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瑪麗亞·埃斯特拉·馬天尼斯·卡塔斯·德·貝隆(西班牙語: María Estela Martínez Cartas de Perón,西班牙語發音: [isaˈβel maɾˈtines ðe peˈɾon];1931年2月4日 — ),又稱伊莎貝爾·馬天尼斯·德·貝隆(Isabel Martínez de Perón),前阿根廷總統。

  2. 2021年2月4日 · 伊莎貝爾貝隆90歲了. Suzanne Cords. 2021年2月4日. 她曾是一名舞者,阿根廷第一夫人,丈夫死後擔任了總統一職,之後發生軍事政變而下台。. 這位 ...

  3. 2021年2月4日 · 2007和2008年,伊莎貝爾·貝隆再次稱為新聞人物。 阿根廷政府對西班牙提出引渡要求,理由是,她任職總統期間犯下危害人類罪,並將她的案子交給 ...

    • Suzanne Cords
  4. 其他人也問了

    • 班娜姬.布托(1984 - 1986, 1999 - 2007)和納瓦茲・謝里夫
    • 費迪南德・馬可仕
    • 伊朗宗教領袖何梅尼(1964-1979)和國王巴勒維(1979-1980)

    有些國家的政治環境可能導致領導人流亡海外的情況比其他國家更多,巴基斯坦就是一個例子。 班娜姬.布托(Benazir Bhutto)的政治生涯彷彿過山車那樣跌宕。她曾兩次被迫流亡,但在這兩次流亡之後(第一次是在英國,然後在阿聯酋),她又回到巴基斯坦,再度登上總理之位。 她第一次當選後聲望達到巔峰,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女性領導人之一,她的集會總是吸引難以計數的人參加。 她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在穆斯林佔人口多數的國家擔任元首的女性,而且先後兩次:1988-1990,以及1993-1996。但在這兩次任期中她都因涉嫌腐敗而被總統免職。 布托夫人2007年在一次自殺式炸彈襲擊中喪生。她的父親和兩個兄弟也死於暴力襲擊。 布托兩次擔任總理,兩次被免職,兩次接替她的都是納瓦茲・謝里夫(Nawaz Shar...

    1986年,費迪南德・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聲稱在總統選舉中獲勝,但受到欺詐指控,引發大規模抗議示威,事態嚴峻,一觸即發。 時任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建議他放棄在菲律賓的權力爭奪,流亡夏威夷。 「菲律賓曾是美國的殖民地,馬可仕是重要的反共盟友,他得到了(來自華盛頓)的慷慨經濟和軍事支持,」 埃斯克利巴-福爾奇教授說。 他說,這也可以是一個先例,為即將離任的獨裁者提供一個安全的流亡目的地,結果可以說是使政權過渡比其他方式更順利。 馬可仕家族統治時期的最大特色包括針對反對者的政治暗殺、泛濫的侵犯人權行為、 腐敗和炫耀性揮霍(其妻伊美黛・馬可仕的鞋子收藏堪稱傳奇),與此同時,數百萬人則生活在極端貧困中,國家的債務不斷增加。 2022年5月,馬可仕的兒子,綽號...

    魯霍拉・何梅尼(Ruhollah Khomeini)是伊朗宗教領袖。他反對並推翻了國王沙阿・穆罕默德・禮薩・巴勒維(Shah Mohammed Reza Pahlavi)的親西方政權,並創建了今天人們所知的伊斯蘭共和國。 事關立國之本和國家前途方向的鬥爭,兩人都面臨流放的懲戒。巴勒維難以找到一個安全的避風港,這對其他考慮消極退出戰略的領導人不啻為一個警告。 何梅尼在1964年因不加掩飾、直言不諱地反抗當局而被流放,先到了土耳其、伊拉克,然後又去了法國。他在那裡號召支持者推翻巴勒維政權。 不過,巴勒維在國內越來越不受歡迎,伊朗各地陸續爆發騷亂、罷工和示威活動。 1979年1月,他的政府被推翻,他和家人逃往海外。 同年2月1日,何梅尼凱旋歸國,與他一起乘飛機返回伊朗的記者們記得,當時大家都在擔心...

  5. 伊莎貝爾貝隆 ( 西班牙文 : Isabel Martínez de Perón , 1931年 2月4號 —)係 阿根廷 政治人,亦係阿根廷總統 胡安貝隆 第三任老婆(第一夫人)。 佢老公死後接任做總統,任期1974年到1976年。 佢係世界上第一個女總統(所有國家),啲人叫佢做 La Presidente [1] 。 攷 [ 編輯] ↑ Crawley, Eduardo (1985). A House Divided. St. Martin's Press. ISBN 0-312-39254-0. 屬於4類 : 1931年出世. 2月4號出世. 阿根廷總統. 阿根廷人物楔類.

  6. 2021年2月4日 · 伊莎贝尔·贝隆90岁了. Suzanne Cords. 2021年2月4日. 她曾是一名舞者,阿根廷第一夫人,丈夫死后担任了总统一职,之后发生军事政变而下台。 这位传奇的女性离开阿根廷后,一直生活在西班牙。 伊莎贝尔曾是阿根廷总统 图像来源: Wikipedia. 广告. (德国之声中文网)邻居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她了。 伊莎贝尔从前还会去Santa María Soledad...

  7. 2018年4月26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如何,原本在社會面與政治面都被孤立的勞動階級,在裴隆的運作下被世人看見,使「勞工首度對勞動現場的規則設定擁有發言權。 文:水島治郎. 胡安・裴隆 (Juan Domingo Peron,總統在職期間為1946-1955、1973-1974)是中產階級出身的職業軍人。 據說他到義大利旅行時對法西斯主義產生共鳴,並透過造訪阿根廷貧困農村了解民眾的現狀,培養面對「民族復興」(National Renewal)的問題意識。 此外他在陸軍學校中,也擔任軍事史與戰略論的教師。 不過在他參與1943年的政變之前,在社會上仍是默默無名的人物。 最新發展: 阿根廷大選變天:貪污纏身的「前總統」變「副總統」重返執政 4年前. 頌揚自由主義的丹麥,為何變成排外民粹主義溫床? 6年前.