡,金瘡。 子:汁療渴。 3. 陶弘景:貼灸瘡。 4.《藥性論》:主 止血 。 治 濕痹 四肢攣急,膝痛。 採收和儲藏: 春季果實將成熟時採收,乾燥。 資源分布: 分布於長江及黃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種植。 動植物形態:

    • 基原
    • 形態特徵
    • 習性
    • 栽培技術
    • 用途
    • 別名
    • 生藥材鑒定
    • 中藥化學成分
    • 臨床運用

    本品為雙子葉植物檉柳科 Tamaricaceae 檉柳 Tamarix chinensis Lour. ,檜檉柳 T. juniperina Bge. 或多枝檉柳 T. ramosissimaLedeb. 的細嫩枝葉。

    檉柳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互生,披針形,鱗片狀,小而密生,呈淺藍綠色。小枝下垂,纖細如絲,婀娜可愛。總狀花序集生於當年枝頂,組成圓錐狀復花序;花粉紅色,夏秋開花,有時一年開三次花。蒴果10月成熟,通常不結實。檉柳的老枝紅紫色或淡棕色。由於生活在惡劣環境中,葉子變得很小,像鱗片一樣密生於枝上,每個葉子只有1—3毫米長。在綠色的嫩枝頂部生出圓錐形的花序,花小而密,粉紅色,淡雅俏麗。檉柳的花期很長,從每年的5月到9月,不斷抽生新的花序,老花謝了,新花又開放了。幾個月內,三起三落,綿延不絕,所以有的地方也稱它「三春柳」。

    檉柳為溫帶及亞熱帶樹種,產於我國甘肅、河北、河南、山東、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雲南等省區。黃河流域及沿海鹽鹼地多有栽培。喜光、耐旱、耐寒,亦較耐水濕。極耐鹽鹼、沙荒地,根系發達,萌生力強,極耐修剪刈割。

    繁殖

    通常用扦插繁殖。老枝,嫩枝均可,春插或秋插都行。春插在2-3月進行,選用一年生以上健壯枝條,長15—20厘米,直插於苗床,插穗露過土面3-5厘米,到4-5月即可生根生長,成活率達95%以上。平時稍加管理,適當澆水施肥,一年生苗木可高達1米以上。秋插於9-10月進行,以當年生枝條為插穗,方法同春插,成活率也很高。此外,還可用播種、壓條、分根法繁殖。

    管理

    栽培極易成活,對土質要求不嚴,疏鬆的沙壤土、鹼性土、中性土均可。栽後適當加以澆水、追肥。檉柳極耐修剪,在春夏生長期可適當進行疏剪整形,剪去過密枝條,以利通風透光,秋季落葉後可行一次修剪。 檉柳樹主要害蟲有梨劍紋夜蛾危害葉片,可在幼蟲期以敵百蟲800—1000部液噴洒防治;蚜蟲可用40%樂果2000倍液噴殺。

    檉柳枝條細柔,姿態婆娑,開花如紅蓼,頗為美觀。在庭院中可作綠籬用,適於就水濱、池畔、橋頭、河岸、堤防植之。街道公路之沿河流者,其列樹如以檉柳植之,則淡煙疏樹,綠蔭垂條,別具風格。 檉柳是最能適應乾旱沙漠生活的樹種之一。它的根很長,可以吸到深層的地下水,長的可達幾十米。檉柳還不怕沙埋,被流沙埋住後,枝條能頑強地從沙包中探出頭來,繼續生長。所以,檉柳是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之一。 檉柳還有很強的抗鹽鹼能力,能在含鹽鹼0.5%—1%的鹽鹼地上生長,是改造鹽鹼地的優良樹種。 檉柳的分布範圍很廣,我國各地都有生長。它也容易繁殖和栽培,可用於綠化。檉柳的老枝柔軟堅韌,可以編筐。嫩枝和葉可以做藥,也可用作牲畜飼料。

    檉(《詩經》)、河柳(《毛詩傳》)、殷檉(《爾雅》鄭玄注)、雨師(陸礬《詩疏》)、赤楊(崔豹《古今注》)、人柳(《三輔舊事》)、赤檉(《日華子本草》)、三春柳(《開寶本草》)、春柳(《本草圖經》)、三眠柳(《本草衍義》)、長壽仙人柳(《履巉岩本草》)、觀音柳(《衛生易簡方》)、雨絲、蜀柳、垂絲柳(《綱目》)、亦柳(《東醫寶鑒》)、西河柳(《本草匯言》)、赤檉柳(《本草備要》)、西湖柳、紅筋條(《中國樹木分類學》)、山川柳(《藥材生產手冊》)、紅柳(《新疆藥材》)。原植物檜檉柳又名:華北檉柳、檜葉檉柳、鑽天柳、溪河柳、香椿柳。

