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1日 · 2023年共有13位經歷24年的極致挑戰,步入IDA名人堂這個最高榮譽殿堂,他們將是行業的燈塔,讓後輩看見代表24年積累的獎座,不光是年資令人敬佩,更用優秀的紀錄來發聲。 其中有8位來到大會現場,領取琉璃IDA名人堂獎座,並分享得獎感言。 榮耀巔峰,再創輝煌. 在2022年,全球共誕生60位IDA終身會員,2023年更產出64位IDA終身會員,讓終身會員的總數來到384位,每一位終身會員都代表連續12年的堅持,或是累積15年的積累。 與此同時,今年共有1萬2,273位夥伴獲得國際龍獎IDA銅龍獎、1,909位夥伴獲得國際龍獎IDA銀龍獎、466位夥伴獲得國際龍獎IDA金龍獎、352位夥伴獲得國際龍獎IDA白金龍獎。

  2. 2019年10月1日 · 一、客戶與轉介紹. 和許多團隊的做法一樣,在剛入行的時候,主管請他列100個可能銷售的名單,林彥笑說:「當時連我家樓下速食店老闆都列進去了,還是只有36個,可說山窮水盡」。 清楚知道自己客戶不足的問題,初期林彥嘗試陌生開發,但很快發現從播種到深耕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樣的節奏無法讓他在入行第一年就完成國際龍獎IDA。 為了讓自己可以掌握銷售節奏,林彥決定從36個名單開始經營,讓對方明白及相信他所能提供的服務和價值,一旦他們成為客戶後,就進一步要求轉介紹。 林彥會用快速且簡單的方式讓客戶理解自己的優勢與獨特性,能給客戶帶來什麼好處和解決什麼問題,一旦客戶明白這一點,不僅成交的機率提高外,也更能獲得轉介紹機會。

  3. 2024年2月1日 · 2023年媒體報導有華爾街女神之稱的陳莉婷曾自稱學霸一週賺50萬美金無投資相關證照卻教投資而害慘多人。 其劣跡不只如此,陳女還與胡姓母親為了奪住同一大樓的小姑分到的家產,買凶謀害小姑。 據新聞報導瞭解,陳女的生父為臺北市信義區大地主的獨子,但父親死後,與胡姓母親不久便將遺產揮霍殆盡,於是開始謀奪住同一大樓的小姑分到的家產。 2023年9月間連同胡姓母親、2名男子埋伏在姑姑住處,由陳女把風,小姑出現後母女倆聯手將她拉往樓梯間,胡姓婦人再持鐵鎚朝小姑後腦及側腦狂敲,導致小姑頭破血流,檢方依殺人未遂罪起訴母女及2名男子。 在討論遺產的分配問題時,首先要考慮的是繼承順位的問題。 根據民法第1138規定,除了配偶為當然繼承人外,繼承順位從第1~第4順位稱為血親繼承人。

  4. 2021年12月1日 · 「您是IDA會員嗎? 」在頒獎致辭的開篇,大會執行副主席殷淑明女士向全場逾5,500位與會的金融保險業菁英發出提問。 殷淑明解釋,這樣的提問在行業內已經愈來愈常見。 自國際龍獎IDA誕生以來,累計已有約12萬名金融保險菁英獲此殊榮,超過200家保險機構將其納入榮譽體系。 可見,國際龍獎IDA愈來愈被各家保險公司及業內的優秀業務人員認識、認可、追隨。 國際龍獎IDA不僅是一份榮耀,也是引導業務人員為千家萬戶帶去保障的精神與信仰,更是提升世界華人金融保險業務人員專業素養、形象與社會地位,成就典範、完美、尊貴壽險人生的使命與情懷。 「如果你要買保險,請先問問坐在對面的人是不是IDA會員或MDRT會員。

  5. 2023年10月1日 · 「為了這7分鐘,我準備了32年。 」台新人壽首席壽險顧問陳玉婷用「招、密、訣」3字總結了她成為3W世界紀錄保持人,並擁有7,000~8,000位客戶的關鍵。 招:把一招練成絕招。 認真為客戶進行需求分析,一名優秀的壽險顧問,要以此為基礎為客戶量身訂做應有的家庭保障規劃,以因應人生不同階段的風險,這也是每一個業務員應盡的責任。 密:說之以理,動之以情。 要做到說之以理,只要幫客戶做好需求分析,用清晰、簡單的「理」向其說明就可達成,也就是用客戶可以理解的方式,來解說需求分析及建議書,引導客戶明白為什麼要為他配置壽險、重疾險、癌症險等險種,又為什麼要做保單週年檢視、傳承、退休規劃及長照等。

  6. 2020年7月1日 · 1.親自見面. 業務人員一定要想辦法親自聊天,這是蒐集資料中最基礎的方式,也是業務人員較容易獲得客戶資訊的方式。 首先觀察客戶給你的「第一印象」,如客戶家的裝潢擺設、他的肢體語言、穿著打扮。 這通常是客戶精心在眾人面前呈現的一種形象塑造,以林佳慧的經驗,第一印象距離客戶內心的真實模樣,通常還有4~5成的落差。 「如果可以,我會約客戶一起旅行。 」旅行不僅可以讓林佳慧更瞭解客戶的個性與想法,她也發現只要一起旅遊過,心的距離會比以前更靠近,客戶對她的稱呼很快就會從「林小姐」變成「佳慧」。 林佳慧笑言:「這就是旅行的魅力吧! 2.問卷法. 當林佳慧知道客戶有儲蓄的意願時,她通常會先請客戶填寫金融業常見的投資適性評估表,這是進一步瞭解客戶的風險承受度。

  7. 2018年8月1日 · 一、管理的前提:將部屬的缺點和錯誤行為進行分類.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但主管若想管理好部屬,就要先學會處理部屬的缺點或錯誤行為,學會觀察、瞭解部屬,最後才能分別進行糾正。. 而依據缺點或錯誤性質程度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