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5月1日 · 陳嘉虎保險銷售心經. - 2020 年 5 月 1 日. 0. 4380. 現職: CIA500世界華人保險500強團隊大會主席. 保險行銷集團保險資訊研究發展中心IRDC院長. 經歷: 企業管理一等榮譽學士,主修金融與市場學;曾在多個大中華區保險公司擔任業務通路總經理、總經理、首席執行官、董事及顧問等重要角色。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與動力! 在《保險心經》一書中,作者陳嘉虎談及,保險業之所以令其如此著迷,在於它的「矛盾性」。 因為不論是對客戶還是從業者,沒有任何行業擁有如此多共生共存的矛盾因素。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探尋保險業的矛盾因素究竟體現在何處。 1.當沒有事故發生時,我們銷售給客戶的只是薄薄的一紙合約;一旦有事故發生,這一紙合約瞬間就會變得重如泰山,為客戶與其家人護航。

  2. 2023年11月9日 · 首先陳嘉虎先生介紹了設立CIA500領導人峰會的目的——助力業務員通路更加穩定健康地發展協助壽險行銷團隊實現永續發展。 他表示,CIA500領導人峰會是世界各地華人壽險行銷團隊領軍人的學習平臺,而獲得CIA500榮譽者更是同業之楷模。 接著,他亦表示,隨著時間的累積與時代的變化,保險行業越來越追求專業化與長期經營,未來團隊領軍人應以「永續發展,基業長青」為願景,以「保障千家萬戶的幸福」為使命。 致敬. 卓越 CIA500頒證典禮見證輝煌時刻. 首屆CIA500領導人峰會於2016年在杭州舉辦,此後每年舉辦一屆,始終以推動全球華人壽險行銷團隊「做大、做強、做精」為宗旨,以「共榮、共進、共好」為使命。 受新冠疫情影響,CIA500領導人峰會已有3年未舉辦。

  3. 2023年10月1日 · 陳嘉虎點出了5項保險從業人員應建立的正確認知: 認知1不是危機而是契機. 陳嘉虎認為所有的保險從業人員都要告訴自己新冠疫情的衝擊不是危機而是契機。 我們必須從大腦中把「危機」這樣的思維去除,建立起「契機」的正確認知。 他透過「僧與粥」理論,舉出思考案例:其一,100碗粥對1,000個和尚,以及60碗粥對300個和尚,哪一種吃多些? 想當然爾,是後者。

  4. 2022年10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2 年 10 月 1 日. 0. 686. 「缺乏系統化的經營是整個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CIA500世界華人保險500強團隊大會主席陳嘉虎認為強化業務員的競爭力需要以系統化經營作為基礎而評斷一名業務員是不是具有競爭力可以從3個指標數據當中得知總重複銷售率當年度的重複銷售率以及當年度的轉介紹率

  5. 2023年9月1日 · 對此國泰人壽專招中信通訊處處經理陳嘉君分享當疫情狀況愈來愈嚴峻時主管就必須透過教育訓練讓夥伴盡快地適應熟悉全新的展業模式另一方面也可以觀察到客戶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對於未來產生很大的不安全感導致進行財務配置時更為謹慎小心業務員的服務如何讓客戶感到安心和放心就成為了一大關鍵。 而除了疫情之外,業務員還須持續面對愈來愈競爭的市場環境。 相比過往一位客戶身邊可能頂多只有1~2位的業務員,現在普遍都處在3位以上業務員的競爭中,因此要凸顯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才有機會脫穎而出獲得客戶的青睞。 「有的客戶可能會跟你說自己身上沒有足夠的錢買保險,殊不知其實他已經選擇找另一位業務員做風險規劃。 」因此,業務員如果沒有持續精進自己各方面的展業能力,想當然就很可能會被市場淘汰。

  6. 2020年4月1日 · CIA500世界華人保險500強團隊領導人峰會主席陳嘉虎分析了當今保險業的真實生態他認為有60的保險業務人員沒多久就會陣亡離開保險業有30則是屬於個人銷售的業務人員剩下10才是團隊經營的模式然而團隊中有4成的業績是低下3成是低空飛過2成是持平剩下的1成則是績效優秀的團隊才有資格成為世界級卓越團隊。 許多人可能還是只想著「等」機會,或是「靠」關係,到處「要」名單,這些走老路的方式已經慢慢行不通了。 陳嘉虎認為要達到永續經營有幾個條件,首先要有經營的意識,主管不能再把自己當成是打工受薪的人,要開始有「自主經營」的概念。 自主經營涵蓋了自主創業的精神加上持續經營的意識,若沒有自主創業的精神,無論在哪一個職位上不會有持續經營的意識,永遠只能在原地踏步。

  7. 2021年8月1日 · 2021 年 8 月 1 日. 559. 0. 保險行銷集團保險資訊研究發展中心IRDC,自2018年起,每年於國際龍獎IDA年會發布《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生態白皮書》。 2020年以保險行銷人員世代差異與融合為主題並由院長陳嘉虎先生為各位保險業務人員分析其結果帶來的意義。 Q1請問您為何將2020年白皮書的關注點放在「世代差異」這一話題上? Q2在世代差異的話題面前,您最終決定使用「XYZ世代」劃分不同世代,而非「70、80、90後」,請問您這樣選擇的初衷是什麼? 有什麼特殊意義? Q3您認為忽略傳承問題會給團隊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或損失?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88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