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1日 · 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專任特聘教授盧希鵬,是臺灣電子商務專家與資訊管理學者。 在2023國際龍獎IDA年會全球峰會暨第六屆保險行銷創世紀盛典上,他從目前最受熱議的AI:ChatGPT切入介紹,讓看似高高在上的AI技術成為你展業的一對翅膀。

  2. 2020年2月1日 · 現今保險業已是八 後與九 後活躍的時代,卻有不少團隊來不及建立新生代領導人,近年來陳嘉虎院長在8個國家協助許多保險公司蛻變,避免組織老化而產生問題。 陳嘉虎指出,保險公司的經營要點有4:股東、內外勤員工、客戶及社會,每一家保險公司的經營目標必然都是做大、做強、做精,不論是做規模、做品牌,抑或是做績效,都要考量以上4點。 經營方向也跟著時代不斷演變,從過去著重規模,逐漸到市場份額,以及公司的利潤等,而如今保險公司的經營轉向重視內含價值。 內含價值包括,保單年限、保單品質(續保率)、保障濃度、保單成本、保單利潤及保單保證率,內含價值將決定股價和分紅等。 業務部隊是最大利益化的通路.

  3. 2020年1月1日 · 遠雄人壽不僅重視醫療險,更將持續專注健康險及傷害險市場,並配合健保及公共衛生政策,提供國人完整醫療保障,滿足不同年齡層的風險規劃需求。 今年起,主管機關關注儲蓄型保單的銷售,以及保險業者的高宣告利率,就是期許保險業能夠回歸保障本質,長遠來看,有利健全經營體質及保戶權益,並有助提高國人保障,屬良性循環。 趙學欣指出,無論商品政策如何調整,最重要的是民眾保險保障需求一直都在,對保險業而言,目前是調整商品策略的良機,亦是加速市場商品更多元化的機會。 此時此刻,保險業宜專注於保單特色研發,如附加身故之投資型商品、著重身故保障的壽險商品、針對55~65歲退休後可領取年金的商品,讓保障、退休、理財需求等面向更多元化,為不同客戶群量身訂作適合的保單。

  4. 2019年11月1日 · 3標準、3步驟,尋找適合的人才. 團隊要持續增員,才能保持活力,成長並創造更多可能。 對於增員,蔡清華認為 首要條件是要認同保險的價值和意義 。 在面談新人的過程,以及新人培訓的課程也都會特別強調保險的工作價值、社會意義和功能。 他強調,如果無法非常認同和肯定保險的重要性,純粹為了提高收入而加入保險業,在面對挫折及市場變動時,就很容易放棄、脫落。 就好比,二 一九年因應法規的調整,引導保險商品及市場改為以保障型商品為主,若沒有非常認同保險的價值與意義,業務人員就無法好好轉型。 第二,要有創業心態 。 具備強烈的創業心態是保持積極的重要因素,如此,在遭遇到挫折的時候,就不會輕易因眼前的挫折而放棄。

  5. 2019年11月1日 · 保險是與人相關的事業,更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識,也就是說,要成為優秀的保險業務人員,必須要保持積極學習的態度。 從業二十三年的李雨郿興趣廣闊,並不侷限於金融保險業,時常跟進及瞭解多個領域資訊。 她非常認同何飛鵬所說的:「讀書是學習成長的好方法,遇到問題就找一本書來讀。 」在加入保險業之初,她透過學習改變了內向的個性,也學到了待人處事的禮儀等。 她非常熱愛閱讀,除了積極參加公司和團隊的培訓,每週也會固定購入新書,因此家裡有不少珍貴的藏書。 為了提高自己的格局,瞭解客戶的想法,李雨郿閱讀不少有關心理學的書籍,甚至為了開發高端市場,她也嘗試從書中瞭解社交禮儀和守則。 除了閱讀,李雨郿認為不恥下問也是很好的學習方法,透過向成功者及不同行業的人學習,可以快速掌握要點,節省許多學習時間。

  6. 2020年11月1日 · 她以人生規劃的週期模擬,投資型保單能幫助民眾完成人生風險的控管、中長期投資規劃,進而到累積財富、達成民眾的夢想,最後還能財富傳承。 因為美國近期無限的量化寬鬆(QE)政策、低利率的持續及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陳淑惠認為財富的累積可否打敗通貨膨漲,在未來將更為重要,她發現許多民眾都只依靠勞保、勞退,但現實不一定能符合客戶的退休後生活所需。 這些都將令投資型保單愈來愈重要,這攸關民眾的退休生活。 陳淑惠指出,一般來說,退休金有3支柱,有勞保、勞退,還有民眾自己該為自己準備的退休金。 她指出勞保和勞退其實也是架設在投資型的平台裡面,只是在基金運用上,會選擇比較保守的投資標的。 陳淑惠認為,民眾應該要擔心的是自身的「所得替代率」,這是指退休後平均每月可支配金額與退休前的每月薪資的比例。

  7. 2020年8月1日 · 919. 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商周出版發行人、 保險行銷集團集團發行人暨總編輯。 團隊對剛上任的主管,一開始一定是被動接受,因為對主管不瞭解,只能觀察與接受。 之後,如果主管做了一些事,獲得團隊的認同,這就進入主管的第二階段。 接著如果主管在人格與品德上,表現出異於常人的特質:誠信、正直、堅持,就會得到團隊的尊敬,進而得到愛慕。 一個剛上任的主管,所有的團隊成員對你都還沒有認識之前,大家都在觀察主管的作為,你是個什麼樣的主管? 你的能力如何? 他們要如何和你相處? 這個時候,你是一張白紙,但是因為你已受到組織的任命,取得組織賦予的名器,所有的團隊成員理論上對你會有最基本的態度,那就是接受,他們要接受你成為他們的老闆,要聽命你的指揮。 這是當主管的第1步:接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