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於 6 月 12 日接受媒體TVB專訪身為人母的角色發言指自己是為了香港好那些上街示威的民眾們並不知道什麼才是對自己最好的選擇: 「我打個比喻,我是一個媽媽、有兩個兒子,如果我兒子每次都只會吵鬧『我就要這樣那樣』,而我也只是是遷就他……我想短時間,我們母子關係會很好;當這個小朋友長大了,卻因為當時的任性,而我去縱容他的任性行為,他就會後悔:『為何媽媽那時沒提醒我呢? 』」 與此同時,有站在鎮暴前線肉身體擋的母親,吶喊「我是人家的媽媽,這些年輕人都有媽媽,放下武器,好不好? 」還有另一群香港在地媽媽群聚聲明書,發言「特首,香港的孩子不用你作他們的母親。 請真正關注我們的訴求。 」(出處: 聲明文件 )

  2. 星島日報. 更新於 2022年04月04日08:21 • 發布於 2022年04月04日05:49.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不競逐連任特首五年的特首任期即將畫上句號。 她加入政府超過30年,作風強悍,由一個政務主任,做到香港首位女特首。 她在任內曾爆發多宗爭議事件,當中修訂《逃犯條例》更掀起前所未有的滔天巨浪,令本港經歷回歸以來最動盪的時刻。 曾任發展局局長及政務司司長. 林鄭月娥於1980年加入港英政府成為政務主任,最初在西貢區政務處做助理專員,1996年,林鄭月娥任副庫務司並在回歸成功過渡去新班子。 在庫務局工作近7年後,林鄭月娥在2000年8月接掌社會福利署署長,任內推行社福機構一筆過撥款,減低社工薪酬支出。

  3. 香港電台. 更新於 2021年07月13日02:16 • 發布於 2021年07月11日02:24 • 香港電台 RTHK. 本屆政府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將於10月發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由於是她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會作出一些總結並勾劃出如何看香港的未來聽起來或會讓人感覺有如剛上任特首的施政報告。 她又說當中最重要一環是土地開發。 林鄭月娥說,以往發表施政報告前,政黨會像給予「菜單」,讓政府再剔選,今次將不是這種取態,她已有心理準備或被指「假大空、紙上談兵」。 被問到是否意味等同撰寫下屆的施政內容,林鄭月娥說,對於所做的工作被指為自己「加分」、「收買人心」、為連任增加成數等,她完全沒有這些考慮。

  4. 香港電台. 更新於 2022年06月19日02:12 • 發布於 2022年06月16日14:58 • 香港電台 RTHK.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過去五年相信是回歸以來最困難的五年也是面對最多的挑戰。 但是無論問題有多難,無論挑戰有多大,中央永遠是香港最堅強的後盾。 她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暨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成立16周年典禮上致辭時說,「一國兩制」已經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之一,深信只要特區堅持以「一國」為本,確保「愛國者治港」原則,香港肯定會再創輝煌。 林鄭月娥說,離任在即,寄語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繼續成為特區良政善治的重要支持者、參與者和促成者。 出席典禮的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光源。 查看原始文章.

  5. 林鄭月娥指香港以往在融入大灣區方面都是以市場主導中央政策引導但現時國際競爭大內地經濟起飛香港需要有新角色從服務提供者及監管者變成促成者促成香港有助融入大灣區的政策和法律並向國際推廣香港的優勢不能再以過往有麝自然香的態度做事林鄭月娥平常心看待港人移民 曾聽到有人移民後好淒涼」 林鄭月娥又提到有外國因為港區國安法,提岀方便港人移民的政策,林鄭月娥說,她不能夠指移民是壞事,會以平常心看待港人選擇移民,但認為香港仍有吸引力。 林鄭月娥希望計劃移民的市民,應該思考在當地的發展,她曾聽到有人移民後好「淒涼」,例如子女在英國公立學校讀書會有適應問題。 林鄭月娥指橫琴和前海發展項目不會弱化香港地位 鄭梓峰攝. 查看原始文章. 0 0.

  6. 林鄭月娥指民主化及普選行政長官等政制發展在香港未正本清源撥亂反正香港憲制秩序之前都難以進行認為政改失敗背後誰要負責大家心知肚明指在餘下一年多任期目標是防疫抗疫恢復經濟及處理房屋土地無打算重新處理民主發展及政制發展等議題。 對於她去年表示,考慮成立獨立檢討委員會探討去年社會動蕩成因,是否已胎死腹中,林鄭月娥指,在現時政治氣氛下,想找人領導委員會,都無人願意做,亦無基礎去做。 她形容,她自己都可以寫篇文章去解釋原因,包括抗拒一國兩制、國家觀念不強、對憲法基本法認識不深,受各方各面複雜政治環境影響,及有外部勢力;同時經濟不夠多元、市民不能分享經濟成果、房屋問題未解決、財富兩極。

  7. 已追蹤.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已就本港疫情向中央提交報告希望可以逐步有序局部及有配額通關令急需進行對經濟發展推進商務及市民切身工作人士往返兩地但強調並無通關的硬指標。. 她指本港在檢測追蹤及檢疫能力均有提升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