    乾燥的枝梗呈圓柱形。嫩枝直徑不及1.5毫米,表面灰綠色,生有許多互生的鱗片狀的小葉。質脆,易折斷。粗梗直徑約3毫米,表面紅褐色,葉片常脫落而殘留葉基呈突起狀。粗梗的橫切面黃白色,木質部占絕大部分,有明顯的年輪,皮部與木質部極易分離,中央有髓。氣微弱,味淡。以色綠、質嫩、無雜質者為佳。主產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雲南、福建、廣東等地。 顯微鑒定: 莖枝橫切面: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皮層狹窄,近木栓層處有2-4列厚壁細胞,壁稍厚,木化。中柱鞘纖維壁木化;纖維束周圍細胞含硫酸鈣結晶,形成晶纖維。韌皮部導管多單個散在或2-3個相聚;髓射線寬2-3列細胞。髓部小,薄壁細胞類圓形。 粉末:灰綠色。 ①葉表皮細胞橫斷面觀類方形,外壁稍隆起,有的(葉緣)呈乳頭狀突起,角質層厚6-9μm,內緣細齒...

    含樹脂、槲皮素。樹皮含水分.6%,鞣質5.21%。從乾燥嫩枝中分離得到10個化合物,其中3個化合物分別為檉柳酚(tamarixinol)、檉柳酮和檉柳醇,其它7個化合物為β-谷甾醇、胡蘿卜甙、3′,4′-二甲基槲皮素、硬脂酸、正三十日烷、正三十一烷醇-(12)及三十一烷醇乙酸酯。另報導從嫩枝中又分得山柰酚-4′-甲醚、槲皮素-3′,4′-二甲醚、山柰酚-7,4′-二甲醚、槲皮素及沒食子酸。

    1.治療慢性氣管炎:以檉柳細撇枝葉入藥,製成煎劑、沖劑、丸劑和注射劑等應用。 1.1.煎劑:取鮮檉柳2兩(干者減半),白礬6分,水煎兩次(白礬分兩次人煎),藥液混合,早晚分服。 1.2.沖劑:以鮮檉柳3斤(干者減半),檉柳細粉半斤,白礬3兩,製成沖劑100包(每包重5-5.5g),每次開水沖服1包,每日2次。 1.3.丸劑:用檉柳細粉1斤,白礬細粉2.4兩,混合製成水丸。每次服2錢,每日2次。 1.4.注射液:每毫升含干生藥1g,每次-4ml,肌肉注射,每日 次。均10天為一療程。 應用各種劑型(丸劑最多,沖劑次之,少數為煎劑或注射液)治療1502例,其中甲組1025例為老年慢性氣管炎,乙組477例為50歲以下的慢性氣管炎患者。經 l-10個療程治療,近期控制:甲組91例(8.9%),乙組9...

  4. 花的功效介紹】: 花 (《本經》) 【異名】楊花(《摘元方》),椹(《岣嶁神書》),蕊(《綱目拾遺》)。 【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垂柳的花。 植物形態詳柳枝條。 【考證】出自《神農本草經》。 1. 陶弘景:花熟,隨風起,狀如飛雪。陳元正方以為痹者。

    • 楊花、柳椹、柳蕊
  5. 柔荑花序 無柄。. 果為 蒴果 長圓形。. 習性特點: 抗逆性強,較耐旱,喜水濕;抗風沙,耐一定鹽鹼,耐嚴寒和酷熱;喜適度沙壓,越壓越旺,但不耐風蝕;繁殖容易,萌櫱力強。. 沙. 繁殖方法: 扦插. 應用: 生長迅速,枝葉茂密,根系繁大,固沙保土力強 ...

  6. 藥理效應 是機體 細胞 原有功能水平的改變,從 藥理學 角度來說,藥物作用機制 (mechanism of action)要從細胞功能方面去探索。 1.理化反應 抗酸藥 中和胃酸以治療 潰瘍病 , 甘露醇 在 腎小管 內提升 滲透壓 而利尿等是分別通過簡單的化學反應及物理作用而產生的藥理效應。 2.參與或干擾細胞 代謝 補充生命 代謝物 質以治療相應缺乏症的藥例很多,如鐵鹽 補血 、 胰島素 治 糖尿病 等。 有些藥物化學結構與正常代謝物非常相似,摻入代謝過程卻往往不能引起正常代謝的 生理 效果,實際上導致抑制或阻斷代謝的後果,稱為偽品摻入 (counterfeit incorporation)也稱抗代謝藥 (antimetabolite)。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